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昱开 《新闻窗》2010,(5):114-115
说起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首先提出“民生新闻”的理念,民生新闻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新闻资讯栏目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公众把它当作生活诉求的绿色通道,政府则把它当作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社会肄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平衡把握舆论监督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呼唤公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引起注意,或者对公众进行教育,以便提高公众的素质,更好地从事工作和学习。公益广告宣传在运用选择媒体中,电视是最迅速、最广泛、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现代传播工具和艺术形式,电视公益广告以形象的形式创作适宜社会、自然、人的公益准则,引导受众,以达到规范公众的行为和举止的目的。它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和富有变化的画面,它深刻的改变着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张猛 《记者摇篮》2007,(7):83-84
一、搭好电视散文的艺术骨架要拍摄一个高品位的电视散文作品,首先要选好散文作品,这是制作好的电视散文的根本,为电视散文构建一个良好的骨架。  相似文献   

4.
“追求现代化的电视传播方式”.这是近年来我国电视业迅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达到这一目标将依赖于电视事业在两个方面的演进:传统观念和电视语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陈瑶瑶 《今传媒》2016,(8):75-76
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平台的兴起,使得传统电视媒体开始与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对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传统电视媒体公众号运营所用的策略和方法,如基于受众需求创造内容、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等;也提出了目前公众号运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标题党盛行,以及扩大节目在年轻群体受众中的影响力、赢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当广播因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失去其独有的快捷功能,因电视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出现失去其平民话语地位和多元性的娱乐选择之后,广播拿什么来获得公众的关注?这成为广播人迫切需要深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央视开办的服务类节目<为您服务>开始,到1997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一套常态节目<希望>,电视公益节目才开始兴起.1999年湖北卫视<阳光行动>开播,电视公益节目概念进入学术界并受到公众关注.此后,央视<春暖2007><共同关注·圆梦行动>、湖南卫视<勇往直前>、北京卫视奥运公益节目<志愿者>等一系列电视公益节目进入公众视野.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尤为迅速,因此被称为"公益年",目前公益类节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8.
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内各级电视台热播,主要因为这奖节目同时满足了公众和制作机构的多种需求.但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刻意回避节目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事实上,只有进一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情感类访谈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式,才能让情感类谈话节目迅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的普及,节目主持人已成千家万户熟悉的陌生人。而在一个电视文化日渐成文化主流、电视节目近乎民众教科书的年代,这些主持人对公众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这种被传播、被影响、被感染的过程中,我们对主持人的比较和选择,既是受众主体意识的一种觉醒,又有利于电视文化的发展。正缘于此,我们写下了这篇零散的品评。  相似文献   

10.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式,自2012年开始迅速发酵,在全国各地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现象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期和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而且也是惠及一方百姓,助力地方行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尤其是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电视"考问",政府和官员都要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的普及,节目主持人已成为千家万户熟悉的陌生人。而在一个电视文化日渐成为文化主流,电视节目近乎民众教科书的年代,这些主持人对公众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这种被传播、被影响、被感染的过程中,我们对主持人的比较和选择,既是受众主体意识的一种觉醒,又有利于电视文化的发展。正缘于此,我们写下了这篇零散的品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布什在短短的北京之行期间,利用电视树立形象可谓是独具匠心。他在抵达北京的当天就在天安门广场停留同普通人握手、谈笑。这一举动不同于尼克松访华,也区别于里根访华。实事求是地讲,布什的这些电视图像确实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巧妙的安排,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是在利用电视与公众联络感情。电视——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的纽带美国总统无论是在竞选时期还是在任职期间都不能忽视同公众联络感情,否则就不能深得人心。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电视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4,(6):32-33
开展“公众眼中的记者”大型调查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公众的眼睛,对记者的形象进行评价,以了解公众对记者职业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并最大化地实现记者的社会价值。本次调查参与人数4446人,涉及公务员、企业职员、教师、医生、学生、自由职业者等9大类不同职业者,被调查者居住于乡镇、县城、大中城市者占94.7%,其中男性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1%,女性占31.9%,18岁至40岁的年轻人占总数的64.1%,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3%。一、公众对记者的了解 在被调查的4446人中,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信息的媒介种类多种多样,从传统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一应俱全。但报纸与电视依然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不仅说明传媒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说明传播者作为操持、掌握媒介的主体在公众心目中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度。那么,公众是在何种情况下了解或知道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呢?(见表1)者、不公正事情的揭露者与自己问题的解决者。记者实际上是多种社会角色的扮演者,记者这一称谓蕴含了公众对于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多重的角色期待。二、公众对记者职业的认知公众对于记者的了解途径单一,但期望值较高,由此使得记者似乎应该扮演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那么公众对于记者...  相似文献   

