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李歌 《中国钓鱼》2004,(3):49-50
鱼之“三趋”(指鱼有“趋温”、“趋氧”、“趋食”性——编者)理论,是北京谭佛航先生首先归纳的,其立意鲜明,瞄点准确,不失为钓鱼人都应该熟记在心的基本钓论要领。在下钓龄不长,经验有限,但钓业中却也经常对三趋现象深有感触。今斗胆略描一二,小娱众友。先以北京的季节气候鲤鲫  相似文献   

2.
李歌 《中国钓鱼》2004,(5):44-45
鲤鲫趋温趋氧行为,一般不外乎受控于季节变更、昼夜水温差、代谢调整、内外因条件等方面,而趋食性三字,却也包罗了:鱼性、饵性、人性、药性、天性、水性等等诸方面话头,尤其是谈到用饵,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高招。不过,以在下拙见,鱼之趋食性表现,似可划分为三种,即主动趋  相似文献   

3.
邢乐仁 《垂钓》2001,(9):38-39
在鱼类行为学中,并无“趋氧性”一说。但在多年垂钓实践中发现,鱼类总是“自觉地”、成群地向溶氧相对丰富的水域辽柄.特别是在气候发生某些变化的时刻。鱼类的这种天性(非条件反射),对垂钓活动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如何正确选择钓位、泳层和出钓时机。  相似文献   

4.
耿胜利 《钓鱼》2009,(23):16-17
(一)气压过低时水中的溶氧量超出了鱼类感觉舒适的程度,鱼出于趋氧的生存,本能会浮到溶氧量相对较高的中上层。  相似文献   

5.
宿聚生 《垂钓》2003,(9):9-11
夏秋钓鲤,决定钓获量的因素有很多,但若说关键的“制胜秘笈”,我觉得有两条:“循饵而行”和“趋氧而生”。抓住这两点,你便可以对着阿里巴巴的密室高喊“芝麻开门”了!  相似文献   

6.
鱼类趋氧性假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乐仁 《垂钓》2001,(10):37-39
讲到鱼类的“趋氧性”,必须先讲鱼类的呼吸。有人做过实验,在水族箱内,三个月不投喂任何饲料,鱼儿日渐消瘦、游动缓慢。但将其弃之于岸,实行断氧,少则几十分钟(夏季),多则几小时(冬季),必定死亡。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但当水中含氧量开始下降时,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提高呼吸频率,以维持一定的呼吸强度,并停止摄食,而后向富氧区转移。  相似文献   

7.
姜丙利 《垂钓》2013,(7):30-30
进入夏季,高温湿闷的天气会导致水体温度上升,水中溶氧量降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活跃程度,这令不少钓友苦恼不已。其实,钓者只要方法得当,在低压闷热天气中同样能有不俗的鱼获。鱼类生存有“三趋”一一趋氧、趋温、趋食。湿闷的天气常常伴随着低气压,而低气压又会造成水体缺氧,水体一旦缺氧,轻则使鱼群离底觅食,重则使鱼集体停口。  相似文献   

8.
李歌 《中国钓鱼》2004,(4):44-45
大家知道,鱼类长在水中,是靠溶于水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循环的,它们每次张嘴“吞水”过程中.鳃耙部位微细血管吸收水溶氧来完成“呼吸”使命。然而水体中的氧气分布不像大气中一样基本均匀很少变化,而是随着自然界许多客观条件的改变而随时改变,因此,水族动物的趋氧行为就显得格外明显。鱼  相似文献   

9.
姜丙利 《垂钓》2011,(8):34-35
只有在呼吸正常的条件下,鱼类才会正常觅食。当水中轻徽缺氯时,鱼类便会因趋氧性而离底觅食。当水中严重缺氧时.鱼类便会兜全停食。这是所有鱼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宿聚生 《垂钓》2006,6(6):4-6
先讲讲今年我钓的一个“开竿”池,它是市区内的一个公园,叫万柳塘公园,园中的荷花池被人承包,作了放竿的钓池,离我们大院不远。听说22号开竿。头天中午我去看了一下,说是早上已放了1000斤鱼进去(据说鲫鱼鲤子各半)。告示称第二天开竿日早上再放500斤鲫鱼。我一看挺好,使约了个朋友同去。我知道那里一般都是东边角上比较好(这个季节西风多,不是西南风就是西北风。东角多数情况下会处在下风口,溶氧比较充足,加上水浅,日照之下升温快.鱼趋暖、趋氧,都会往这儿聚集)。早上6点开竿,去晚了恐怕插不进钓箱,  相似文献   

