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从这期起将“通讯员天地”这个大栏目改为“通讯员之友”,意在使这个栏目真正成为广大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的知心朋友。我们将尽力策划,力争使朋友们每期能有所收益。同时,诚望大家对此栏目以至整个刊物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欢迎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襄阳日报》二版的“头条评点”栏目,自199o丰7月1日与读者见面以来,每天一期(周末版除外),从不间断。该栏目针对头条新闻,通过引导、开掘。强调、延伸等剖析方式强化正确舆论引导力度,办出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今年5月中旬传来消息,该栏目在1996年度全国公R取新闻奖、全省县市报新闻奖评选中,均被评为“好栏目”。这个栏目的特色可从以下四个为面加以分析:一是41导,即通过对新闻主旨进行归纳分析,引导读者正确阅读和理解新闻。作为9级党报,《襄阳日报》面对的“读者群”绝大多数是农民。要想使报纸充…  相似文献   

3.
解灵芝 《图书馆论坛》2002,22(1):103-104
我非常喜欢读《图书馆论坛》杂志 ,它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特别是“从业抒怀”栏目更倍受青睐。从这个栏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界无数同仁特别是那些老前辈们 ,在图书馆这个清贫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几十年如一日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无怨无悔 ,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与执著、热爱图书馆事业、忘我工作、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正是“辛勤耕耘撒汗水 ,俯首甘为孺子牛”。最近 ,读了《图书馆论坛》 2 0 0 1年第一期“从业抒怀”栏目中黄…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栏目的思想性和组编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和审美作用,是办好社会新闻——这个拥有极大读者群栏目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温州日报·双休专刊》的“每周快事·憾事”专栏,作了有益的探索。 “每周快事·憾事”专栏是该报《双休专刊》一个富有创意、广受读者好评的栏目。这个栏目每周一期,每次刊出4至6条社会新闻,冠以“每周  相似文献   

5.
“阿凡提新篇”是北京晚报一九八○年复刊后新创办的栏目。这个栏目,以其幽默、诙谐的内容及活泼生动的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最初给这个栏目撰稿的,是中央民族学院的李耀宗同志。晚报刚刚复刊,他便送来了一组新编的“阿凡提故事”。刊载时加上了“阿凡提新篇”的小栏头。这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这是为李耀宗个人开办的“专栏”。后来,工人日报社的孙理同志看到这个栏目的文章,写了两篇,寄给了报社,其中有一篇发表了。这时,人们知道了这个栏目不是一个人的专栏,于是也纷纷给报社撰稿,使这个栏目反映的社会内容更加广阔、深入,富有群众性。  相似文献   

6.
杨成 《新闻界》2003,(4):63
作为一名企业报的通讯员,在《攀钢日报》扩版后,我经常关注五至八版时事社会新闻版的稿件,有一些感悟,愿意奉献出来与同行共同分享。我觉得,通讯员要给服务性版块写稿,最重要的应做到三个方面:了解定位,经常沟通,实现突破。定位,说通俗点,就是报纸的版面栏目要办成什么样的“货色”?“货色”究竟如何?最终由读者来衡量。一张企业报,不管它版面如何定位,还是栏目如何设计,都离不开“企业”这个大盘子。这个大盘子也就决定了企业报的生与死,决定了企业报的兴与衰。翻开5月19日的《攀钢日报》,在显著的位置上刊登了这样一些稿子:《深圳市出现甲…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电视台’95名牌栏目”、“优秀栏目”评比,是对编采人员素质的一次大检阅。我们的突出感受是:一次评比,有一份收获;一次评比,多一番思考。 其一:特点鲜明的评比方式,产生出特点鲜明的评比结果 1995年山西电视台“名牌栏目”、“优秀栏目”评比,较之以往的两次同类型评比,有着鲜明的特色:①范围广泛。山西电视台一、二套节目的29个栏目全部参评,由此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检阅栏目、节目成果的机会;②评比方  相似文献   

8.
《无锡县报》自1982年底开辟《科学园地》专栏后,几乎以每周一个整版的篇幅宣传科普知识,至今年4月底,这个专栏已出了350期。“《科学园地》帮我夺高产”、“《科学园地》使我走上致富路”、“《科学园地》是不见面的老师”……读者的厚爱溢于言表。实际、适用、通俗,是我编辑这个专栏,进行科普宣传的一点体会。实际。根据县报的读者大多在农村这一特点,《科学园地》的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多种经营知识为主,同时配以卫生、生活知识。在宣传农技知识方面,辟有《当前农事》、《植物保护》、《农事顾问》等栏目,经常性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2,(5)
《政工导刊》月刊“指导员新干线”栏目从2001年第10期开始推出两种形式,逢双月是理论版,逢单月是综合版。这样交替编稿,虽是一个栏目,只有两个页码,但看到的内容却不同、版式也不同,使读者对该栏目的阅读兴趣大增,尤其是基层指导员更是赞叹不已,爱不释手。基层有一位指导员在给编辑部的信中说:“改版后的‘指导员新干线’就像一位师长教我们工作的方法,还像兄弟一样让我们在此促膝谈心,更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里,谈谈我编辑“指导员新干线”的体会。 一是着力强化栏目的理论指导性。《政工导刊》是以理论为主的刊  相似文献   