14.
王姗 《传媒观察》2003,(5):20-21
像其他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媒体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传媒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契机,都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异常激烈的传媒“战争”。中国大陆的各大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都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及时的报道,让受众真正体验到了现代传媒的力量。其中电视凭借其迅速的反应能力,大量实况信息,丰富的报道样式成为在这场媒体大战中的最大赢家。据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是公众了解伊拉克战争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大陆电视媒体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特点进行粗略的评析,以期能够探悉电视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经验,为电视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呼唤复合型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来势凶猛,让你应接不暇。这或许是每一个上过网的人对网络的共同感受。互联网席卷全球,它以其跨越时空性、多媒体传播性、双向交互性和广泛的公众性,具有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全球范围内的原有的新闻媒体,正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崛起而不得不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或正在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网络一个诱人的眼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多快?从一组数字可略见一斑: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了5000万听众,电视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0月25日上午9时,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里,邓小平同志神采奕奕、声音宏亮地宣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并借助通信卫星,把这一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新闻送到神州大地,传往五洲四海。利用电视同步报道、现场直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与过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事后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十三大期间,400多名中外记者汇集北京,作了迅速的、大量的报道。作为形声并茂、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现代化传播工具的中央电视台,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整个报道做到了准确及时,真实生动,现场感强,使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因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电视观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许。赵紫阳等领导同志称赞“电视报道搞得好”。电视观众来信说:“电视报道把我带到十三大会场,我好象当了列席代表。”从中央电视台最近对北京地区各界观众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有关十三大的新闻,首先从电视里获得的群众占大多数,特别是开幕式,有88%的被调查者是从电视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兴起的势头却很猛,这首先是因为这种电视形式最大可能地架起了观众与电视之间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电视观众不再作为简单的受众而存在,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浙江教育电视台《成长热线》栏目就是这样一档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的谈话类节目。本文试图从这一栏目来透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历史、结构和发展前景。一、从移植到繁荣:谈话类节目从广播走向电视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业逐步从谈话节目中撤退,到50年代更转变成以音乐节目为主。与此同时,许多成功的广播节目类型却被迅速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先进通信和传媒技术的结晶——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嫁接”呈现出“网络版”、“电子版”等新形态,报网互动、网络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互动、网站与网站内容合作、网络媒体采访等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越来越多的新闻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一、对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影响首先,互联网提高了公众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传媒机构有可能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在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媒介机构在互联网上创立或与通信等其…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平台是传统电视媒体拓宽传播渠道、衍生产业价值链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尽管当前许多传统电视媒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并未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和资源整合效应。文章依据使用与满足论,以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发挥其内容价值的优势,注意价值链的延伸,将微信公众号作为节目整体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节目本身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良性互动,提升节目的整体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电视作为西方电视的一种制度,在为公众利益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媒介竞争加剧,电视的商业化趋向使电视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议论,中国的电视媒体也无例外。在这一背景下,重视并讨论公共电视制度在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主持的课题《公共电视研究》,对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电视的本土化运作、公共电视的公众利益表达和公共电视在中国建设的基础等问题作了专题探讨,以求对中国电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