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他的作品既具备雄厚、真实、科学的理性,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神气质体现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因此,罗丹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产品,更代表西方雕塑发展史的高峰.分析罗丹的作品,借以加深我们对雕塑的理解,以及对空间的把握和对美的认知,同时也加强对自然内在之真实的探索,以及对艺术的本质和生命的探索、发掘.  相似文献   

2.
当许多中国人开始学习并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时不难被遗留作品的稀少而叹息.此种现状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哲学与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作品朴实敦厚,以佛教雕塑为主等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本土精神.而当我们在对西方雕塑顶礼膜拜时,我们应更多地挖掘本土雕塑的艺术特点,增强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雕塑中的身体是形式主义的身体,艺术家更加注重对雕塑形式上的探讨,而不是对身体本身所代表的意义的发掘,是形式对身体的压抑。身体行为艺术推动了雕塑作品中的身体解放,雕塑作品开始关注身体本身,肉体和情色成为艺术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的本能、人的感性和欲望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的残缺如果是伤残在次要的或重复的地方,往往会使作品更富魅力。有些作品残去了细枝繁叶,会更加凝聚、概括。古代雕刻因残损而显神秘,因残迹愈显永恒,残缺的艺术品能给予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审美角度讲:古代雕塑之美是因为残缺而现光彩。  相似文献   

5.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6.
雕塑反映了人们的智慧与劳动,融入了人类的情感、精神和灵魂,其历史源远流长。空间作为雕塑的本体之一,是雕塑存在和被感知的载体。正因如此雕塑是空间的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雕塑与雕塑的心理空间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含义,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寓意,故而需要重新关注和认知。因此探询雕塑可拓展的领域,丰富雕塑空间可变换的形式,以达到雕塑空间与相关因素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ABC     
芦甲川 《教育文汇》2006,(10):48-49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人物雕塑、寺庙雕塑等。有的作品很逼真,很吸引人;也有的作品概念性强,不容易看懂。雕  相似文献   

8.
何力平雕塑艺术风格是形式语言与精神架构共存,二者缺一不可的整体,单一追求哪一方面都不足以形成他的整体艺术风格。他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共存,物质与精神共显,在何力平的雕塑艺术中形式语言和精神架构同样重要。一方面要从雕塑形式语言入手来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形式语言可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这些精神需求来自人们的生命经历,有地域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等,这一切造就了现代人精神灵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以两种新的形式出现,即雕塑景观化与景观雕塑化。雕塑景观化是指雕塑的尺寸扩大化、形态抽象化、色彩丰富化、功能多样化。而以景观场地为创作主体,模糊雕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则是景观雕塑化的具体表现。雕塑景观化实质上是二者在空间、创作手法上的融合,而景观雕塑化则是二者在空间氛围营造、精神诉求上相契的外化。雕塑与园林景观的深层次融合使景观设计师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角度,对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强化其人文内涵和主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曲折多变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力图解决雕塑本体语言和民族化精神,一直是中国雕塑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多元格局发展的成就,体现了西式雕塑在中国当代话语背景下外在形式的嬗变;然而,由于雕塑创作者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精神认识上的深入研究,对全球化与一体化、民族化与民间化、抽象化与符号化等概念产生混淆,造成雕塑作品缺乏现实的针对性,这显然阻碍了当代雕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对话型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 《教育科学》2008,24(1):30-33
对话型课堂是以对话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习共同体"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教学文本,在互动和沟通过程中建构世界、他人和自身意义的学习场所。从控制走向引导、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其区别于独白型课堂的典型特征。对话型课堂具有语言运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民主合作意识培养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志人小说,"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生命意识的张显、自我情感的自由选择还是对人性善恶的分明立场,都可以让后人品味出浓郁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民族之魂、立身之本。本文在分析当今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邦本、平均平等、重情重义等方面的内容。其基本特征是:关心现实的人生态度,强烈的道德色彩,顽强的延续再生能力与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人为本的“仁爱”哲学,选贤任能的管理风尚,刚健进取的自强精神,崇德重义的管理理念等。  相似文献   

16.
黄咏梅的小说重在对都市经验和南国景观的捕捉与展现。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大多带有鲜明的岭南地域色彩,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卑微者和残疾者,小说家为他们的生活设置了许多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细节,将他们的精神状态描写得安稳而充实。在观照笔下人物的命运时,黄咏梅呈现出了人物为了生活与环境抗争时的自私,以及他们那冷漠、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在这种生存本相的刻画里,有着人之为生存的所有本质特性。黄咏梅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美学观念对都市精神史重新进行了"陌生化"的排演,写出了都市内里的忧郁与隔离,写出了繁华生活背后的精神荒原,同时也写出了边缘人充满超越性的心灵状态和精神镜像。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时、空、人”三合一的哲学素养,并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口观、辩证的资源观、和谐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把培养学生人文地理思维品质、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作为具体的目标,采取“感知—剖析—领悟—内化、实施案例教学、加强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和创建人文素养培养的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育“人”:教育精神的时代诉求、特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育回归育人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诉求,是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迷失了精神引领的教育会迷失自身的品性,放弃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涌入逐利的海洋,成为工具化的存在,不断塑造时代的"群氓"。教育育人精神的生成对教育工具化困境的消解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依循典型性的创作手法时,形象的塑造要具备两个条件:即是形与神的关系。形是外在人物轮廓的勾画,是表现内涵的外在手段与基础;神是指人物的内在神采、神韵,是通过内在特征的把握表现个体特质的鲜活情态。形与神统一于画面中,共同反映对人物形象外在与内在、骨与肉的塑造,是情感立体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人有钱有权,就有地位,有“面子”,就有尊严和价值。这种价值观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人的尊严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也是违背价值论的基本精神的。尊重人的尊严,就要按照正义的原则安排社会各项制度,要树立人人平等、人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观念,要使人从虚荣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