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轶 《传媒》2015,(9):64-66
媒体的广告审查义务是媒体承担广告侵权责任的前提.媒体广告侵权应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媒体对广告的审查应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媒体对广告的审查应当是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广告侵权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的“共同侵权”特征,原则上媒体要与其他广告侵权主体承担连带责任.广告侵权责任与主责任竞合时,对广告主体承担的赔偿数额应当予以限制,媒体在无法提供主责任主体的具体信息时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更新迭代,短视频呈井喷式发展,短视频广告营销也备受关注。然而,短视频广告却存在着盗用、剽窃他人创意以及虚假广告等侵权乱象。要想充分发挥短视频广告营销的优势,突破侵权乱象困境,就必须从政府、平台、自媒体三个方面合力,加强对短视频广告的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对于侵权行为处罚力度,重视版权意识,勇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逐渐兴起,其在内容传播、广告营销及社交联动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短视频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侵权现象。本文针对当下短视频传播现状,结合新近的短视频侵权案例,分析当前网络平台短视频内容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侵权问题,探究侵权现象的类型,从平台、用户、体系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规避策略,助力短视频行业长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国洪  胥葆衡 《新闻导刊》2004,(6):44-45,47
新闻媒体刊发新闻、广告和摘编、转发适合自己需要的文章其固有的功能,是为满足新闻媒体受众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新闻的人格权纠纷、广告的侵权纠纷以及因摘编、转载文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等.不时困扰着新闻媒体。在新闻、广告的刊发与文章摘编、转载方面,何为侵权,怎样减少和避免这类纠纷的出现,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主动搞好纠纷预防所必须搞清的问题。本文试着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广告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可以预见,随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媒体因发布问题广告而涉讼的案件将会逐年增多,这应该引起媒体管理者、特别是媒体广告从业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将通过五个案例谈媒体广告审查责任及侵权预防。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告业发展迅猛,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作为广告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意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广告侵权现象频频发生,广告创意保护问题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个广告创意侵权官司的分析探讨创意保护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因新闻传播引发的民事侵权行为,常见的有诽谤、侮辱、传播隐私等.新闻媒体在刊发广告、销售产品(如报纸)等与新闻传播没有直接联系的侵权,一般不认为是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8.
吉宇宽 《图书馆》2011,(2):53-55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的源头,预防侵权采访员责无旁贷。预防采购盗版书刊,防止接受捐赠、调拨、交换侵权书刊,预防书刊补遗侵权,预防采购著作权侵权数据库,防止使用数据库侵权,预防采访开放存取的科学数据、期刊等网络信息资源侵权,这些都是采访员维护著作权的职责范畴。  相似文献   

9.
王臻 《新闻世界》2012,(7):256-257
新闻侵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的致害行为,虽然其民事责任同样依法受到追究,但其构成与一般民事侵权又有所区别。本文以《新京报》的"李颉生死"这起新闻侵权事件为例来分析新闻侵权的几种表现,提出了新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适用的原则,以期帮助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避免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要真实合法,当新闻报道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害人仍有权主张新闻侵权的成立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当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新闻法,关于新闻侵权应根据民事一般侵权的规定并结合新闻侵权的特点来认定。文中阐述了新闻侵权区别于一般民事侵权,并重点论述了新闻侵权的成立应具备四个要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侵权纠纷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利用归责原则对各种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认定,为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避免侵权提供具体的建议,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但该法也应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增设章节专门规定网络侵权行为,并将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侵权特殊主体来规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侵权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媛 《情报学报》2002,21(2):152-157
本文在对网络侵权的含义、特点、种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认为传统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不应机械地套用在网络侵权上 ,而应综合考虑侵权主体类型、被侵权的标的等相关因素来确定。最后阐述了网络侵权的构成要件 ,认为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侵权行为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梁静 《记者摇篮》2010,(1):40-41
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因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屡有发生,各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而引发的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新闻侵权案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仅仅做到真实,就能防范新闻侵权吗? 当然不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进行的真实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媒体被推向被告席的新闻侵权案例逐年快速增加,媒体侵权败诉屡见不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防止踏人新闻侵权雷区,必须远离六类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侵权,始终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因其具有快捷、便利、互动性高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引领我国传媒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并已然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实时联络工具,但是,伴随着微博使用的普遍化、便捷化,微博中所夹杂的侵权问题已日益凸显,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实例研究微博侵权问题并试着提出有关微博侵权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又以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尤甚。我国目前并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未对相关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在发生新闻侵权行为时仍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忽视了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对相关纠纷解决不当。为解决相关认定不清的问题,本文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和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三方面来解读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权"是否应进入侵权责任法,或者说其作为一般侵权是否应被明确或强调,法学界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从法理和法律上看,"新闻侵权"无疑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般侵权,但是否进入侵权责任法或者进行特别明确,应基于我国"新闻侵权"司法实践中对新闻媒体普遍适用证明责任倒置的状况,另外还要考虑我国新闻法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的客观情况.总之,以司法解释形式对"新闻侵权"进行特别规定是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微博侵权现象伴随微博的产生而产生,且对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微博侵权的表现主要有著作权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侵害、姓名权侵害、名称权侵害、商标专用权侵害等六种类型.微博侵权的特性一是其传播特点加大了侵权的危害;二是构成微博侵权的博文往往指向性更强且更直接;三是侵权主体具有广泛性并难以识别;四是侵权具有即时性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相关网络侵权法律、提升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高微博运营商管理水平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7,(18):102-102
近年来,名誉侵权问题对于新闻一线的采编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扰,笔者试从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媒体如何避免名誉侵权作一探讨。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1.内容失实造成名誉侵权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报道内容失实引发的。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即新闻作品中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符,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某报一名记者在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时,没有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但其在文章中称,经采访当地派出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自由已成为各国法律保护的对象,然而如同其他任何权利一样,新闻的言论自由一旦遭到滥用,就必然构成对他人合法利益的侵害。 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新闻侵权除应具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侵权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 一、新闻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及特定性。新闻侵权是通过新闻报道实施侵害的,而一则新闻的公开发表则必须有新闻制造者和新闻发表者,即作者和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