11.
姜丙利 《垂钓》2013,(2):32-33
趋温是冬季鱼类的首要特性.它们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反而退居其次。所以在这个季节野钓。必须围绕着鱼类的趋温性来考量,否则很难有好收获。现结合自己长期冬钓的体会.向钓友们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邢乐仁 《垂钓》2009,(11):34-35
趋流性是指鱼对水流的反应。这种反应分为正趋流性(逆流而上)和负趋流性(顺流而下)。人们可以观察到,“在无水流的水族箱中,成群环绕水箱的鱼似无目的地巡游,而当用水管注水时,鱼群被拆散,单个个体定向地朝水流游去,这被称为正趋流性(摘自《鱼类生物学》[美]C·E·BOND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一、“趋步”在翻腾中的地位: 在技巧和体操的翻腾中,除原地做翻腾动作之外,一般都是在助跑“趋步”之后来做各种翻腾动作,“趋步”是第一个联接动作。例如:助跑“趋步”——手翻转体——后手翻——后空翻三周。从中可以看出,“趋步”是助跑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对整套动作来说:是第一个环节。从技术上讲:“趋步”应为完成后面的高难度动作创造最有利的技术条件,不然将会妨碍高难度空翻动作顺利完成。从动力学讲:“趋步”应在助跑后获得的速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速度,增大动能,为完成高难度空翻动作创造动力条  相似文献   

14.
仲仁 《中国钓鱼》2001,(9):18-18
草鱼性情活泼,游窜快捷,集群寻食。其特点是:(1)水域趋热、趋冷时,该鱼常在深水域活动,特别是大草鱼,温度正常时,四处游窜觅食,夏秋季节,草鱼食量大,常吃水域中的菜叶、青草、浮萍等;(2)草鱼多的山塘、小水库、小湖泊、鱼塘、水湾水域常有草鱼粪便漂浮,其形状像绿蚯蚓一般。这灰绿色鱼粪越多,证明草鱼数量多。根据草鱼寻食规律和活动趋向,钓位应选择如下水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体操技术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成才运动员年龄趋小化,选材的难度越来越大。采用普通选材、启蒙选材和潜力选材的“三级选材”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不钓低压钓高压 夏天到来后,受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高空被低压云槽所控制,导致气压低,无风空气湿度大的闷热低压天气经常出现。受低气压的影响,水中含氧量相对不足,鱼轻则浮头,重则死亡(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小水域)。虽然大型水库水深面广,受低气压的影响小一些,但生活在底层的鱼类,却会因水底含氧量不足,趋氧性促使鱼类上浮到含...  相似文献   

17.
最大摄氧量(VO2max)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工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有氧能力对于冲刺快跑过程中增加有氧代谢的能量释放,迅速使高能磷酸化合物实现有氧再合成,以及迅速消除非乳酸性氧债,延缓疲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呛水”是将鱼头提离水面而暴露于空气之中。虽短暂,但频繁。使鱼间断性地进入了“无氧区”。 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能够十分有效地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但一般却不能吸收和利用大气中丰富的氧。离水的鱼儿活不长久,这不但因为鳃需要保持湿润,才具有摄氧能力,而且柔软的鳃只有在水环境中才能伸展开来,扩大与氧的接触面积,一离开水,鳃片、鳃丝、鳃小片就要叠合起来而失去呼吸能力。鱼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就和用肺呼吸的人类不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提出名为“呛水”,实为“呛气”。这个论点似乎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氧浓度的高住高练低训对红细胞等血象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缨  胡扬 《体育科学》2005,25(11):29-32
旨在通过不同氧浓度的高住高练低训,观察足球运动员红细胞等血象指标的变化。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项的男生16人。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组和低住低训组。实验分2次进行。第1次实验的氧浓度为15.4%(相当于海拔2500m所对应的氧浓度);间隔一年后进行第2次实验,氧浓度为14.2%(相当于海拔3000m所对应的氧浓度)。每次低氧暴露期为1个月,在低氧暴露前、低氧暴露10h、低氧暴露2周末、3周末和4周末等不同低氧暴露持续时间的清晨取血样。研究结果表明,氧浓度为14.2%的高住高练低训与15.4%相比,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