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邮商在《申报》上做广告,最早出现在1923年,现将这些邮商广告列于下表。 杭州邮商有东亚邮票社、罗罗邮票社、梵庐等3家,在《申报》上共做广告30条,其中东亚邮票社做21条,占70%;罗罗邮票社做7次,占23%。  相似文献   

2.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13,(12):36-36
1931—1937年,在《申报》上共有19家邮商(邮会)刊登87次广告,现按“商社名称(地址)刊登日期”简要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除租界以外的上海,直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上海一度成为日军包围的孤岛。据对1939----1945年《申报》上的上海邮商广告进行统计,有66家邮商刊登广告达406次,现按“商社名称(地址)刊登日期”形式简要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4.
1923—1930年,上海社会报刊上的邮品公开拍卖广告已大为减少l 1941年以后,这种拍卖广告的刊登者已由拍卖行转向集邮组织和邮商。现将1923—1947,年《申报》刊登的邮品公开拍卖列于表中。  相似文献   

5.
集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邮品的互通有无。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发源地,首次收购旧邮票的广告就刊登在上海的《申报》上,最早的邮商之一也诞生在上海。不少老一辈集邮家为了适应集邮发展的需要,下海当了邮商,承担起交流邮品的责任。他们在经营中重品格,讲邮德,至今受人称颂。中华邮票会、新光邮  相似文献   

6.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品流通成为集邮者的需要。20世纪初起,上海许多洋行建立了邮品拍卖业务。1912年,新谷洋行和鲁意师摩洋行开始拍卖邮品,《申报》广告可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拍卖邮品的记载。1912—1930年,《申报》上刊登的邮品拍卖广告共计135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19—1922年,占75%。从这135条广告来看,大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11,(1):42-42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品流通成为集邮者的需要。20世纪初起,上海许多洋行建立了邮品拍卖业务。1912年,新谷洋行。和鲁意师摩洋行。开始拍卖邮品,《申报》广告可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拍卖邮品的记载。1912-1930年,《申报》上刊登的邮品拍卖广告共计135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19—1922年,占75%。从这135条广告来看,  相似文献   

8.
用集邮漫画来做邮商广告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在1927年6月、9月出版的《邮乘》第3卷第2、第3号上,可见上海司蒂芬邮票公司刊登的猛虎扑人图广告。可  相似文献   

9.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10.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11.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11,(12):35-36
随着邮票销售、邮票拍卖、邮商广告等在媒体的广泛报道,上海及周边地区民众集邮的人数在增加。作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日报,《申报》也已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919年7月28日至8月6日的“自由谈”栏目中刊登秋叶撰写的集邮普及文章《邮苑琐话》(图1)①,连载十天,全文长达8000余字,此文很可能是中文日报最早长篇连载普及集邮知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1924年5月17日,《申报》首次报道邮商的经商活动,反映了集邮这一社会文化活动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可以从这些报道中,进一步了解早期邮商的经营活动,及当时的集邮情况,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向辉 《上海集邮》2012,(10):39-40
鲁意师摩洋行在上海,乃至在中国邮票拍卖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912年至1947年,《申报》上刊登的邮票拍卖广告共146次,其中鲁意师摩洋行达98次,占总拍卖广告数的67%。由于其广告从未注明具体地址,集邮界一直在探寻。《中国集邮史》谈到"1917年,邮票拍卖作为邮票商业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出现。主持者是英国人品斯(C.Pinns)。他是上海屈臣氏汽水公司经理,业余爱好集邮,便在北四川路鲁意师摩洋行举  相似文献   

14.
1916年10月4日,《申报》刊登“上海邮务管理局广告》(图1),称“现经查悉有种匪徒伪造五角邮票(指农获图普通邮票——笔者注)在外朦销,仰各界人等切勿买入。凡需用邮票者务必迳赴邮局或代办处所售票处购买,以防弊混而免牵连为要,此布”。两天后,《申报》刊登《伪造邮票之败露》新闻(图2)。称“邮务局曾经杏悉,有陆有文等私造邮票在外兜售,之伪票数千张,一并带入捕房。  相似文献   

15.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7,(12):18-19
自1879年6月13日《申报》上刊登第一则收购邮票(广告中称"信上人头")广告起,至1896年国家邮政建立的18年间,该报共刊载过19则这种广告,我们能从这些广告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1865年起,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开始发行"上海大龙"等邮票;1878年起,大清海关邮政开始发行"大  相似文献   

16.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9,(10):40-40
自从《申报》上首次出现收购邮票广告以来(参见071218),20年后的20年内,1899年至1919年,《申报》上曾出现过11种收购邮票的广告(1种收购实寄封的广告未计),其广告内容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邮票拍卖始于何时有多种说法。《中国集邮史》称,"1917年,邮票拍卖作为邮票商业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出现"。然而,早在1912年12月8日至10日,《申报》就刊登了鲁意师摩洋行于10日拍卖古钱、古邮票的广告。那么1912年12月10日果真是上海邮票拍卖最早的日期吗?笔者最近查阅了当年上海的三大日报《申报》《新闻报》和《时报》,终于在《新闻报》上,发现1910年前后,上海参与各种物品拍卖的洋行已有如壳件、海利、新谷、华德、文治、亚洛、瑞和、宝和、鲁意师摩、祥茂、柏德等多家,并且在1910年4月3、4、5、6日均刊登了瑞和洋行"准于廿七日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1,(1):24-25
从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算起,中国近代邮政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上海集邮活动的萌动几乎与其同步,第一个收买“信封老人头”(即邮票)的广告,就刊登在1879年6月13日的上海《申报》上。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国邮坛评论界涌现出一个新版的《中国集邮》杂志,它诞生于原有的中英文结合的《中国集邮》,面向广大集邮爱好者和热衷于集邮投资和邮市运作的邮商,将集邮知识与市场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贴近市场,实话实说的特点,因此,日益受到集邮者的欢迎,订户和广告量不断增加,成为低迷邮市中投资者的导航灯。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第8期《集邮博览》杂志刊登了重庆杜洪位先生的《一套令人质疑的纪念封》一文,认为这套由钟笑炉先生盖章寄给浙江湖州陈永欣的延期实寄首日封有伪造的嫌疑。笔者认为,这实在是不必要的担忧。因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充分确认其为真品无疑。一、关于字体。钟笑炉先生是上海邮学家兼邮商,其创办的《近代邮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