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国演义》成书时间,大略有宋代说、元中后期说、元末说、明初说、明中叶说等等。这些说法中,笔者比较倾向于元中后期说。持这一意见的章培恒先生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中“今地名”的考证认为“似当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之前”,而没有明确上限;袁世...  相似文献   

2.
千古一王——曹操●韩永君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个耐人寻味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总体上是肯定的,但自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以后,“天下第一奸雄”就成为曹操的代名词,加上“说三分”尤其是《三国演义》的问世并广泛流传,曹操便被丑化成一个“十恶...  相似文献   

3.
《正蒙》是张载晚年完成的一生学思的总结性论著。南宋以后,为《正蒙》作注解者颇多,以明清两代注解最为繁盛。通过目前对书目文献资料的梳理可知,史志目录著录过而今散佚的,以及现存的《正蒙》清代注本,共有十六种。这些注本是: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冉觐祖《正蒙补训》,李光地《注解正蒙》,张伯行《正蒙注》,张棠、周芳《张子正蒙》,华希闵《正蒙辑释》,胡宗绪《正蒙解》,李文炤《正蒙集解》,汤俨《正蒙注解》,王植《正蒙初义》,杨方达《正蒙集说》,李元春《正蒙释要》,陈广旉《正蒙轨物口义》,方潜《正蒙分目解按》,刘绳武《正蒙管见》,朱久括《正蒙句解》。通过对这些《正蒙》注释著作的研读,既可以深化对张载哲学的研究,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程朱理学和张载关学在清代兴衰情形。本文以《正蒙》清代注本为研究对象,以清代程朱理学的兴衰和科举理学化为视角,简要概述十六种《正蒙》清代注本的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5.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  相似文献   

6.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问世大概已近700年,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传抄、刻印、校勘、评改,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般说来,这些做了各种各样工作的人,都有功于《三国演义》本的增色和流传,而明中叶李卓吾、清初毛宗岗是最大的功臣。300多年来,“毛本”压倒一切旧本独行于世,至今仍是多家整理本的依据,可说是《三国演义》传播接受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世之作,对这部民族瑰宝的版本的研究和整理,在当代我国学术界取得重大成果并引人瞩目的,首推全国著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先生。他从八十年代初就独撑大旗,大声疾呼:重新校理《三国演义》。并为之焚膏...  相似文献   

9.
谈《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的道德观念王志武我是搞《三国演义》教学与研究的,所以许多大学生及读者、观众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后,向我提出不少问题,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如何看待作品中所宣扬的"忠、义、智、勇"这些道德观念的问题。诚然,在...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集体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后出的优良版本取代了在此以前的众多版本。毛纶、毛宗岗父子整理、加工的毛本《三国演义》一出,此前的几乎所有的《三国演义》版本都被淘汰了。金圣叹修改、加工的七十一回本《...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中的孙子兵法[香港]刘济昆今年(199年)春天,我编撰了一本《三国孙子兵法》,专门谈《三国演义》中的孙子兵法;今年夏天,我又编撰了一本《毛泽东孙子较量》,专门谈毛泽东如何运用和发展孙子兵法。编书过程中,和朋友们饮茶谈话,往往会围绕上述两书的...  相似文献   

12.
谈起梅子,我们的反应首先是酸。《三国演义》上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梅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用作调味品,这从文字角度就可看出,梅是个形声字,古人说:“梅者媒也。”意思是,梅像媒人一样,可以和合众味。《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作为调味品,梅与盐具有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三国演义》专家。他在《三国演义》研究中硕果累累,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得到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国外学术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韩国重要的学术团体“韩国中国小说学会”...  相似文献   

14.
<正>符丽平所著《从三国史到〈三国演义〉》即将问世了,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乍看书名,似乎并不那么新鲜:历来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著作,在论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时,都会涉及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对《三国演义》进行总体研究或评介的著作,如段启明的《罗贯中与〈三国演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我的《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关  相似文献   

15.
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就和意义孟繁树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以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在社会各层面获得为数众多的观众,而且成为社会文化生活领域里具有广泛性的热门话题。从这种意义上说,电视剧《三国演义》和由它所带来的"王国热"完全称得上是文...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出了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之后,《儒林外史》有了陈美林、李汉秋等研究专家;现在您在《三国演义》研究方面有了如此大的成就,必为海内外学者所敬仰。”(南开大学教授、著名古代小说研究专家朱一玄)“沈本《三国演义》是迄今为止《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7.
宁宗一 《寻根》2001,(4):58-63
回顾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和小说出版以及传播史,我国的一些经典性和名的古代小说几乎部部皆有评本传世,有的一部小说还有多种评本。其中如钟伯敬、叶昼和毛氏父子等的《三国演义》评本,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的《水浒传》评本,陈士斌等的《西游记》评本,张竹坡、李渔、龙等的《金瓶梅》评本,以及脂砚斋、护花主人、黄小田等的《红楼梦》评本,卧闲草堂、齐省堂本、黄小田、张虎等的《儒林外史》评本等等。  相似文献   

18.
论三国文化精神谭洛非我们这里所说的三国文化,是指以三国历史为源头,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为主体,包括诸多表现形态(如小说的传播与研究、应用,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各种形式的改编、再创作,以及旅游人文资源等)在内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研究《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19.
由我们编著的《三国演义辞典》,问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它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并一再被三国题材的影视戏曲改编者们参考。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海内外唯一的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综合性辞典。现在,由韩国《三国演义》研究家郑元基先生主持翻译...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作为文学主潮的创作样式,人们公认是小说和戏曲。小说方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戏曲方面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均为杰出乃至伟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在这两代的雅文学中,真正具有个性特征,可以与汉赋、六朝散文、唐诗、宋词相提并论者,大概只有小品了。 对于明清小品,能够记诵若干篇目者不乏其人;但要对这一文学品种作一番认真的整体研究,却十分困难。一方面,明清小品数量太多,太分散,要总览全貌,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