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根源在家族影响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为了实现反清革命:他创办《云南》杂志,鼓吹革命;组建云南讲武堂,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云南重九起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辛亥前华侨积极孙中山创立和发展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的大部分党务部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还大量创办报纸、印行图书,宣传革命理论,并合力筹款,参加孙中山发运的历史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3.
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五年的兴中会时期,正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初年代。一八九五年十月,兴中会组织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乙未广州之役还没有来得及发难即告失败。事后,清朝官吏悬赏缉捕兴中会主要成员,孙中山等人难以在国内驻足,只得移居海外。在海外,他们一方面向侨居日本、南洋和美洲等地的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组建兴中会、忠和堂等革命组织;另一方面又大力寻求关心和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为自己的事业争取多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从1903年起,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之孙中山加强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才逐渐衰落。待到1905年《民报》创刊并同维新改良派展开思想大论战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全取代了维新变法思想,而占据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文章不同意孙中山民族主义源于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或源于现实满汉民族矛盾的见解。孙中山前期(辛亥革命前)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驱满”,一是反清。“驱满”是“夷夏之辨”传统观念影响的表现,反清是前期民族主义的精粹。孙中山愈来愈突出强调反清,表明种族主义的偏见没有局限他革命斗争的精神,这是伟大革命家与种族主义者根本的区别。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国内民族平等,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长期以来孙中山为此而进行斗争,但没有明倡民族主义。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中,孙中山重新明确强调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三民主义。从孙中山重新强调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来考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后期民族主义的中心或灵魂。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海内外长期视为学术定论和社会共识的“孙中山领导十次反清起义”说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对此种说法的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最早是从澳门迈出国门,认识世界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在香港求学期间,澳门是其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的重要基地;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首次从澳门踏入社会,在澳门等地从事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澳门是孙中山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策源地,也是他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护国首义原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护国运动首先发难于云南的原因进行探析1、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保存相对完整的反袁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客观原因;2、广泛的群众革命基础,是云南护国首义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3、雄厚的军事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最基本条件;4、孙中山先生的指导和云南反袁力量的积极筹备讨袁,是云南护国首义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中叶,在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影响下,云南各族人民也燃起了反清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其中,杜文秀为首的大理革命政权坚持反清斗争达十八年之久,给清王朝在云南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在云南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于怎样评价大理改权领袖杜文秀,史学界是有争议的。问题集中于两点: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1,(9):8-12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期间,大批思想先进的留学鲁霸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办革命报刊,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民主政治纲领,组织反清革命团体,策划实施各地武装起义,为创建中华民国,起草宪政,组织机构,殚精竭虑,积极奉献。一代留学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广东领导了八次反清武装起义.他之所以注重广东,是因为广东易于聚集革命队伍,便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接济,以及具有快于进取的优势.这些起义虽遭失败,但提高了孙中山领导武装起义的斗争策略,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鼓舞了广大群众,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在清末内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1.香港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源地;2.孙中山等在香港创建了最早的几个民主革命团体;3.香港是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4.香港是清末武装反清起义的后方基地;5.港英政府出于其殖民统治和在华侵略权益的需要,对清末内地革命也采取灵活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杨登明 《教育》2008,(2):54-55
中国近代史上,能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者并不多见,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反清思想家顾炎武之风概,更名绛,别号太炎。他反清、反袁的革命事迹以及慧眼独具、超越前贤的学术文风,都值得精心探研。尤其是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这样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所表现出的风骨和品格更值得我们景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包括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募捐革命经费、策划指挥国内革命运动、组织华侨参加国内武装起义等。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使南洋曾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南洋华侨给辛亥革命以巨大的支持;辛亥革命对南洋华社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在19世纪末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希望以资产阶级的政治来组建中国。为此,在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领导众多革命志士多次举行武装起义,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在这些运动中都有工人参加,这给孙中山创造了与工人相处和共同作战的机会。孙中山通过这些运动看出来工人对整个社会的变革所起的作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产物都是由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19.
邹容是我国近代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探讨其革命思想的始末,对我们更好地评价邹容革命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把握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都颇具意义。本文就邹容革命思想渊源作一些具体探讨,祈请同行师友教正。 邹容的一生很短暂,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目前可知的只有《革命军》和几篇短短的书信、诗歌,《革命军》是他革命思想成熟的标志,所以对邹容革命思想来源的探讨主要是对《革命军》一书的探讨。 通过对《革命军》的剖析,不难看出,邹容的思想成份非常庞杂,凡是对反清革命有用的思想材料,他都兼收并蓄。概括起来讲,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二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反清爱国思想;四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和爱国思想;五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留学生中的反清革命思想。 一、关于邹容的思想与西方的渊源关系。孙中山不止一次说过:“中国人民的民权思想,都是由欧美传进来的。”①邹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十三岁时,就向来到重庆的日本人成田安辉和井户川辰三学习日语和英语,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初步了解到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他“习闻欧理绪余,浏览种种新籍时报”③开始  相似文献   

20.
陈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反清斗争。在整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追求进步。同情革命,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长期密切的交往。陈时一生艰苦办学、矢志教育,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周恩来誉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清苦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