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立足创新,开展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在这场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中央苏区戏剧尤其彰显了历史的革命风采,既鼓舞了士气、积蓄了战斗的力量,又在舆论宣传方面扩大了影响。苏区革命文艺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其文艺价值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设计艺术是革命历史情境下形成的设计艺术,具有强烈的革命叙事倾向。在其革命叙事中,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并以普遍雷同的图案作为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中央苏区设计艺术的革命叙事,是普通民众参与的叙事,体现了艺术大众化时代设计艺术的风貌。中央苏区设计艺术在其革命叙事中,因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传统客家文化因素,从而并未彻底与传统决裂。  相似文献   

3.
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是一个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对革命老区的建设极具典型性和示范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来看,其振兴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作用,还需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在其振兴发展过程中,需要区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础政府机构的不同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弥补原中央苏区发展差距,实现振兴起步;还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原中央苏区的发展动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两个革命大本营: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西北革命大本营(即陕甘宁边区)的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一系列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合力作用”的最终结果。章根据以陕北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一带的社会矛盾状况、革命发展形势、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分析,论述西北革命大本营形成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漫画是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斗争、壮大力量、勇于牺牲的重要革命宣传形式之一。中央苏区漫画的创作方法从当时实际的革命政治动员需要出发,其目的是唤醒民众、团结力量、共同抗争,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斗争性和革命性等特征。中央苏区漫画宣传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革命动员、战争动员、建设动员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几经变迁,直到历史发展到五四运动后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才逐步产生符合中华民族发展方向的主流文化。而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等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堪称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苏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深入,必然导致中央苏区法制史渐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中央苏区法制史研究大致经历了沉寂、奠基和发展、升温和拓展三个时期。学术史的回顾有助于梳理已经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展望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学习治国理政的实践基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建设闽西中央苏区纪念馆可彰显这一功绩,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推进闽西红色旅游发展,从而全面提升闽西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粤闽赣交界区域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以中央苏区为特色的红色资源。应该开发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以及区域城市品牌价值,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赣南乡村宗族构筑的大量“围寨”建筑并由此形成的“聚族而居”的乡族围寨势力,至中央苏区时期演变成为土豪劣绅盘踞的据点(所谓“白点”),对中共的革命进程造成严重障碍和威胁.中共革命武装因此而发起的攻打土豪围寨的斗争,即从最初的较量,到随后苏区腹地的“攻坚”之战,再到后来苏区后方的清剿之战,贯穿中央苏区革命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了现代阶级革命如何深受传统土豪势力制约的历史真实,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中央苏区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红色戏剧,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落在其宣传功能与革命教化功能上,多角度探索和挖掘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审视,我们便会发现,中央苏区红色戏剧回归了戏剧的本原状态,它是苏区军民共同参与的广场演出,是他们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集体参与的狂欢仪式,寄托了他们的乌托邦幻想,渲泄了他们的情感郁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体育精神是中央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央苏区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体育为民、集团精神、锻炼筋骨、艰苦创业、军民同赛等。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体育精神,对加强体育强国和体育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区,拥有410处革命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学校依托龙岩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在具体研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纪念馆中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进行现场教学;结合革命遗址进行历史氛围、历史情境等体验教学;在研学期间听取报告,丰富研学活动,进行头脑风暴式教学,进而探索出一条"闽西红色文化研学与提升苏区学校德育"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体育精神是中央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央苏区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体育为民、集团精神、锻炼筋骨、艰苦创业、军民同赛等。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体育精神,对加强体育强国和体育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毛泽东因引用《孙子兵法》军事原则指导革命游击战争,遭到"临时中央"的"左倾"领导者强烈反对,双方发生激烈论争。毛泽东曾被剥夺政治军事领导权。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据理力争,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孙子兵学传承方向明确、方法科学、步入坦途,成为构建抗日战争战略和革命战争战略的有机成分和重要部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到的增益文化自信、磨砺思想武器、贯彻批判精神、适应实际需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有启示意义和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时期,中央苏区成为真正的"自由光明的新天地"。中共充分改造和优化传统教育载体,引进并创新符合红色革命文化内容的教育模式,有效运用图文类、语言类、活动类、管理类等教育载体,进行以扫盲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极大地实现了文化扫盲、文化娱乐、文化化人的功效。中共在苏区社会教育实践中艰辛探索,积累的教育载体运用类型多样化、选择大众化、创新动态化这一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很强的历史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