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中智  邵景安  陈晓玲 《资源科学》2009,31(8):1415-1421
本文从信息分析理论出发,研究了悬浮泥沙的时空结构与时空分析模式.由于悬浮泥沙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在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所以从信息分析理论角度,悬浮泥沙时间分析模式可分为基于时间跨度的时间分析模式和基于变动因素的时间分析模式,而悬浮泥沙空间分析模式可分为空问变化分析模式和空间类比分析模式.基于以上时空分析模式,本文选择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及泥沙输移模型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对珠江河口及深圳湾悬浮泥沙进行周期性变化分析、趋势面分析和垂向变化分析.研究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季节变化、丰桔水期变化及涨落潮变化规律,而深圳湾悬浮泥沙在垂向上则表现出由底层向上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控制水体中泥沙侵蚀对于生态系统,水质以及航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床上黏性泥沙受侵蚀的阈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因素-水体流速,泥沙种类,泥沙密度等;化学因素-工业废水等;以及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文旨在研究并归纳生物方面的影响,以期对于现有泥沙侵蚀阈值相关公式的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高含沙量的国家,我国河流的泥沙问题备受关注。泥沙通过吸附、解吸作用以及运动形态对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其中氨氮是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鉴于此,文章主要从泥沙含量、泥沙粒径和泥沙搅拌状态对水体氨氮污染物的影响做出概述,从而对氨氮污染物处理和城市净化水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体透明度分别为0. 71、0. 66、0. 68、0. 43 m,呈整体下降趋势;悬浮颗粒物浓度依次为20. 85、17. 52、16. 05、31. 3 mg·L~(-1),11月出现高值反弹;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63. 01、58. 79、33. 71、36. 51μg·L~(-1),空间差异逐月降低;有色溶解有机物丰度整体上升,依次为2. 58、3. 39、3. 38、5. 38 m~(-1)。主成分分析显示,8~11月随水生植物衰败东太湖水体光学质量整体下降,但温度降低富营养程度有所好转。空间聚类分析显示,8~10月水生植物茂密的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较低(p 0. 05),水体透明度、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也明显最优,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降低悬浮颗粒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但随着11月水生植物消失,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上升,透明度明显下降,水体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有所恶化。11月水生植物消亡后,底泥再悬浮加剧引起悬浮颗粒物浓度反弹是透明度降低和水体光学质量恶化的主因。相关性分析显示磷是东太湖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水生植物主要以降低底泥再悬浮释放磷的方式抑制藻类生长,对保持东太湖"清水稳态"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近年来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逐年衰减的趋势对水生态存在加剧恶化风险的报道,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水体提取研究,利用NDVI、NDWI、MNDWI分别进行水体提取,通过实验分析三种水体提取指数的提取效果,为高分四号卫星水体提取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Science     
正全球范围的河流和溪流Science封面:强大的水。Science杂志第640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河流和溪流在控制陆地大气通量方面的作用。伊瓜苏瀑布,地球上最大的瀑布系统,位于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伊瓜苏河上。地球湍流的河流和溪流是大气交换的天然热点。成千上万的卫星图像显示,与先前的空间估计相比,河流和溪流覆盖了世界地表面积的近45%,这表明这些水体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8.
首先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太湖水厂取水口周边在抽吸作用下的流场特性,开展取水口50:1的缩尺模型试验,应用PIV技术测量了抽吸时取水口周边的流速场;采用FLUENT软件对取水口周边1:1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缩尺模型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基于前人关于泥沙起动流速与止动流速的研究成果,结合取水口周边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取水口抽吸作用对底泥及悬浮泥沙的扰动作用.结果 表明,在单一抽吸工况下,抽吸作用对悬浮泥沙的运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水运工程领域一直存在泥沙淤积测量不准确和计量标准缺失的问题,对我国的港口建设、航道维护和通航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运工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YFF0212200)围绕泥沙淤积计量检测存在的泥沙淤积测量不准确问题,开展上层水体含沙量、泥沙淤积厚度和底物目标分辨等计量标准研究,攻克基于水沙两相流理论与数值模拟的稳定悬沙浓度场构建、近底淤积界面分层及多类型时变淤积场构建、水下声呐探测几何参数计量测试平台构建及量传溯源等关键技术,形成计量检测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装置,提升我国水运工程计量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人工浮岛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浮岛对再生水景观水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影响人工浮岛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植物以及进水浓度。  相似文献   

