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娜 《海外英语》2011,(3):117+119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文化语境因素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文化语境是文学翻译的关键,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该文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在文化语境对文体的选择的影响,对词义的理解的影响以及对句子的翻译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在文化这个广阔语境下研究的翻译,不再是对原文"机械刻板"的"仿作",其本身具有推动世界文学前进、转变文化的巨大力量,而翻译地位的提高就依赖于对翻译(译文)本身价值的肯定.文章对翻译地位的改变进行了思考,指出这种改变是将翻译置身于文化语境下研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活动的实质是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的任何一个阶段,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意义。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是语言意义确立的依托。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研究翻译的重要性逐步被更多的学者纳入研究的课题,对翻译工作的展开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汉语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也就具备平衡语言与文化的作用.纵观翻译历史.对我国“五四”时期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译作语言经历的文言、白话、“欧化”语言几个转变过程,发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新时期译介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语境分析,生动揭示了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择取和译介方式的制约和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局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文化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在跨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存在得失的.  相似文献   

7.
钱仕盈 《现代语文》2016,(4):158-160
在"英译云南民族风俗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频繁出现因文化语境因素带来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接受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英译云南民族习俗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文化语境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接受的影响。文化积累和文化异同制约翻译策略的选择,文化接受程度确定翻译接受程度。在英译云南民族风俗文化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语境的各类因素,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段,克服翻译障碍,实现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个思维转换过程,文学翻译由于包含的信息更为庞杂、涉及的要素更多,因此,其翻译更依赖于语境,以确定译语的恰当转换。研究语境思维有助于正确理解原语语境的内涵,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文章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人手,阐述语境思维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且前沿的话题。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是评估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因素。翻译使文学作品跨越其原初的语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行为更多时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商,并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等作为协商的参数。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指导凌叔华创作的英文自传《古韵》,从而进一步审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翻译创作实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受益于新的全球论坛,世界文学受益于翻译。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文化视阈下,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差异,英语文本的可译性受到较大限制。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译者需要审慎地对待原文的文化信息,采取适当的策略对文化缺省信息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异质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完成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的传递是文学翻译的重要任务。不同的文化背景、生存环境、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影响着翻译的质量。结合使用异化和归化策略,合理运用创造性叛逆手法是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因为文学翻译属于文学范畴,所以文学翻译家们的文学翻译是再次的创造。在文学翻译的创作工作中,它涉及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许多因素。翻译作品时,原文的含义适当不适当,内容准确不准确,语言流利不流利,文化特色是如何表达的,这些问题是文学翻译编辑们应该特注重的。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编辑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文化差异构成了等值翻译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文学翻译中要取得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完全等值并非易事。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丈学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等值的“度”,以便读者更好地欣赏异域丈化。  相似文献   

15.
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商业文本与文学文本有着不同的交际功能,两者的翻译目的也因此而异。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必需符合所译文本的功能要求。商业翻译重视译文的可懂性和可接受性,文学翻译则是可懂性与可读性并重。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对于文学文本以及作者思想的解构没有确定的文本要意,主张文本读者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对于文本进行阅读以及理解。因此,解构主义语境的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阅读以及理解角度有多种文化阐释。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语境对于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学为视角,以具体实例探讨了文学作品翻译时如何解决文化差异的问题;阐述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文化缺省这一现象;强调了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解决文化差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清朝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比较,指出译文在文化因素的把握处理方面有几个值得再加斟酌之处,并予以分析说明,以期在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及更为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文学作品、寓言神话、风俗习惯、人与动物、体育娱乐等是英语习语形成的文化背景。将英语习语与其形成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是成功进行英语习语跨文化翻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话语模式。作为文化转换过程中的一部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损失具有不可避免性。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翻译损失的成因,探究文学翻译中的补偿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让译文读者欣赏到原作的异质文化,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