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3.
范旭  彭樟清 《初中生》2002,(16):26-28
"现在的班干部也真‘吃香',什么‘三好学生'‘文明少年'都有他们的份,犯了错误也不用挨批评……"听了这一席话,班长章平火了:"胡说八道!你懂什么?你知道当‘官'的滋味么?"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星期六,我去表哥家里玩儿.一进门,表哥就对我说:"表妹.快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哦?什么实验?"我疑惑地问道."这个实验叫做‘一指劈砖'!怎么样?想看看吗?""就你?还‘一指劈砖'?你能行吗?"我有点儿不相信.  相似文献   

6.
躲猫猫     
本周最热网络语词,语出云南玉溪北城镇24岁男子李乔明蹊跷死亡事件."躲猫猫"一词系事发单位晋宁县公安机关对李乔明奇异死亡事件的解释.这一"解释"一经媒体曝光,愤懑嘲笑质疑群起.针对此事,河南洛阳某网友留言说:"小明啊,你说你没事练练‘叉腰肌'、‘俯卧撑'多好,干吗玩‘躲猫猫'?这下整得还真找不着你了.  相似文献   

7.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是个宣称要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母亲,经常为自己的"甩手"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同事、朋友聊起来,也是振振有辞地宣扬自己那一套做法.当然就有人要提出质疑:"你真的撒手不管,‘放养'吗?"仔细想想,似乎还没到放任自流的程度,很多事情还是要管的,但又不是"圈养",管得面面俱到.至于是什么养育方式,我自己也没想出一个好的名词来解释它.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例题是这样的:"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7/9.'谁看的页数多?"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0.
我是你转般就忘的路人甲 "赖小川,你跑什么跑啊!都说你是我徒弟了,你还嘴硬!"趁着上体育课,戴小蕾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气喘吁吁地追问我.我看着脸红脖子粗的戴小蕾,气愤地回应道:"我只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戴小蕾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似文献   

11.
案例: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忽然听到一声"报告",我回头一看,发现有三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我问他们:"已经放学了,你们有什么事吗?"三位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后来还是一位男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你这里有废纸吗?""废纸?你们要废纸干什么?"我一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我想,我没有请他们来帮忙清理废纸呀!看到我发愣,三位同学连忙补充说:"我们是五(6)班‘废纸工程'的志愿队队员,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好!谢谢你们,你们五(6)班为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开了好头."我一边说,一边将纸篓里的废纸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叶子"主题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了.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其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天,一帆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段葱管,很神秘地告诉大家:"我的葱叶子还会‘唱歌'呢!"大家看了一帆的表现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叶子还会‘唱歌'吗?怎样才能让叶子‘唱歌'呢?"根据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利用我园地处农村的有利自然资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你对一个人说"悟空要杀我,这只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现实",如果他能够流利地接下去:"不如等他杀了我,你再定他的罪不迟."那么这个家伙多半是清华毕业.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继续对台词:"在下是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绰号‘对王之王'的对穿肠,阁下是……"小弟读过两年书,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僮,华安!"对台词的时候表情庄重而严肃,好像是特务碰头."  相似文献   

14.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5.
要是让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想狠狠揍我一顿,然后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这不是你说的吗?这次怎么又要变卦?"大家听我解释,不是什么都要改变,我指的是--错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婉彤 《初中生》2002,(11):4-7
瞧,眼前这位就是深圳市教育学院附中初二(5)班的张鹏飞,憨头憨脑,像个大熊猫.每听此话,张鹏飞总是摸摸脑袋笑笑说:"同学们都说我长得像‘国宝'."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个"国宝",他设计的网站"闻雨网络"(www.wenyuwangluo.com)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3万人相继访问.很多同学说,他如同"闻雨网络"中"笑傲江湖"游戏社区里的"盟主",在网民中拥有绝对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郑也夫 《科技文萃》2004,(3):108-109
下面的这个"脏段子"见诸不止一篇文章:"两个企业家走在路上,他们看见地上有一堆狗屎.一个企业家对另一个企业家说:‘你把它吃了我给你100万.'那个企业家吃了,他真的照付100万.吃了狗屎的企业家心里不那么舒服,回过头来说:‘你吃狗屎,我也给你100万.'那个企业家吃了,也拿回100万.这时候来了两个经济学家,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就说:‘很好,你们创造了200万GDP.'"我是引自于光远老先生的文章,他所以引用这个段子,这段子所以不胫而走,在于其"话臭理不臭".它道破了被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GDP中的黑洞,说明了GDP未必是快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于漪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家级骨干培训班"上说:"教师要以学定教,但不要‘教无特色'.教师要注意知识的‘种',但不足不要知识的‘收'."这是很有见地的,她存这里谈到了教学风格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则平  宋玮 《现代语文》2006,(1):117-117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一个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几个称呼便把王熙凤的性格、作风、才干及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揭示出来了,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手法,就是"异称"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旅行的"主"字先生出发了.   他来到松软的草地上,遇到了"王"字先生."咦!你怎么是光头呀?""王"字先生听了捧腹大笑,说:"'主'字先生,我和您可不一样,您是'主'字先生,可我是'王'字先生.""主"字先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