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苏俄先后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力图改善对华关系.因此苏俄两次对华宣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通过对宣言出台之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可知,苏俄希望借此来打破协约国的封锁包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的伟大胜利。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终于渡过了历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在产峻的历史考验中站住了脚,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国际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又被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围扰,内外交困的帝国主义国家再也无力组织新的对俄武装干涉了。帝国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均势,被迫与苏俄和平共处。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军事斗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人会召开了,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巩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国际矛盾、争取持久和平的外交思想。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苏俄利用国际上的各种矛盾,开展高度灵活的外交活动,打破了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局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维护了战后的持久和平。列宁的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其中,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在武装干涉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从东部严重地威胁着苏俄.苏俄人民经过四年多的英勇抗战,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西伯利亚,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苏俄发布了《和平法令》,建议参战各国立即进行停战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却遭到英法等协约国集团的拒绝,苏维埃政府被孤立起来。当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无力单独对付强大的德国战争机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为使初建的苏维埃国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独立,巧妙地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同德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相似文献   

6.
【知识链接】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加强红军建  相似文献   

7.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大战还在进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德帝国主义仍然处在交战状态,为了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必须尽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订和平条约。苏维埃政权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为此而进行斗争。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曾经通过了“和平法令”,并向各国人民及各交战国政府提议立即进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10.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基于苏俄当时国家政权巩固和苏维埃法制建设的时代需求,详细地阐述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制度的建构以及司法者所应秉持的理念尤其是司法功能的问题,并具体应用到苏俄的司法实践。列宁认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单一政治统治职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在革命胜利初期的时代使然;进入国家和平建设时期,司法所发挥的功能应当是制约国家公权力的政治职能与保障苏维埃社会稳定和经济有序发展的社会功能以及通过法律适用裁决纠纷维护权益的法律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对话理论研究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的俄语学者在引进和吸收俄罗斯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俄语对话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据研究资料,大致把我国的俄语对话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国外理论的译介阶段;二是国内研究的发展阶段。如今,我国的俄语对话研究正向多层面、宽领域、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战略合作的"桥头堡"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合作密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人才基础,中俄地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跟上步伐。试阐述牡丹江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开展教育合作的政策、地缘及市场背景,探讨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先后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前两次宣布放弃帝俄一切在华特权.北京政府利用国内情势与苏俄困境的有利时机收复中国权益,成效明显。随着国际形势好转,苏联出尔反尔的第三次宣言态度明显强硬,北京政府受困于国内政争和社会舆论,外交应对整体显得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可控民主"是一种权威主义的治国模式,实质是总统集权。它是在俄罗斯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在普京采取一系列强硬政策之后得以确立。虽然俄罗斯"可控民主"存在缺陷,但它是一种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和民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俄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俄语人才,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与中国相比,俄罗斯人接触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想当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在饮茶的历史、饮茶习俗、茶具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众在得知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内容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表达了同情和向往之情.知识界尽管在强烈的思想振荡中走向分化,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政治主张并不相同,但同情、赞赏苏俄的情绪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并不认同俄国的道路,但孙中山不仅同情十月革命,而且积极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确立联俄政策.总之,中国人在十月革命以后走上了学习苏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为我国第一大邻国,俄语是目前世界三大语言之一,黑龙江省又为全国俄语教育基地。然而,近几年来,俄语教育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衰亡的趋势,俄语人才面临断流,这将对我省乃至我国与俄罗斯在各方面的往来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对黑龙江省俄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俄两国之间在贸易的发展往来上越来越加密切,商务俄语作为一门培养对俄贸易专业外语人才的课程,已经受到了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这门课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商务俄语文化方面的渗透,使高校培养的对外贸易俄语人才所学知识更适应日后从事的经贸活动。本文将对商务俄语中的商务文化渗透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