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危机传播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了澎湃新闻网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1月是如何呈现希拉里"邮件门"事件的。研究发现,"邮件门"事件中澎湃新闻的立场前后有所改变;它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多样化,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诸多方面;消息来源主要有专家学者、官方媒体报道和网络消息来源及国外消息来源,各类文章体裁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亚男 《新闻世界》2010,(7):148-149
本文基于媒介框架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以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网络媒体在2008年9月11日到2008年9月30日之间的"三鹿奶粉事件"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主流网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框架有其自身的特点:网络新闻数量庞大;消息来源有所偏好;新闻报道呈多主题化趋势;新闻发布与更改具有随意性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0,(7)
以新冠肺炎早期(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0日)代表性专业媒体的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官方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占据着消息来源的主导地位,一线医务工作者总体被忽略,通过记者采访核查获取一手消息来源占比少;消息来源的偏向性一定程度延误了对早期"人传人"核心事实的及时发现和传媒早期风险预警的迟滞;多种现实因素的"叠加"影响,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萌发阶段,在落实媒体早期疫情事实的实际报道权基础上,建议专业媒体:一是采纳政府和专家权威消息来源的同时仍需加强记者采访,尤其应加强对核心信息的重点核查;二是借助社交媒体及其大数据,及时挖掘来自基层的核心事实,并加强记者专业的事实核查、深度追踪与实时报道;最终双向合力发挥专业媒体独特的早期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顾海杰 《今传媒》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7.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8.
2006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健翔大骂《南方周末》”事件,提醒我们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记者与消息来源应如何互动?二是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与消息来源的关系记者接触消息来源是为了获取新闻生产的素材,消息来源接触记者和媒体意在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获取公众注意力进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9.
徐畅 《东南传播》2014,(9):24-28
随着大陆赴台自由行逐渐放开,陆客这一群体在台湾媒体上的"曝光率"逐渐提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台湾纸媒中的陆客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基于消息来源、新闻价值、报道议题、报道立场等所组成新闻框架对陆客扁平、单一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继而也使得陆客形象呈现"整体化"趋势,个体形象处于缺位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8,(6):64-64
预测性报道是对某些能够引起读者关心的新闻事件的发展结果或新闻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报道。预测性报道具有超前性、科学性、重要性、服务性和不测性等特点,这些增加了报道的难度。搞好预测性报道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刊发时间,采写和发表的时间都要恰当。注重消息来源的权威眭,一定要注意并标明消息来源。情况变化要及时告知受众,同时预测的新闻事实不可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媒体建构论为理论框架,对六家报纸2007年太湖水污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消息来源、报道主题、风险归因方式及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媒体如何报道与呈现相关环境风险。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媒体在消息来源与风险归因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均高度依赖政府信源,存在简单化归因倾向;但在报道主题和报道立场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地媒体在政府主导型的报道框架下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宣传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进而探析我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群体性暴力事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报道周期.媒体的报道主题和报道态度呈现出相当高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新闻报道并没有通过不同的消息来源来争夺新闻框架,恰恰相反,不同角色的消息来源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建...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报纸北京奥运报道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手段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报纸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国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中同时存在以新闻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值框架和以奥运举办城市和非举办城市为新闻范式的地域框架,但主要表现为新闻价值框架。  相似文献   

14.
杨波 《东南传播》2018,(4):56-58
研究依托新闻框架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主题建构、内容结构、形象塑造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多层次地比较美联社和新华社围绕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各自形成的报道框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视角,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关于"魏则西事件"的20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从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框架等5个方面23个类目对比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报道构架。此外,本研究也关注了两家媒体在不同时间点对该事件的报道数量走势,对其新闻标题制作了词频分析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其报道特征相异之处的主要原因,并为媒体如何报道此类舆情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除了守株待兔的等线报和消息来源,运用独特的调查手段来跟踪日常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揭露事实真相,对新闻记者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从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环节入手,浅析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7.
按西方定义,新闻是新近反常态事实的报道。作为捉摸不定的万变事实,随时可有,随处可存。记者不可能事事经历,件件目击。他们多是通过消息来源的提供获取报道素材,因而,新闻记者报道的质量,常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完整地考察一条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不能忽略对消息来源的研究。消息来源主要指的是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周永康落马,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热点。党媒、都市报等都进行了不同角度、层次的报道,相比于党媒的"恪守口径,保持队形",地方都市报的"低调跟随",财新网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打破常规,以专题的方式报道周案的始末,被业内称为周案报道中的"黑马"。本文选取该篇报道,从叙事方式、消息来源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剖析一篇成功的反腐新闻该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周永康落马,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热点。党媒、都市报等都进行了不同角度、层次的报道,相比于党媒的"恪守口径,保持队形",地方都市报的"低调跟随",财新网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打破常规,以专题的方式报道周案的始末,被业内称为周案报道中的"黑马"。本文选取该篇报道,从叙事方式、消息来源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剖析一篇成功的反腐新闻该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