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健身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其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体育产业发展速度。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学者对健身产业现状、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并指出制定行业标准是我国健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分析甘肃省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甘肃省体育产业发展特点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市场和消费创新驱动方面,存在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市场体系环境建设、健身休闲消费动能提升和消费渠道拓展等问题,提出甘肃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法等,根据体育城市建设背景下晋江的特点,对体育健身休闲业存在的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关联与外围相关产业的外部关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休闲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是属于产业关联程度大、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推进体育健身与休闲、健身俱乐部、户外时尚运动等建设是促进晋江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法等,根据体育城市建设背景下晋江的特点,对体育健身休闲业存在的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关联与外围相关产业的外部关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休闲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是属于产业关联程度大、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推进体育健身与休闲、健身俱乐部、户外时尚运动等建设是促进晋江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44-14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海南西环高铁的建设和推进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海南高铁环岛通车为背景,对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阐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期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措施:优化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体育、旅游部门体制改革机制;抓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网络+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作为最终消费品产业对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廊坊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徽省体育健身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彩票业等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安徽省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的分析与研究,表明目前安徽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休闲体育产业概念的界定,运用调查、分析法,以河南省与国内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对比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培植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转型时期,河南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条件已经具备,进而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引领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是大势所趋。建设"中原经济区"不能缺少休闲体育产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莆田市体育产业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莆田市体育市场体系不健全,在分支行业上存在短板;体育产业的发展落后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市民缺少体育消费的理念;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开发滞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对自创品牌不够重视。提出健全莆田市体育市场体系,营造体育消费的氛围,联动开发健身休闲市场以及扶持本地体育用品品牌企业等促进莆田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世界流传最快、发展最普遍的国际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业体系,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产业,正逐渐在体育产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型社会”的进一步推进和武汉城市圈即将构建的“一核一带三区四轴”将为产业空间聚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将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集群环境因素,从区位、市场、政策三条路径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武汉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产业调整一般都属缺陷性弥补,方式趋同,政府主导性强,存在着资源利用短期化、产业结构雷同、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体制僵化等问题。循环经济条件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改造与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创建节约型社会,应该争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建生态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东引西进,要敢于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各类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是工业软件。现代制造业对工业软件的依赖愈加严重:产品初期设计、生产制造、正常运行、后期维护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核心支撑。先进的工业软件是工业乃至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智能工业重要基础支撑,是不能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工业软件可被视为现代工业的灵魂。切实加强我国工业技术软件化能力,自主研发关键领域工业软件,加快我国工业APP发展,对于建设工业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阐述了工业软件的本质,对工业软件与工业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工业软件新分类,以期开辟世界工业软件新赛道。  相似文献   

13.
汉冶萍公司的兴衰史就是一部以工业为核心的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史,汉冶萍公司的总部上海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汉冶萍公司的中心武汉、大冶为长江经济带的龙身,以汉冶萍厂矿西迁为基础创建的重庆工业基地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尾,长江经济带初步形成的基础是长江工业带的形成。以汉冶萍公司为中心的大冶重工业基地的创建在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大冶是长江沿江城市重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促进了长江工业带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历届政府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是国家建设长江工业带的核心,对全国重工业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新中国长江工业带的恢复与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己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借助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在对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对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出了战略规划,从企业与政府视角探讨促进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辽宁当代工业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重要"想象",辽宁作家在多年创作流变中与全国的创作互为表征,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尊重辽宁作家的较强现实主义精神和"工业"情结的同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应倡导作家避免工业环境对人性的遮蔽,扩大工业文学叙述里的场景、空间,深刻领悟"工业题材"概念的意识形态化特点以及这种文学在对当代中国"想象"的特殊作用,增强创作工业文学的史诗意识与叙事艺术的变革力度。  相似文献   

16.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整个产业体系能够协调发展。根据产业关联理论,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需求与供给关系。因此,某一产业发展必然会在需求或供给关系中对其他产业发生作用,起到带动或引导作用。农畜产品加工业是以第一产业产品作为原料的加工业,与第一产业有密切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所以通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来引导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内部转型升级,对转型期我国实现整体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产业空间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产业集聚不仅仅表现为空间地理层面上的聚集,更在集聚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特点并发挥着诸多内在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一个城市经济因为产业集聚化发展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产业集聚不仅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改变着企业传统经营模式,有利于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位商定量研究方法表明,大连市一些产业部门的集聚效应在辽宁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均很明显,有着很强的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还有一部分产业部门仅仅在辽宁省范围内集聚效应明显,在全国范围内集聚效应却较弱,需要进一步加以扶持和推进。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表现出较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产业集群特有的产业组织结构,即产业集群具有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后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区域的亚文化.本文在批判 "文化决定论"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眼镜业为例,运用新兴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协同演化理论,分析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文化是由产业的市场特征、生产技术特征等决定,并且伴随着其演进而协同演化的.金融、政府行为对产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文化既是演进的,也是建构的,先进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加速先进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The absence of an industrial middle class in Arab Islamic countries has been, and still is, a major obstacle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se countries, as is the case with others in the Third World, mostly inherited their systems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from former colonial or mandated powers, that is, from industrial nations, withou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A model is proposed here for a kind of industrial university, the Djamiat Al-Sináh. The name alludes to the Mosque as a centre of common activity, and attempts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sts, and the target groups, of the institution. The model relies on social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 and meets the urgent need of Arab societies for an alternative to Eurocentric models. In the Djamiat, a practice-oriented education is to be provided, based on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efficiency and creativity, compet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 The students are to become coordinators, organizers, technicians, and industrial trainers, as well as independent small businessmen. The model is understood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an industrial middle class and to the promotion of trade and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