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是一种生命力长久的文学样式,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重头戏。每年,走出考场之后的学子们,总是感叹散文玄而又玄,甚至看都看不懂。我认为,只有把握住散文的文体特点,才能掌握散文阅读的规律,才能读懂散文,也才能从容应对各类阅读题。那么,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呢?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道题。下面三句话,分别对应小说、诗歌  相似文献   

2.
散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帮助他们养成阅读散文的好习惯,掌握阅读散文的正确方法,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应试能力意义非凡。而从当前形势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开展散文教学。本文从散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对提高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现今大环境下,以往的课堂存在着"教师教课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现象,教师的讲解简单直接,生怕学生不理解,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几乎占满整节课,累得嗓子都哑了,再看学生却一脸漠然,机械地读上一两遍,教师事先的教学目标看似达到了,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师却不得而知。那么如何将学生从死气沉沉的听读中脱离,步入愉快的阅读之旅呢?本文将谈一谈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韩大胜 《学语文》2013,(6):10-11
王荣生明确指出,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史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我觉得这可以看作是两大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中应自觉遵守和运用。而王荣生在阐述有关“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正常阅读”这一说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荫发了一个念头: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正常阅读”,而不是从成人甚至是语文教师的高度和视角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久治不愈的痼疾,从时间上看是长期的,从范围上看是普遍的,从程度上看是严重的。那么,其根源何在呢?语文教学是遵循大纲进行的,如此长时间的、普遍的、严重的效率低下,大纲实难辞其咎。那么,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过分地强调了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大纲说,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将“理解”与“运用”并列。在阅读部分中,大纲又强调过词、句、段、篇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过分地强调理解有什么弊病呢?一、使语文教学偏离了用语言的实际1、…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总有学生说:没问题可提。可当老师一提问,他却又回答不出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是学生什么都懂,也不是不懂装懂,而是根本不敢问或不知道该问什么。这让老师  相似文献   

7.
阅读本该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但综观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或是阅读兴趣单一,嗜好休闲读物;或是阅读方向盲目,读物的选择上以订阅的报刊、作文书为主,停留在同学看什么自己看什么,父母、老师规定什么自己看什么,很难做到阅读的定时定量;或是缺乏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一般只是摘录好词好句……种种情况致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难以形成,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领悟能力不断下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预习”“课内”“课外”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不喜欢看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时间看中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书却去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一部分学生即使看了一些书却不知道该看什么,怎样看;很多学校没有阅读课,没有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很大一部分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阅读训练,但多数是针对考试而言。  相似文献   

9.
失度之一:教学目标兼容性太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学校、家庭、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大语文环境中去学习语文,但又不是通过语文的文本阅读来专门学习五花八门的知识。即使是“大语文”教育观,也始终没有离开“语文”两个字。有人发牢骚说,什么人都能对语文教学评头论足,指指点点。这固然是现实。但是语文教学不也同样喜欢将什么知识、能力都尽收自己囊中吗?结果呢?别的东西没有精力弄懂,自己本专业的东西也没有掌握。管得太宽,哪能追求高效率呢?培养爱国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培养想像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训练科学思维等等,这些不是说语文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总有学生说:“没问题可提。”可当老师一提问,他却又回答不出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是学生什么都懂,也不是不懂装懂,而是根本不敢问或不知道该问什么。这让老师感到无奈与遗憾,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媒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但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却不是很高,很多教师都采用标准化的思维、答题模式来教育学生,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养成,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能得到系统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提高学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对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0):29-30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常见的作文形式,大部分学生对散文存在误解,盲目地认为散文作文形式十分的简单,阅读起来也并不难,能够轻松掌握散文中的思想情感。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属于一种形散神不散,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文章形式,并不是学生简单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散文本质内涵,才能够从散文阅读中更好地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审美教育对策,旨在有效促进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套用此理,让学生乐于写话、善于写话的锦囊妙计也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学生难以形成较好的语感;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知识贫乏可怜,写起文章更是捉襟见肘;没有高品位的阅读,学生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基于此,为了打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先读后写、读中说写成为我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年多的实践,我收获了诸多精彩,现把我的点滴做法倾诉笔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三点式”阅读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正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学生越来越缺乏阅读基本能力却又一天天在远离语文。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学生远离语文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他们从以电视网络等形式为代表的快餐文化中毫不费力地甚至是以享受的方式获得一些肤浅的信息,并以此为资本来代替或拒绝阅读文本;一方面,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时代变化和情感需求,或者迫于考试压力过分追求知识性和纯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任务甚至是负担。从1995年开始,我连续开展了三轮高中阅读教学实验,试图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是初中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在考试中处于分值仅次于写作地位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帮助初中生构建语文阅读心得,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素材、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当今语文教学现状看,初中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成绩不理想。因此对语文阅读进行探讨有其必要性,提出阅读的相应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做学阅读”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种新方法。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学习的素质。权作“探微”之说。一、“做学阅读”的提出“做学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感知、理解层次,在...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散文这种文体是非常多见的,散文的形式非常多变,作者的思想非常灵活,通常在灵活的思想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暗含着人生的各种道理,所以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然而,散文的这种灵活性也给高中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在教授散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什么?着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我们将从更深入的角度来探讨高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向,来明确高中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该如何正确教学。  相似文献   

19.
莫彬 《广西教育》2011,(11):31-32
从小学到中学,虽然学了十二年的语文,但不少孩子面对着厚厚一摞语文课本时,却常常感到茫然:语文科学什么?我在语文课上学到了什么?我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多少?对于类似问题,恐怕不仅学生茫然,我们许多语文老师也一样存在困惑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尤其应该关注难度较大的阅读教学,努力探索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潘艳 《考试周刊》2013,(28):10-10
<正>纵观绍兴市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2012年的阅读题无论是在题型的设置上,还是考查方式的变化上,都出现了新的突破,它更好地诠释了语文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对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缺少的不是文章,而是一种阅读心境《让土地休息一会儿》是2012年绍兴市语文中考试题中唯一的一篇现代文阅读。相比2010年的散文和说明文阅读,以及2011年的散文阅读和"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无论在篇目还是题量上都明显"瘦身"。那么这样的舍弃会不会减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