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后现代科学"首倡者之一的图尔明基于后现代视角对科学合理性危机做出了诊治。图尔明认为,当代科学合理性危机导源于在"合理性"和"合乎情理性"之间失去平衡的现代理性观。基于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人文语境的系统考察,图尔明主张,后现代没有必要告别理性,而只需告别失衡的现代理性观,并结合后现代知识状况,回归前现代曾经有过的在"合理性"与"合乎情理性"间保持平衡的理性状态。图尔明倡导的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与修辞、地方性和普遍性之间保持平衡的后现代理性观,为解决科学合理性危机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凭现代性科学境域框架,反溯了神话本性、终极实在和逻各斯等古希腊的科学遗产,并赋予其全新的形上寓意和现实关联.在作者的潜台词中,"回到古希腊"乃是我们反思现代性、面对后现代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丁峰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21-124,129
后现代性一直是一个远未定论的问题。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中,"主体的黄昏"或"主体之死"是否意味着主体性问题的消解,对此问题的判定直接关系到自"启蒙"以来的哲学根基。作为对后现代性之主体判断的一种回应,文章通过主体理论的一般性梳理,实践主体的演进和"生成",来探讨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和主体存在方式,以此批判"主体的黄昏"否定性判断。同时,通过对目前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探讨,指出该问题研究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土心理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取向人文性、文化契合性、范式多样性,其中文化契合性是其主导特征。本土心理学更多关注于人,获得了越来越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土心理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取向人文性、文化契合性、范式多样性,其中文化契合性是其主导特征。本土心理学更多关注于人,获得了越来越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电影、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完。著有《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论著多种,主编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等多种。近年来在全球化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冠琼 《科学与管理》2007,27(6):139-14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思潮愈来愈多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促使传统语境的消解,文化范式的递交,思想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体系的更新。人的后现代生存状态,后现代艺术的元素等都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广告的创作,使后现代广告呈现出了颠覆传统的审美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后现代思潮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流向,它的特征体现在服装设计中,是游离性、边缘性、多元化、复杂化等的综合表现,它代表着各种社会文化的认同,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方面诠释了后现代主义的意义,是多种服装风格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以嵌入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认知-关系-文化嵌入性”的概念模型,从认知、关系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认为认知嵌入性、关系嵌入性和文化嵌入性有助于社区认同的建立,社区认同会促使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关系嵌入性有助于信任的产生,信任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文化嵌入性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3种嵌入性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到虚拟社区中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将嵌入性理论引入到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研究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因.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哲学思想演变的特征,阐明了范@弗拉森作为反实在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狂飙以及与科学实在论的论争中,其哲学思想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所经历的巨大转向.从而说明系统地分析范@弗拉森哲学思想的演变对于把握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特征,并站在反实在论的立场上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