11.
根容据2007年3-6月的巢湖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和水环境监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水温和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温日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日变化幅度,线性拟合相关系教较好,为0.8;水温单日变化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关系不稳定,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从O到0.91,平均为0.35;水温日平均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日平均的相关性较逐时的相关性要好,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阈值有关;随时间的移动延迟,水温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中水体信息的提取,本文分别采用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NDWI)、支持向量机(SVM)法与最佳指数法(OIF)对天津市武清近郊的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细节比较与精度评价,分析4种提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中的水体进行提取,精度不尽相同。其中,OIF综合方法提取的水体信息最完整,精度可达95.62%;SVM法操作针对性强,提取精度为91.1%;归一化水体指数法精度最低,但结合阈值法提取水体后精度明显得到改善,精度可达到92.29%。此次试验为高分一号水体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管段沉放对接是沉管隧道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沉管隧道施工过通常对管段沉放对接有着很高的精度要求。由于受到温度、盐度以及泥沙含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界中水体往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密度梯度。为了保障管段沉放对接的精度,控制水体密度变化对管段所受浮力的影响,指导管段内压载水的实时调整,必须精确测量沉管周围水体的密度分布,准确分析水体密度梯度对管段浮力的影响。本文以南昌红谷隧道E2管段沉放前水体密度检测为例,首先对水体密度检测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然后结合测量结果对E2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浮力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了水体密度梯度对沉管浮力的影响,为沉管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压载水的调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库众多,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功能和安全。对相关水库资料查阅,总结出水库泥沙淤积对于水质方面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过程:泥沙运动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底部淤泥污染物的沉积和释放过程、泥沙淤积处理排沙过程。指出在前两个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建立有效模型揭示污染物、水体、沉浮等之间的机理,从而便于监测;同时也强调在泥沙排放过程中对于下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反应排沙过程对于水质的二次破坏。  相似文献   

15.
张寒冰  閤明勇 《大众科技》2013,(4):75-76,72
研究曝气方式对养鱼水体中生物脱氮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曝气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有害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但水体中总氮降低的幅度很小;间歇曝气不利于水体氨氮的快速降低,但是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其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可以达到52%。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正我国首批海洋观测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6月28日,"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在轨交付。这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是接替"海洋一号"B卫星的业务卫星,设计寿命5年。该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  相似文献   

17.
目前,排入环境水体中的抗生素数量远超过水体可容纳消解的浓度。较高浓度的抗生素在水循环系统中持续存在,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病理性变化,最终对人体构成威胁。因此,找出处理水体中残留抗生素的方法极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种类、分布状况以及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处理方法的不足,为研究去除水中微量抗生素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部门建立环境水体抗生素残留调查监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培条件下绿萝对水体中铅、铬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绿萝对不同浓度铅、铬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绿萝对Pb污染浓度小于1 mg/L的水体有明显的净化效果,Pb的去除率在41%以上,当Pb污染浓度大于5 mg/L的时,绿萝对Pb的去除率趋向于零;绿萝对Cr污染浓度小于1 mg/L的水体有明显的净化效果,Cr的去除率在17%以上,当Cr浓度大于5 mg/L时,绿萝对Cr的去除趋向于0。研究表明,绿萝在净化低浓度Pb,Cr污染的水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对Pb的去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河流域泥沙和泥沙灾害形式的分析,提出以坡面与小流域侵蚀、产沙预警和河道泥沙输移、沉积与产沙预警体系为主体的辽河流域泥沙灾害预警系统的框架,以及通过预警系统的支持,制定防沙灾预案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气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以下重点控制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