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古诗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大纲后面还附有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可见朗读在儿童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成为儿童诗教学首选的形式.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使学生逐渐对古诗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达到全面感知.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朗读是难以掌握的.老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诗歌朗读不应只停留在"听取‘娃'声一片"上,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镜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它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它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得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7.
高琴 《教育》2014,(2):60-6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一直是教师的困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字、词的教学,而忽视了阅读,而且只是在教学中将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老师在教学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声情并茂的朗读,既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从何入手?我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认为抓住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小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lt;语文课程标准&gt;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朗读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勾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各种美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牛莉花 《甘肃教育》2014,(18):83-83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将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进行再创作的活动。然而,在农村小学朗读教学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一、农村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农村学  相似文献   

16.
正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等作用,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朗读并不是在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反复中"轮番轰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标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20.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