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聋生要顺利地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聋生对事物观察的主动和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聋生的作文能力。聋生只有学会到现实中吸取感性材料,到实践中认识周围事物,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也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获得科学结论,进而认识自然规律。在分组实验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演示可代替分组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直观性 儿童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材料,新知识的教学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上。 1.实验时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实验用的仪器尽量大些;演示桌高度要适当,使全班同学都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实验的主体部分尽量突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名称及其用途。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可把产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机械》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机械的知识,要达到大纲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好《机械(一)》这一课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上好这一课,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了一件极简单而又可行的教具,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途径去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 教具使用的材料为硬纸板、竹条(或木条、硬纸条),图钉(或小铁钉)。  相似文献   

4.
一、用学具,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让学生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一年级学生学习“__比__多__、__比__少__”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摆一摆苹果和梨子,比一比,谁多谁少,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感受到两个不同数量相比较有同样多的部分和相差的部分(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用学具先拿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分一分,看每份有几个苹果。还可以让学生把6个  相似文献   

5.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方向。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是丰富而具体的感性认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赋予它以生气和活力,然而它却还不是成熟的理性,对事物发展的理解还是朦胧的感性直观;社会意识形态则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能引导朴素的自发的社会心理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赋予社会心理以理论感和逻辑色彩,使其影响更深入,持久和广泛。社会心理本身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认为区分知性与理性是康德的独创。仅就名称言,康德新创的是“知性”,但就实质言,知性与感性之相互依存地构成经验,正同于前康德的感性与理性功能。因此,知性基本上相当于前康德的“理性”,但作了更精致的限定;作为无限性思维的理性,才是康德三分法中的创新。但康德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恰是理性;而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理性就失落了。在前康德二分法的意义下,感性与理性这对术语(外加“非理性”)已成为现代文化最重要的语言思维构架之一。从康德去看,这里只有感性与知性,却缺失了理性。本文拟通过回溯康德审查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及能力培养,教具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教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本质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就中学生来说,年龄小,生活积累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弱,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讲清某一概念,除了运用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具体实例外,还必须用教具做实验,使学生形成具体的观念,然后再抓住本质给抽象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西方再现主义和中国近现代以前的表现主义对艺术生命的阐释迥然不同。从艺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本质特征来看,西方再现艺术主要偏重于客观、必然、感性和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中国的传统表现艺术则主要偏重于主观、心灵、理性和事物的内在气蕴。  相似文献   

9.
自然课比起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来获取知识的方法。实验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升华的认知方法。掌握这种方法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需要 ,更是个人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中之重 ,这从实验内容在教学中所占比重可以体现出来。从实验教学的角度 ,联系素质教育的观点探究实验的内涵 ,大致有以下几点特征 :( 1)实践性 :实验是利用仪器设备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 ,符合儿童的天性 ,实践活动本身易使人感兴趣。( 2 )变化性 :实验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认识自然现象 ,揭示发现自然规律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探究 ,应成为我们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呢 ?学会“观察”学会“观察” ,不仅指要学会用眼去看 ,而且要会用手摸 ,用口尝、用耳听、用鼻嗅等方法来帮助观察。实践活动中要“观察”的东西很多 (各种事物 ,多种现象 ) ,有的学生不知从何“观察”起。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机地指导他们有序地去“观察”主要事物和事物的主要方向 ,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语言结构形式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中国人的悟性思维决定了中国人善于借助内心的领悟(意念)认识事物,即悟性思维具有隐蔽性特征。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决定了西方人善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注重逻辑性和外显性,即理性思维具有在场性特征。悟性思维的隐蔽性在汉语结构上的映射与理性思维的在场性在英语结构上的映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让学生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果教师依旧照搬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我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小学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以科学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概念的形成看科学方法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概念的形成看科学方法的训练蛇口工业区育才一小张和平概念涉及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指导儿童认识事物,即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部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孕育着各种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可以说,概...  相似文献   

14.
速写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方法,通过速写可以锻炼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美的因素。 儿童速写有助于帮助儿童从画想到的东西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东西,有助于促进了儿童视觉和知觉的结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瑟海姆认为:儿童创作相当于他们知觉到的物体的二度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感性意识“作为邓小平现代化思维中的一个最为根本的特征和本质体现,具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它深深植根于具体的、实际的感性实践活动,是对活生生感性实践活动或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主观映象和心理感知,它不仅本身就内蕴着理性的精神,而且它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理性选择“,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趋势所作的“理性回应“,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一种内蕴着“理性选择“的“感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中学化学教学中 ,合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直接影响着学生感性观察获得理性知识的过渡期。特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启蒙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充实更新知识的同时 ,学习兴趣性、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教学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偿试 ,谈一些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粗浅认识。一、引…  相似文献   

17.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善于引导儿童比较、分析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利用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的最佳手段。激发和培养学习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自然课,向知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潜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使他们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一、激发欲望,启迪思维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  相似文献   

19.
柏克的崇高论主要从人的生理感官方面总结了对象的感性形式的特征,而康德的崇高论则用"无形式"这一概念,概括了事物的感性特征,体现了无感性形式的虚幻表象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崇高对象特征的外延.同时,康德突破了仅局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崇高的分析,将崇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柏克将崇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个体自我保存"的本能,而康德却充分肯定了理性、道德观念作为崇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从审美发生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主体主观心理状态只有与审美对象相契合,崇高感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 ,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授完“简单机械”后 ,我让学生去实际操作一下自行车的各种功能 ,进行观察和分析 ,明确哪些属杠杆 ?哪些属轮轴 ?哪些是利用或减小摩擦 ?各采取何种措施 ?为此 ,同学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 ,对自行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分析后 ,除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外 ,还有不少独到见解。如车尾部夹物架 ,既有杠杆结构又有摩擦的利用 ,是用压力来增大摩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