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从理解内容入手,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  相似文献   

2.
词句(二)     
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一句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几种基本句型,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方法,4.能正确辨析和修改基础训练中出现的病句类型。5.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会有一定内涵的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复习要点】1.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缩句和扩句。2.学习和认识下列几种句式:(1)主谓短语和同位短语作句子成份的句子。(2)连动句和兼语句。(3)三种相关的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引述和转述。3.能够辨析和正确修改常见病句。  相似文献   

4.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  相似文献   

5.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  相似文献   

6.
“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句式,把它与“被”字句比较更有必要。从主语的定指性、全句施事受事的位置、谓语动词的性质、“被”的可替换性、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全句宜用的人称主语的感情意义、相关句式的转换及移位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内在联系,从产生的时代、谓语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及所加状语的最少数量、“被”是否引进施事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和“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两种句式,许多语法学家都对这两个句式进行过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汉语中,还存在一种这两个句式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情况,人们对这种融合句探讨得很少。本文尝试从句法形式、语义基础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这种融合句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比字句的研究已经有黄晓惠先生《现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载《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和史佩信先生《比字句溯源》(下称史文,载《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史文曰:“到了战国末年,用‘比’作比较词的比较旬式(即比字句)已经崭露头角了。”并且将“先秦两汉比字句的序列格式”作了归纳。(本文将史文归纳的比字句序列格式称作甲类比字句。)甲类比  相似文献   

9.
汉语被字句是以语序实现语篇衔接的典型手段之一。与一般的陈述句相比,被字句中的已知信息与其语义定指没有一致关系。被字句中的"被"是划分句子新旧信息的界限,"被"对标示被字句新旧信息起着重要作用。从语篇功能角度来看,被字句的语篇衔接功能可分为话题顺接、话题转接两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一种在结构和表义上很有特点的句型。在其限制条件上,不是所有的“把”字介引对象都有“定指”的特点,定指与非定指是语义学上“预设”的不同表现。“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和助动词常常出现于“把”字前,但也可以置于“把”字后,句中的多层状语在排列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的英汉互译余炳毛张玉如“把”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介词,其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它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这个特殊介词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英语中没有与“把”相当的词,而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  相似文献   

12.
感叹句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感叹句从整体上作以认识,探讨这类句子的性质和特有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其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1.1.感叹句传达的信息的特点及与其它句类的关系.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是按其表达语气分出来的类,通常认为这四种语气是处于同一级次上的并列的四个小类,其实不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语言符号传递两种不同性质的信息,一种是感情信息,另一种是理智信息.感叹句与其它句类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主要传递的是感情信息,而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传递的是理智信息.实际使用中这两种信息的界线并  相似文献   

13.
“穷”在古今汉语中都是一个常用词,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其词义也有变化。“穷”在古代常常和“达”形成一对反义词。如: 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2.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述例句(皆出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中,第1例的“穷”和“达”构成了一对反义词,第2上例中,只有“穷”没有“达”,但从文章的意思看,他们都是“达”的反义词,都指“不得志”、“没有出路”、“处境困难”等。由于对“穷”的古义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有些译注古书的著作对“穷”字的解释欠妥,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就把这二句中的“穷”解释为“穷苦”。其译文  相似文献   

14.
94年全国“3十2”高考语文试题第7小题及其答案是这样的: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B)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这个答案很费解,或者说很难说服人.我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那个“跟”字,即要弄清那个“跟”字有无修辞功能.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唯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二版)对“跟”字的解释较为详尽.为了研究方便,特将有关义项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目的(1)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2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3 )深化对排水取气法的认识。2 实验原理氧化汞受热时 ,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2HgO Δ 2Hg +O2 ↑氧化汞里许多氧化汞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动着 ,在受热以后 ,每个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和氧两种原子。单个氧原子不能独立存在 ,每两个氧原子又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而构成氧气。而汞原子则直接构成液态的金属汞。3 仪器及用品铁架台 (带铁夹 ) 2个 ,具支试管 (2 0 0mm× 2 0mm) 2支 ,量筒 (2 5mL) 1个 ,酒精灯、塞子、…  相似文献   

16.
1.意图 解决纸板模型和旋转幻灯片显示用北斗斗柄指向定季节时形象直观方面的不足。 2.目的 (1)演示季节更换时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斗柄指向的变化。 (2)指出北极星的位置没有变化。 (3)介绍“星等”、“恒星”等天文知识。 3.材料 取厚为3~5mm,直径为50cm的纤维板一块,长为157cm,宽为3cm的竹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奥斯汀对陈述句的言有所为和言有所述的二分法入手,分析了英语显性施为句的理据。指出显性施为句的存在是由于:这一句式能象征说话人的身份;有一种常规力;有其时间效应;交际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课程内容与标准 (一)内容(人教版) (二)标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百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位、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相应的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在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实践了上海青浦县“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特别是以情感意志、系统结构、自主活动、反馈调整原理为理论依据指导我的教学后,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体会如下.一、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编成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教二次根式的定义时,首先提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接着问:“a(a≥0)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学生答:“a~(1/2)(a≥0)”.我马上指出:“现在我们把形如“a~(1/2)(a≥0)这样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怎么一个“数”又成了“式”?问题的出现,学生有了兴趣,促使他们对旧知识纳入新的系统结构的认识.之后,我又提出问题:“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次根式:3~(1/2);x~(1/2);(a~2+1)~(1/2),(x~2+y~2)~(1/2),((x-1)~2~(1/2);(x~2-1)~(1/2);(a~2)~(1/2)+(b~2)~(1/2);”学生给出正确的判断后,又问:“上例有些式子为什么不是二次根式?你能否改变一下它们的形式,使它们都成为二次根式?”这时学生的兴趣大增,给出了很多很好的解答.这样给出问题、提高兴趣、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确定了一个概念的界限,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我在教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时,复习  相似文献   

20.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