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玄的长篇小说《陌生人》(《收获》2008年第2期)塑造了一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少见的“陌生人”的另类形象。虽然这个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加缪的《局外人》,但其自身具有着充足的本土性和当下性以及在存在意义上的延展性。在我主持的“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上,对于该作品的讨论成为热点。当下小说大多数是探讨生存的,像这样探讨存在的小说殊为难得,值得关注。(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找回自己的生活。 被连姆·尼森迷们所期待的悬疑惊悚电影《狙击陌生人》是根据法国作家迪迪埃·梵·考弗拉艾的小说《离开我的大脑》所改编。  相似文献   

3.
关于吴玄的小说《陌生人》,我大概算是第一批读者之一。第一次阅读,提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建议之后.并没有什么话说,只感觉很像加缪的《局外人》。过了两年小说始在《收获》上发表,于是又看一遍,经过两年沉淀,这次感觉比第一次要好得多,也不再邪么像局外人了;虽然情节细节和原来比其实也没什么大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审视了马克·吐温作品中创作的一系列"陌生人"形象,发现这不仅仅是作家进行小说创作的文学手段,而是"陌生人"具有三重内涵:漂泊无依的"异乡人"、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和个体存在的"寂寥人"。作家的思考由己及人、由个体到整体,"陌生人"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是他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由此,"陌生人"所承载的最核心的形象内涵是马克·吐温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其表现的浓厚悲观色彩,学界普遍将《神秘的陌生人》与马克.吐温的早期作品区别对待。通过对小说的叙事逻辑、叙事时间、叙事距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小说作为叙事文本所存在的瑕疵。  相似文献   

6.
已经记不起有多久没为亲朋好友写过一封手写信了,更别提写给陌生人了。提及写给陌生人的书信,很多人不免会想起茨威格那部著名的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即使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人,即使它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仍然像是一个符号,记述着一种神秘,一种想望。如今,有一名普通的女子,将这种神秘幻化成一份润物无声的善意,为这座充满了冷漠与隔阂的都市,带来人性的温暖。如果你也来写一封"给陌生人的情书",你会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三个陌生人》是英国十九世纪中页二十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集《韦赛克斯小说集》中故事之一。《三个陌生人》的故事结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中蕴含着无限永恒的宇宙和不可抗拒的宇宙力量。第一部分简短介绍该小说故事情节;第二部分介绍该小说结构所体现的无限永恒宇宙;第三部分介绍小说背景体现的强大不可抗拒的宇宙;第四部分从哲学和美学层面对小说作品中的宇宙以及哈代认为的宇宙意识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个陌生人》是英国十九世纪中页二十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集《韦赛克斯小说集》中故事之一。《三个陌生人》的故事结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中蕴含着无限永恒的宇宙和不可抗拒的宇宙力量。第一部分简短介绍该小说故事情节;第二部分介绍该小说结构所体现的无限永恒宇宙;第三部分介绍小说背景体现的强大不可抗拒的宇宙;第四部分从哲学和美学层面对小说作品中的宇宙以及哈代认为的宇宙意识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大街、火车等公共场所。母亲就像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里面的老太太,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一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中的"陌生人",他的身份是上帝遣来的。随着"年轻人"内心矛盾的激化,上帝从隐身为自然界的"光",到显现为"陌生人"的身影。"年轻人"相信"陌生人"的引导,他才克服了感情的磨难,最终坚定了自己"在高处"生活的决心。而"陌生人"带领"年轻人"找到的是自己心中的上帝。从本质上说"陌生人"是"年轻人"自我意志和上帝力量的统一,他具有神性,永恒存在,全知全能,将"年轻人"从尘世的痛苦中解脱。"陌生人"是诗人易卜生有意创造的神秘形象,体现了他在面临种种社会问题时对宗教的一种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陌生人》是她的最新小说,她本人也表达过这可能是她的封笔之作.在资本主义进入中晚期的现代社会,这部小说明显带着对后现代性的凸显和对存在主义的缅怀情绪.本文试图借助后现代性和存在主义的特征,来解读作者对孤独和死亡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陌生人》是她的最新小说,她本人也表达过这可能是她的封笔之作。在资本主义进入中晚期的现代社会,这部小说明显带着对后现代性的凸显和对存在主义的缅怀情绪。本文试图借助后现代性和存在主义的特征,来解读作者对孤独和死亡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云 《成长》2006,(7):77-79
你相信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存在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陌生人吗?我只知道,在寂寞的时候,心底的某个地方会痛。直到有一天,我看《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原来,这个陌生人,可能就是另一个我们,面对他,就像面对着世界,我们在里面看见生存,看见死亡,看见微笑,看见哭泣,然后我们看见自己的脸。  相似文献   

14.
吴玄的长篇《陌生人》试图通过塑造“陌生人”何开来这一文学典型,对“存在”本身进行严肃而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加缪的《局外人》不同,吴玄并没有让何开来采用第一人称主观视角以方便我们直入他的内心世界,而是选取了其妹何燕来(“我”)作为叙述人,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向我们交代何开来的脾气秉性。然而,笔者以为,恰恰就是何燕来这一叙述视角阻碍了“陌生感”充分而恰切的传达,《陌生人》对于“存在”命题的探讨,由于何燕来的不断入侵和打断仿佛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5.
遭遇陌生人     
穿行在这个世界上,遭遇陌生人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你若紧闭心门,冷眼观之,则陌生人永远是陌生人,你看到的只能是一个个背影;你若热心以待,与人为善,则陌生人很可能就会变成朋友,而你也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更多美好。  相似文献   

16.
《小小陌生人》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第五部小说,小说从乡村医生法拉第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百厦庄园古宅中发生的故事。文章采用苏珊·弗里德曼(Susan S.Friedman)的空间化叙事的文本解读策略,从水平叙事轴和垂直叙述轴两个层面剖析小说是如何建构一个关照作者、读者、文本、其他文本及社会历史语境的多维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02年10月号刊出署名刘心武的文章《别跟陌生人说话》后,接到刘心武本人来信,指出由于多次转载,题目搞错了,文章也被删节过。现尊重作者意见,将刊发在《中华散文》2001年7月号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6,(12)
【新闻】9月份开学的第一天,重庆一中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安全教育。学生们吃惊地发现,学校明文规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观点】2002年热播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人记住了冯远征主演的那个道貌岸然的变态狂。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的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竟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警示口号和人生指南。不仅很多家长都曾对自己的子女谆谆告诫,如今更是被明明白白地写进了《学生安全须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只能是一种互相防范的关系,而背景则是彼此之间信任感的缺失。在自己眼里,所有陌生人都…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电视剧,这句话也成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叮嘱。然而,一些成年人也按照这样的信条生活,和家人、朋友、同事一起时活跃开朗,只要遇到陌生人,就绝口不说话,表情警惕或冷漠。其实,和陌生人说话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6,(9):56-56
开学第一天,重庆一中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安全教育。学生们吃惊地发现,学校明规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原来,开学前一中保卫科制订出台了新的《学生安全须知》,要求全校学生严格遵守。《须知》第五条这么规定:不要与陌生人搭话,以防受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