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卓越领导人,陈云本着"适合老百姓的要求"的行动原则,正确处理民生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大量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在一些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兼顾",极力呼吁要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探究与学习陈云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民生问题的发展态势,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切实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理念与践行不断发展的源泉;矛盾的不断演进是民生内容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突出重点,逐一击破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人民群众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成熟的社会心理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局部执政,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苏区党和政府的民生建设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留下了很多历史经验。包括:民生是立党治国之本、发展经济是民生之根、社会建设是民生之路、共享和公平是民生之向。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蕴藏着深刻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求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揭示民生的含义、实质及其实现途径。只有深入研究民生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理论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和社会民生等。政治民生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民生的目标是不以GDP论英雄,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文化民生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民生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三位一体的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是马克思的民生进路,其中,政治解放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治前提,社会解放是民生问题不断升华和逐步解决的基本途径,劳动解放是民生问题彻底解决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的民生问题,必须深化政治改革、促进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民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旧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社会在发展变化,民生问题也随着发展变化。审视当下民生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生,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当代中国的民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使当下的民生问题显得比以往更复杂、更深刻。  相似文献   

10.
周东红 《考试周刊》2013,(23):22-23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长篇幅阐述民生问题,解答了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民生等问题。文章提出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民生问题及民生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结合民生的现状和《经济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生存型”民生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生存型民生的最高目标,“三个有利于”是衡量解决民生问题是否取得成效的有力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生存型民生的着眼点,增加物质财富、“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是解决生存型民生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问题的动因;从以科学发展观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为奋斗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并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3.
论民生问题与后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七年的“两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讨论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中央政府推出12项重大举措,加大了解决民生问题力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成为党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在关注、改善、发展和保障民生问题的主旋律中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导明了思维方向,毛泽东"求真务实"的民生哲学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法借鉴,毛泽东"公平正义"的民生智慧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高度关注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看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并且他为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作出了艰辛的努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民生发展的重要物质之基;进步的生产关系是民生问题获得切实解决的必要条件;争取教育的斗争是争取人民解放、实现民生幸福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障提供民生之需、民生之求是稳定社会、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安全举措;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本质所在.因此,要实现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必须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教育的优先发展、分配关系的调整完善,才能为其顺利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安全保证、文化条件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7.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民生既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民生问题,研究民生问题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生问题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生产方式与民生问题、历史观与民生问题、群众史观与民生问题都有着密切联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唯物史观的视角解决现代中国民生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扬平民的不合理新闻诉求,并与官方视角相对立,这是所谓的"平民视角"对民生新闻形象的错误建构。民生新闻要走出被人诟病的窘境,需要倡导的是,不仅要用"平民视角",还要用"官方"视角,全方位地观照民生问题:从政策盲点视角,做发现民生问题的千里眼;从精神高点视角,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放大器;从工作重点视角,做解决民生问题的助推器;从社会热点视角,做化解民生矛盾的散热器。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