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生活是作文之源。高中学生要写好高考作文,需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和汲取作文养料。白居易有语云:“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这就说明,文章是与时代、生活分不开的。历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大多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辨。以广东高考作文为例,2010年《与你为邻》,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11年《回到原点》,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2012年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题目的材料中也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发展,关注学生自我的见解。所以说,高中学生要更充分地做好作文备考,就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各领风骚,异彩纷呈。它命题形式多样,漫画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各类形式兼备;它思想内容丰富,大部分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说,对中学作文教学有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命题不尽如人意。现就对2007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对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文命题远离学生生活,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关注.在这—点上,港台高考作文命题和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早巳把命题的触角伸向社会,使学生作文的内容与社会挂勾.如台湾省近  相似文献   

4.
顾吟圆 《现代语文》2013,(4):130-13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纵观近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题:从09年的《品味时尚》,10年的《绿色生活》到11年的《拒绝平庸》,再到12年的《忧与爱》,作文评价确实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书写个  相似文献   

5.
杨小娣 《文教资料》2005,(24):85-88
从1998年始,由于传统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存在一些极不利于学生发挥才华、拓展思维的限制,话题作文开始逐渐取代它们在高考作文中的地位,并蓬勃发展,成为今后几年中高考作文的主流形式,但新的形式又有新的弊端,如何取长补短,对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现状加以改善,在高考作文中开辟一个引导考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侧重思辨能力、充分发挥内在积淀的平台,使高考有效实现其选拔功能和引导功能,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冲关·资讯     
从2005年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今天的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题目所承载的意义,不仅是出题教师的想法,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认同。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包括重庆的《自嘲》,天津的《留给明天》,山东的《双赢的智慧》,江西的《脸》,浙江的“一叶、一枝、一世界”材料作文、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材料作文等,这些题目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的自省和体味。在当今中国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在寻找机遇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价…  相似文献   

7.
许旭辉 《现代语文》2010,(2):155-156
一、2009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2009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方面有如下显著特点: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理性思辨,体现新课标精神。比如,全国1卷的作文,表面上说小动物学游泳,  相似文献   

8.
每年高考语文试卷面世,人们最关注的便是作文。一时间,从媒体到报刊,从教师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说长道短,纷纷扬扬;好评恶评,热热闹闹,何以如此?因为作文不仅在整份试卷中占40%的比分,还会对下一年的高考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年是山东等四个省区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年高考,明年、后年还不断有省份进入新高考,所以,高考过后,人们更加关注高考作文,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的变化,思考我们应做的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关注现实关注现实就是关注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规律也有时代的个性,高考作文不是空中楼阁,自然应该对准考生所处的时空,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关注现实问题的思考。广东卷“语言与沟通”,从话题上引起考生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情感隔膜的现实状况的深刻思考;湖南卷针对现代中国家长孩子地位平等的情况,让考生自然联想到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这无疑是对准了考生最直接的生活场景;浙江卷大作文材料是一则调查资料,显示公众人文社科素养达标比例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不协调,这就必然引起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当代,思考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能有如下特点: 一紧贴时代发展命题,以话题式作文为主。高考作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年年都跳动着时代的音符。当然它与政治学科是有区别的,它是间接、形象地反映时代生活的。1999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导语 关注现实热点,融入时代生活是近两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作文与生活息息关联,作文就是做人。关心时事,关心窗外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和现象,融入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是写好考场作文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和体验。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上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也逐渐弱化;内容上由国家政治领域,到社会人生领域,到学校生活领域,再到学生精神领域,一步步由外在世界转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高考作文命题常常不直接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但它往往暗合时代发展的步调。加之优秀的学生作文往往会体现出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杨浩然 《现代语文》2014,(7):131-133
近两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特点: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围绕着一个主要话题,且该话题贴近现实、理性色彩浓厚。2012年高考作文的主要话题是"时代与价值观",2013年高考作文的主要话题是"捐助与受助"。对于这类作文题型,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2012、2013年笔者有幸参加广东高考语文的阅卷工作,对这类作文的评定有一定体会,在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没有一种考题,会像中国高考作文题那样,能年复一年,受到教育内外各阶层广泛的关注。作为攸关前途的高考的一个焦点,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不同时代教育思想与社会价值观念。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简要回顾和梳理恢复高考30年来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探寻、讨论其成败得失,有意义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今年北京市高考作文的话题(“规则”)和去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诚信”)可以说是并蒂莲。从题型特点看,继续保持话题作文相对来说写作范围广、人人有话说的特点。从话题内容看,它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话题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材料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世界,关注大事,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第二,今年高考作文话题更加凸显人文精神,凸显社会观、道德观等时代观念,有利于我们全面培养素质、人才和选拔人才。第三,试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利于考查理性思考与分析的能力,有利于考查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广阔性。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再到2001年的“诚信”直到今年的“规则”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作文选题越来越注重对现实的理性思考这样一个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以其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展示了它的优势,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精神。5年来高考基本上都考话题作文,且最新《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题型没有作新的阐述和更新,一些权威人士对这种作文题型持肯定态度,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2004年高考作文的题型将锁定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的传统"命题"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自由思维。2012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普遍以多元、开放的"话题作文"为主,这表明"开闸放流"已经成为高考作文题型发展的主流趋势:"后命题时代"已经到来。同时,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另一特点是:思想重心的下移,即从宏大叙事下移到公民个体的生活细节。悄然而至的"后命题时代"实质上是作文教育普世价值的深刻象征。但是,"后命题时代"必须高度警惕话题作文中的"软性命题"对自由思维的隐性制约。  相似文献   

19.
学高考作文题不仅体现了命题者的作文理念和语文信仰,也折射出特定时期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从功能上看,高考作文在检测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检测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并发挥着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引导作用。基于2012年高考作文现状,要积极有效应对明年的高考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1)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不管作文材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联系的必然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指向稳定在四个方面,即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道德。在材料组织和呈现,以及考查侧重点上,一直重视理性思维和辩证能力。所以,高考作文复习,应突出“发现+思考”,要以自觉的主体态度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要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态度。同时,在素材储备上,要对应上述范围,突出重点,训练材料的应用和变通能力。(2)突出审题能力,提高多角度构思能力。材料作文写作的基础是审题,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在具体命题中,很难保证不出现有理解困难的题目;另一方面,同一则材料,理解的精确程度会直接影响立意和构思的质量。在材料作文的构思训练上,要侧重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围绕一则材料,要有意提出多种构思方案,在比较中优选最好的构思。对于材料作文,好的角度,好的构思,是提高得分的关键。(3)全面进行文体训练,突出议论文写作。近年来,绝大部分地区高考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就给了不同内容、不同题材平等的展示机会。所以,在文体训练上,我们首先应该全面覆盖,尤其是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几种常见文体要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两点:一是突出议论性文体写作,这不仅是高中作文训练的相对重点,也是高考作文命题偏重理性的机智应对;二是突出自己的长项,正因为文体不限,所以要在平时练就自己的拿手文体,这样,在高考中就能驾轻就熟,取得优势。(4)预判可能变化,适当注意应对。高考命题一贯保持以继承和稳定为主、适当变化和创新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明确不变的大势,也要有一定变化的预判。另外,我们也要看一些怪题、难题,以提高应变能力,平时训练难度适当超过高考,临考时会更加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20.
高潮 《同学少年》2009,(11):2-2
多年来,高考作文的要求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要求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你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作文时必然会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