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辛格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谋划大师,亦是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由他和尼克松总统搭档的“二人团队”垄断性地掌控美国外交战略,在世界舞台上掀起层层波澜,推动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纵深发展.以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分析案例可见,伴随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的调整,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美国外交权力谱系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卓著地位得以确立和不断强化,并通过个人色彩浓厚、目的明确的秘密外交重构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2.
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第37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执政时期所提出的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原则。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以及《世界现代史》等课程中对尼克松主义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是对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调整这两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粗浅见解。第一,关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西方学者以及尼克松本人的着法是,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所提出的“新亚洲政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尼克松“就职后前往关岛(1969·7),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  相似文献   

3.
相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留下了不少趣闻,都与周总理的机智有关。  相似文献   

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专机“七六年精神号”在北京机场着陆,尼克松总统开始了历史性访华。这一外交大事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中美两国互相隔绝的时代结束了,交流与合作的时代开始了。尼克松访华因此被称作“打破坚冰”的访问。  相似文献   

5.
《学子》2003,(2)
尼克松说,提升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次,在前苏联机场上飞机准备起飞时,突然一个引擎发动不起来。此时,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恼,指着民航部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尼克松说:“提升他。因为在地面发现故障总比在空中好。”  相似文献   

6.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略述侵越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张守参1969年7月25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于出访亚洲有关国家途中,在关岛宣布了作为美国对亚洲政策基石的新方针,即著名的“尼克松主义”,或称“关岛主义”。同年11月3日,尼克松在对全国所作的“关于越南问题的重要演说”中,...  相似文献   

8.
“X门”最早来源于“水门事件”中“水门”一词。1972年6月17日,华盛顿水门大楼(watergate)民主党总部发生一起行窃案,揭发了白宫总统助选团涉案的重重内幕,导致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于1974年下台。该事件南于发生在水门大厦而被媒体广泛称之为“水门事件”或“水门丑闻”,专指尼克松所属的共和党为赢得大选当上总统而做出的种种丑行。  相似文献   

9.
宁一 《师道》2002,(5):38
美国有一个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的布鲁金斯学会,该学会自1927年创立以来,已经培养出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布鲁金斯学会有一个传统,它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要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在尼克松总统在任时,这道题目是将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在克林顿总统当政期间,  相似文献   

10.
不后悔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第一次转播了总统候选人的辩论,肯尼迪与尼克松在镜头前的表现最终决定了大选的结果。当时负责转播工作的休伊特建议尼克松化妆,但尼克松因为听到肯尼迪不需要化妆,遂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是他没想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解密的41份美国政府绝密文件,和长达500小时的尼克松总统在白宫办公室里的谈话录音,披露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内幕:基辛格坚决反对美国支持台湾独立;尼克松试图在越南动用原子弹.美国政府16次考虑动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学者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进程、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中美不同的外交决策机制、尼克松政府对华称谓的话语演变等——深入探讨了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部分回答了为什么中美关系会解冻,让双方走到一起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构建理解的桥梁,同时又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等问题。随着尼克松总统档案的解密,深入、细致地研究中美关系解冻的每一个环节已成为可能。本文将依据美国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3.
相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留下了不少趣闻,都与周总理的机智有关. 一次宴会上,宾主刚刚落座,尼克松使了一个眼色,一名精干的随从麻利地拿出两瓶高级酿酒和一只精致的杯子放在了面前的桌上.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桥的时候,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周总理答道:“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总理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人吗?”尼克松听这机智而幽默的回答,连连点头,赞叹:“妙极了。”  相似文献   

15.
危险的拥抱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订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和《反弹道导弹条约》。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背着核武器“热烈”拥抱的情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赶上美国。虽然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和准确性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洲际导弹等运载工具方面已丧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美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一次是去中国,另一次是去苏联。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都是对访问能否成功的预测。对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巴鲁克·菲什霍夫教授来说,尼克松的访问给他研究“事后之明”提供了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21-28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此访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虽然媒体和众多当事人对这一重大来访的报道和回忆广泛、详细而深入,但还没有一条像"起居录"式尼克松日记所披露的如此连贯、精准和完整。访华的169个小时里,尼克松总统在非正式场合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38次(含4次电话通话)见面、与幕僚长霍尔德曼的28次(含2次电话通话)见面、与私人秘书伍兹的16次(含3次电话通话)见面,与新闻秘书齐格勒的5次见面、与私人医生里兰德的3次见面、与国务卿罗杰斯的2次见面,虽然记载惜墨如金,但却十分说明问题。尼克松总统总统日记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演说,虽然其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对外关系、治国政策各不相同,但每篇演说都会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警句。尼克松总统在1973年1月20日连任就职演说中说:"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恢复我们对自己,对美国的信心的时候了。"卡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必须再次对我们的国家、对彼此充满着信心,我相信美国能够更进步,我们能够比过去更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演说,虽然其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对外关系、治国政策各不相同,但每篇演说都会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警句。尼克松总统在1973年1月20日连任就职演说中说:"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恢复我们对自己,对美国的信心的时候了。"卡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必须再次对我们的国家、对彼此充满着信心,我相信美国能够更进步,我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5,(2):36-36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 的美国总统,是他打开了美中关系的大门,当然他还有许多 不俗的业绩,是个优秀的政治 家。 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却因 为一个小错误而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 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