10.
河北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快车晨光号“建楼读报”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个栏目所涉及到的不光有新闻事实,更有对这些新闻事实的评述。在“观点”、“思想”、“理论”已成为新闻本身的今天,这个栏目的思维与判断更凸显出教育听众、启发听众的巨大作用。下面就近来收听“建楼读报”的感受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3,(3):47-47
“科技全方位”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在2002年1月1日推出的科普栏目。这个栏目具有品位高、分量重、形式灵活的特点,为京城荧屏送来了一缕清新之风。 “科技全方位”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经过对多个周播科技栏目进行梳理、整合后建立起来的大型科普日播型栏目。这个栏目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为国内外最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栏目,已经开办了近四年,在当前新闻界的众多“谈话”栏目中算得上成功者之一。 创意超前 说到“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的成功之处,必须要先说它的创意。一个栏目,如果创意成功,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在“与老板对话”这个栏目上,创意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其创意的成功有这样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对话”即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档案天地》改版改革,我们又议出了一个新栏目,初步考虑,叫“揭示历史的名词”。这个栏目,是与王潮、张继卫等同志交谈时得到启示。当时考虑要新设的栏目叫“一档一议”。结果,骑着马找马,就找到了这个“历史的名词”。照此思路向前走,以后。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好马”。《档案天地》刊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新闻调查”0这个栏目的片前有两句话:“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用以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和宗旨。这两句话的确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即过了某个时间,或者人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你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5.
《泾渭副刊》是法制周报的文艺性专版,其内容每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个副刊充分体现了周报的特点和副刊编者所崇尚的文化品位,为该报增添了魅力,可谓“小家”中的“大家”风范。这里仅就《法制周报》1998年第823期至867期共45期的内容,浅谈《经清副刊》的几个特色。一、内容丰富,版面活泼。副刊有小小说、杂文、小品、散文、中长篇小说连载、漫画或诗配画以及“他山五”等栏目,内容较为广泛,人情世故都有展示。如回一6月份的“漫画”栏目,配诗文的馒画先后就有讽刺“监守自资”的《家贼须防》,有批评父母玩乐不顾上学孩子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从1995年第1期起,对通讯员有关栏目作了一些调整,将以往的“通讯员风采录”、“通讯员经验谈”、“酸甜苦辣”等栏目合并为“通讯员天地”,成为一个大栏目,每期内容有所侧重。为了办好这个栏目,还设想介绍有关采写业务知识,回答通讯员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讯员同志看了本期这个栏目后,有什么看法和要求,需要解答哪些问题,请及时写信给本刊编辑部,所提问题尽可能具体一些,把问题分开写。本刊将采取编辑回答或征答的形式予以解答。我们欢迎广大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参予本栏目,踊跃赐稿,更欢迎对本刊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视听·动向     
《视听界》2003,(4)
“星气象”引人关注之一:湖南电视台“星气象”关门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的时尚资讯栏目“星气象”5月25日播出以来,因其“另类播报方式”播出不足一个月时间即被取消。自称为情色类天气预告节目的“星气象”,从最初播出的节目来看,在一个昏暗、煽情的背景下,2001年度星姐亚军、娱乐频道签约女主播吴蓉身着  相似文献   

18.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调查显示,《焦点访谈》这个新闻评论性栏目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由开播初的14—15%上升  相似文献   

19.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口述实录”版,从一个只能容纳1200字的小栏目演变成为今天的一个很受读者关注的版面,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作为编辑与栏目一起成长,并且,通过这个从栏目到版面的培养和建设的过程,我在业务上也开始逐渐成熟。回顾这个过程,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总结。一、创办“口过实录”栏目最初的缘起《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人在旅途”开办“D述实录”栏目是在1997年的5月底。当时主持这个版面的编辑是我的同事陈国华,我在“前沿新知”版作编辑、记者。在1996年7月1…  相似文献   

20.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似乎对一年前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播出的一则“南京冠生园使用退回的陈馅料生产月饼”新闻仍记忆犹新。该则新闻播出后,一时间全国上下震动,议论纷纷。“陈馅月饼事件”发生后,尽管当地有关部门表示了要严肃处理,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质量进行了检验,甚至采取某些措施让月饼销售点仍摆卖“南京冠生园”月饼;尽管各地的“冠生园”生产企业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此“冠生园”非彼“冠生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