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体育娱乐化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中外体育娱乐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体育娱乐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本质的回归.在当今社会娱乐化环境下,有效地操纵"娱乐要素"已成为一个赛事或活动运作的关键.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和色情化,体育娱乐化运作应张驰有度.娱乐是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或精神体验,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今,体育已不再是纯竞技层面讨论的范畴,它越来越娱乐化,从体育赛事、人物中寻找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日益成为体育选择的需求.然而体育被娱乐化的现实逼迫我们做出思考、评判甚至对体育娱乐性项目的运作理念和策略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体育、新闻和受众三个维度探讨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是竞技体育游戏本质的回归,是大众文化以及新闻业商业化运作的产物,是受众体育审美倾向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7,(2):33-39
随着体育娱乐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以及时代发展的大众文化转向,所引发的现实与理论危机也逐渐引发关注。文章对体育娱乐化转向的现实危机与再造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社会转型促使体育文化由政治化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体育文化参与和表达的主题由过去的"精英化"向"世俗化"和"平民化"转变;体育文化的参与意识由娱乐有罪化向娱乐合理化转变,民众思维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体育娱乐文化演变的主流趋向。体育娱乐文化过度商业化与世俗化促使体育原本的教育和精神价值弱化;在体育娱乐文化的强大场域烘托之下,极易引发民众盲目参与和跟风行为;体育娱乐大众化促使体育话语能力的体现者呈现多元行为表达趋向则是体育娱乐化转向现实危机的多元呈现。文章进一步认为社会急剧变迁催生"文化堕距"现象的出现,进而衍生体育娱乐文化的理论危机,迫切需要理论创新引领与现实互补;防止媒介体育文化传播娱乐化的异化和泛滥,着力营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娱乐方式;延续传统美学的兴味蕴藉传统提升受众品味,避免体育娱乐文化掉入市侩主义泥淖是体育娱乐文化危机的再造途径。  相似文献   

4.
樊人 《网球天地》2009,(8):58-59
一年要运作全球4000多项赛事的MG公司董事长福斯特曼先生这样说过,“拿美国的职业体育来说,说科比是运动员,不完全对;说他是娱乐明星,也不完全对。他既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最受关注的娱乐明星。越是在职业体育发达的行业,娱乐化的程度就越高,这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张雪莲  施大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89+123-89,123
本文简要阐述篮球运动娱乐化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篮球运动娱乐化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认为体育的产业化是篮球运动娱乐化的原动力,体育的娱乐功能是篮球运动娱乐化产生的基础,大众心理需求为篮球运动娱乐化提供了强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娱乐化——娱乐因素及表现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历史进程,从对体育新闻娱乐化概念的认识入手,通过内容分析法,概括出体育新闻的主要娱乐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媒介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认为体育新闻报道在向受众传递体育信息的同时,应尽力展现其中的娱乐因素,而不同类型媒介应采用不同的"娱乐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与泛娱乐化的内涵与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大众文化的崛起;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的体育娱乐信息需求偏好;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站商业化运作的需要;中国互联网群众的需要特征。当下我们已经处在娱乐化的时代,网络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是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由阶段。娱乐性也是文化内涵的一种基本属性,是优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但必须合理把握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的度,防止泛娱乐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马奔腾  袁博  王博 《体育博览》2011,(7X):225-225
体育休闲娱乐生活是文明生活的一个趋向,体育休闲娱乐应是一个更科学、更实用、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体育体闲娱乐生活更是处在初级尝试阶段,相对粗糙化、低端化。但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生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么,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建构,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并突破一些局限,同时借鉴国外更科学的因素,开发更独具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国体育电视娱乐化产生的四个因素分析,提出体育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受众群体观念转变,直接影响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最为主要的变化就是大众传播越趋娱乐化。本文对中国体育电视娱乐化的积极作用以及产生的弊病和问题给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新闻娱乐化批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认为,体育新闻娱乐化可以分为良性娱乐化与恶性娱乐化两类。良性娱乐化以理性原则为主导,恶性娱乐化以快乐原则为支配性原则。失去了理性原则的制衡,快乐原则成为体育传播的主导要素,有可能导致体育精神和人类自由的失落,从而重新回到启蒙前的蒙昧状态。  相似文献   

11.
休闲娱乐理论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我国尝试发展体育俱乐部,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对世界范围内休闲时代的来临,体育活动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我国已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体育被列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俱乐部作为基层组织形式,将在休闲娱乐理论的指引下发展.将体育俱乐部视为休闲时代提供竞赛表演、促进健身参与等准公共产品服务的社会组织,对比参考国内外同类体育俱乐部的状况,提出了改进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目标、任务和管理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娱乐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劳动方式的影响,趋向利用体育休闲娱乐使人类保持身心健康。新时期体育活动主要在人们越来越多的闲暇里进行;劳动方式的非体力化使体育进入生活,休闲时段逐渐成为弥补身体活动匮乏的主战场,趣味性成为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亮点。在非强制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力倡导体育的娱乐因素有利于健身,是促进小康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娱乐与娱乐体育十堰大学潘从龙一、前言本文的目的是根据马库塞的游戏理论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概念。首先,将介绍“娱乐体育”,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体育概念的一个替换概念。其次,将探讨娱乐体育与基本不具备娱乐要素的体育在哪些方面存有差异。第三,娱乐体育概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体育的定位是作为产业来开发的,既然以产业论处,就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中国加入WTO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驱动影响下,体育的娱乐化转变虽然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但也促生了体育的世俗化、商业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倡导弥补我国体育长期缺失的娱乐环节,引进西方现代休闲理论,顺应体育活动的娱乐化趋势,促进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宗惠  陈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64-66,97
体育休闲娱乐化时代到来,休闲体育改变了高校体育的构成,大多数高校放弃了传统的田径课,高校田径运动会失去赖以存在的根据日益走向式微。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高校体育应该成补偿"辛劳"和"损耗"的休闲。以体育项目带有某种意义的休闲性和娱乐性改造或替代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使之适应大时代的体育发展趋势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耿菲 《冰雪运动》2004,(10):47-49
对北方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冰上教学内容改革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竞技化与娱乐化的统一.这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人才,发挥冬季体育教育作用,增加冰上教学活力,进行冬季体育教育改革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个案研究法,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对"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方式随社会变迁而改变,近20年来居民体育休闲娱乐快速发展,并成为居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节庆仪式性体育走过辉煌历史后出现下滑和分化现象,现代体育在"城中村"逐步呈现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娱乐在"城中村"不同社会群体间起到和谐、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娱乐化教学是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营养源,开发、改造竞技运动项目,发展娱乐性项目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田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娱乐化过程实质上是一步步地适应学生实际的过程,积极配合国家教育部推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快乐体育课程标准》。笔者通过实际的初中耐久跑的娱乐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调动体育老师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挖掘田径运动项目中的娱乐趣味性,思想性,集体性等特点,提高初中田径耐久跑教学课程的完善性,为体育教师实施娱乐化田径耐久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娱乐体育作为一种新的锻炼方式正逐步被珠江三角洲的人们所接受。所谓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求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为目标,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身体上得到一定活动的身心锻炼形式。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娱乐色彩。娱乐体育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生活健康,满足精神需要,而且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提高人们的化水准,改善社会生活风气,从而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