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思想发挥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但其思想中的旧的痕迹也是他尔后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转变过程,即从封建主义到改良主义,从改良主义到民主主义,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考察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了解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标志和表现,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及其不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功过,科学地认识他后期思想变化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冲突与决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2年7月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与共产国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以共产国际遥控中国革命为主要特征的,由此决定了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机会主义的产生、泛滥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作为中共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有着浓烈的自主思想和一套有别于共产国际的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和方法,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其思想根源主要在于陈独秀浓烈的自主思想与共产国际强制政策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合理地排解,并最终导致了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决裂.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他形成了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仅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根源作一初步的探讨和试述。陈独秀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幼年时读私塾,青年中秀才,后考举人未中,曾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和辛亥革命,后被迫逃亡国外。封建主义教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对其以后的生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正如蔡和森指出的那样:“陈独秀主义不是忽然一下形成的,他的发展经过一个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主张"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使大家各得其所,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尽量发挥大家的创造力等等.他开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先河,启示我们:教育应该与民主政治并行,扶贫应从教育开始,重视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6.
潘小燕 《文教资料》2008,(27):70-73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云翻滚的大动荡年代,也是一个爱国思潮蓬勃发展和爱国志士迭出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着的陈独秀,一直站在时代前列,适应和推动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他是近代中国一批批不懈地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中的一名典型代表.而支配他早期言行的主导思想和督促他不断适应历史潮流的主要动力,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种爱国主义思想,随着社会运动的变迁而演变,随着社会思潮的兴替而发展,它也是陈独秀早期成长的主要标志和本质特征.因此,对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前爱国主义思想演变历程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对陈独秀本人的早期成长及对其一生作出更全面的历史的评价,还有益于增进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发展历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愫,在陈独秀前期的思想和革命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陈独秀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时代,陈独秀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位爱国者。作为爱国者的陈独秀,其前期(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前后,五四前后,建党前夕。 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我们研究陈独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就要根据当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情况,来研究他  相似文献   

8.
早期陈独秀是在革命实践和与西方的比较中逐步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注重国民觉悟是他的思想特点。他先是从救国目的出发,较多地留心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方面,接着,他又为了建立一个名实相符的共和制度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社会的封建性方面。他事实上是模糊而不够自觉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性和封建性的社会。这是他能够成为一个激进民主主义的英勇斗士,成为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的主观认识方面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一九二九年开除党籍至一九四二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五四前期陈独秀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迷信的产物 ,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消极破坏作用。推崇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是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其晚年之前,是一个阶级色彩和党派立场十分鲜明的人物。但从1937年8月出狱之后,随着他政治观点的变化,在思想上采取了客观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的形成,有它的直接原困和历史原因,也有它的思想根源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作者认为,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变化,它的直接原因,或者说他晚年政治思想形成的关节在于他对苏联经验的独立思索。他的客观主义立场有其虚伪性,但也曾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这个运动的左翼的代表者之一。在五四时期的前期(1915—1918),陈独秀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急进民主主义者,在宣传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在提倡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在五四时期的后期(1919—1921),他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逐步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1920—1921年,他在和无政府主义、研究系的伪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中,传播了初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以陈独秀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的新思想新启蒙运动和五四革命运动惊醒了许多人,其中有不少先进分子后来成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致力于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他躬亲革命实践,指导工人运动,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陈独秀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早期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典籍涉猎极广,钻研精深.从1910年秋天起,他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杨昌济等人.青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独秀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功绩,"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他的活动,"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湘江评论》创刊号).毛泽东按照陈独秀"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的号召,力图要在中西文化和思潮的比较中,找到一种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西方的学术和文化的认识也达到了深湛的程度.青年毛泽东坚决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封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他主张建立消灭私有制的平民社会,认为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关键,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此外,他还认识到了民主在无产阶级政权中的重要性。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他对民主政治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当时和今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艰难和曲折。但是,自九十年代史学界解除思想禁锢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晚期的政治思想和民主观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的重要思想。他主张民主教育,教育要民有、民治、民享;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