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爽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6):309-310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王琛璐 《今传媒》2010,18(9):106-108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越来越频繁,也逐渐形成21世纪的主流广告形式。国内近十年关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国际领域之间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指出其不同于一般广告传播的特殊性及其特有的传播模式。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差异现象,认为伴随而来的是西方国家所带来的文化霸权倾向;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化融合是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趋势,"求同存异"才是其根本策略。总结分析近十年国内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霸权是跨文化广告传播存在的两个主要障碍,只有在不同的文化域间寻求契合点,才能使跨文化广告传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杨海洋 《报刊之友》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海洋 《今传媒》2013,(10):60-61
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动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用户警惕其在"语言霸权"和"文化输出"方面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宁在其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中延续了萨义德一曼海姆的知识批判进路,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中剖析了西方在生产、复制和传播特定“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的思维模式,以及由此体现的西方霸权在垄断和控制全球形象生产和传播网络中的突出作用。在此批判的基础上,周宁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首先是让文化研究与国家权力联姻,通过国家权力来强力推行某种特定的国家形象,将这种国家形象变成该国文化战略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文化传播已经势不可挡,但在跨文化传播中处于弱势的国家由于持续的文化逆差有可能面临文化殖民的危险。这与其经济基础薄弱、不注重保护本土文化、缺乏文化创新有直接关系。这种形势之下,弱势国家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首先要接受跨文化传播,其次对输入的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在自身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还要讲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交流的无奈:跨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网络传播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生存境遇,对人的文化生存带来诸多影响。在这些文化影响中,文化认同危机的加剧、文化冲突的易发性、文化霸权的潜隐性渗透、文化消费主义的普遍性话语构成了网络空间跨文化交流的无奈。这种交流困境的存在可以从全球化的文化影响以及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加以解释。摆脱这种交流的困境,跨文化网络传播也需走向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9.
王催春 《东南传播》2012,(11):26-27
文章从全球化概念及国际传媒的本质入手,分析了中国媒体话语权崛起所要面对的困难,进一步解析了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语征,提出创制"亲近性"文本,使文本的表达方式与受传者的思维方式、解读心理相一致,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进行。文章同时阐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本体特质,提倡我国媒体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竞争力,承担起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任,更积极、正面地参与针对西方媒体霸权的文化制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遭遇爆冷为例,分析跨文化电影如何通过建构叙事实现文化霸权,并从电影制作、有效利用多元文化优势、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孟淇 《今传媒》2012,(6):139-141
中华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鲜明特色并广泛传播。这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复兴中华文明的需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更是快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中华体育文化能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及当前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探究利用中华体育文化传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章洁颖  苏九兰 《今传媒》2021,29(4):110-113
影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向阿拉伯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姚佳颖 《今传媒》2014,(5):81-82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也面临着霸权危机。为了寻求新的国家利益,美国越来越注重增强软实力,并通过大众文化等媒介输出其制度、文化和价值观以谋求文化霸权。本文试通过解析国际环境对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影响,并以热播美剧《反恐24小时》、《国土安全》等影视剧为例探讨美国大众文化在价值渗透中的作用,利用受众解码理论论述其传播过程及效果,揭示其传播意义和对文化霸权输出的应对。  相似文献   

16.
诸琦睿 《传媒》2021,(14):78-80
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新兴媒介环境给文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文化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围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议题,就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展开了多方面研讨.  相似文献   

17.
全燕 《东南传播》2011,(10):52-5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和生活化因素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力,国家传播引发国际信息传播秩序失衡并导致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群众基础;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效力提升奠定专业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权力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网络传播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扩展了跨文化传播的场合、范围,增进了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交往;而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又使得当不同模式、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相遇时,传播和交往就不可能畅通无阻,必然会出现冲突以及碰撞,从而制约网络传播的发展.因此,分析制约网络传播的文化因素,寻求对策,对跨文化的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