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补语指向动词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只包括带表示时体意义的趋向补语的动结式,这种动结式的配价继承动词的配价,不受补语影响。二、以往归为补语指向动词的动结式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类,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往往不是单一的,这是影响其配价的决定因素。补语多指向的情况分为两类:补语不表示时体意义的,其多指向是由于隐含的语义关系导致的,这是动结式表达的事件被概念化为与一般使成或者非使成事件相近的事件类型的根本动力;补语表示时体意义的动结式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补语的语义指向由指向动结式动词的论元转而指向动词,因为处于过渡阶段,所以出现补语多语义指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动结式的结构,分析了决定动结式配价的因素和计算动结式配价的方法,得出了动结式的配价首先由补语的配价决定,在补语配价为零的情况下,由动词配价决定的方法.在补语配价为零的情况下,动结式的配价就是动词的配价;在补语的配价大于等于一时,动结式的配价为v-c={a<,0>)∪(a<,2>,s<,2>,p<,2>).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结构灵活而复杂的语法结构,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复杂多样,它可以指向动词本身,也可以指向动词的语义价,甚至是其它成分。梳理清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分析研究动结式的配价、分化动结式的歧义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他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汉语动结式是在句法中生成的结构,本文从补语对述语的“完结”功能出发,提出补语在汉语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完结短语”,是述语最近的功能短语,是动词的“内部体”,补语给述语动作一个“完结”状态。并通过分析名词短语的受影响性,指出动结式的宾语是补语指派的论元。“完结短语”这一理论假设解决了将补语处理为句子第二谓语所产生的很多理论问题,使动结式分析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它往往和动态助词"了"连用共同表达完成的语法意义,但"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语义上区分R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在带宾语的情况下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的不同,揭示补语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名词移位"理论出发,认为NPb是"后结构主语",即NPb=简单句、动结式和"得"字式中由动词(动词词组)或结构决定可以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谓语的主语NP;以及动结式中由结构决定可以强制或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补语的主语NP.  相似文献   

8.
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类动结式中V1是制作类动词,V2是开放等级式形容词。偏离类动结式与单纯结果类动结式有不同的句法表现。原因在于单纯结果类动结式中V2是结果补语小句的谓语,而偏离类动结式中结果补语小句的谓语是个空谓词,V2是一个附加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察动结式特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动词做结果补语的句法、语义限制;同时,对动词做结果补语的韵律制约,也做了较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述结式包括动结式和动趋式,二者的自主性存在系统的差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者自主性的对立源于各自内部述语和补语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二者认知方式的差异。述结式对动词自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自主动词(动作动词〉趋向动词)〉非自主动词(可控动词〉非可控动词)〉形容词(可控形容词〉非可控形容词)〉虚化成分(虚化的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11.
刘芬 《现代语文》2010,(2):35-37
动结式补语语义潜在多指包括同时指向主体和辅体,主体和客体,客体和辅体,主体、客体和辅体四种情况。潜在多指的原因之一是补语在语义上可以和多个论元成分保持一致。原因之二是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所代表事件之间存在致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英语典型动结式和非典型动结式构成了英语动结式这一庞大的家族,诸多学者讨论动结式定义、分类、语义特征有混淆,循环论证之嫌。鉴于此,对一特定类别—英语典型动结式分析讨论很有必要。基于构式语法,从形式和意义上界定英语典型动结式,讨论与其相关的八条语义特征。其次对动词特点的分析表明,只有三价动词、含显性致使义、不含结果义动词、有界动词和动态动词能进入这一结构,以期对之后动结式的研究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不带“得 (的 )”的结果补语中 ,动词作补语比起变文时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且V、C结合得更紧密 ,V与C中间很少插入宾语 ,到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凝固成动结式合成词或短语。语义指向方面 ,结果补语的语义联接对象可以是语句中的诸多成分 ,这较接近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演变为合成词是汉语构词法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往关于动结式的研究中有的借鉴了动词的自动和使动用法将动结式也分为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但是这些研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因此其局限性体现在没能解决关于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的句法中心问题的争论,且这种分类方法只涉及到了动结式中某些类型,没能全面考察其他类型的动结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动结式中各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及相关关系来判定制约形容词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因素,发现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形容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同时受动结式的价数以及述语动词跟相关体词性成分格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对于"V 够"结构,吕叔湘(1999)认为是"动结式",赵立江(1998)认为"够"作动词的补语.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也就是"V 够"结构是"述补"结构,他们都认为"V 够"结构"多用于不情愿和不如意的事"(赵立江,1998),"多含不耐烦的语气"(吕叔湘,1999).我们有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动结式复合动词及其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及其形成。第二部分讨论由动结式复合动词所构成的几种句式。第三部分描述动结式复合动词的第二成分与前后名词的语义关系,并据此划分复合动词的类别。第四部分检查一下动结式复合动词不做句子的谓语而做其他成分的例子。一、动结式复合动词的性质、范围、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结式中,补语位置对进入其中的成分在词性、音节和语体色彩上作出倾向性的要求,该位置与形容词、单音节词及口语词构成无标记组配,而与动词、双音节词及书面语词构成有标记组配。  相似文献   

20.
对《金瓶梅词话》中动结式述语的特点、补语的特点、动结式中“动+宾+补”(VOC)式、动结式带宾语(“动+补+宾”(VCO))的特点、动结式的否定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辅助计量进行相关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