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社团是一种蓬勃发展的自治组织和新生事物,在塑造特色校园文化、活跃"第二课堂"教学、增进情感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纽带作用,深受大学生和社会认可。同时高校社团存在集团准入机制无序、集团运行机制无效、集团分利机制造成"搭便车"等现象,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具有共同目的和利益关系的集团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参与集体行动多种组织的行动原理与准则,而组建小规模集团和相容集团,有选择性的激励方法和提供公共产品等解决集体选择无理性的方法,则为进行高效社团有效管理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人们需要通过集体选择的方式实现共同利益.集体行动理论认为,共同利益并非志愿合作的充分条件,搭便车将导致"志愿失灵".而社会资本理论指出,集团成员的决策并非成本收益计算的经济过程,而是受非经济激励影响的社会过程.在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信任、规范能够抑制搭便车行为,为集体行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9,(4):66-70
集体谈判制度是劳动力商品过度市场化的纠偏机制,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必需的宏观干预手段,即干预收入再分配、避免财产权利集中。工会的议价能力对集体谈判制度的运行效果具有决定意义。集体行动力也是集体谈判制度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仅在集团成员的目标与集团自身的目标相吻合时,集体成员才有参与集体行动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即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利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为解决当前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走出征地过程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正】一、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综述1.集体行动困境的内涵经济学中传统的"集体理论"认为,拥有共同利益的人集合在一起就是集体。集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具有理性和寻求自我利益的。集体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后,集体中的个体都能够获得自己的利益。基于此,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人必然会采取行动推动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然后自己才能获益。集体...  相似文献   

6.
集体行动的内部动员过程——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是防止"搭便车"从而避免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是以集体行动内部的组织化与制度化为前提的,而对那些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并不具有解释力.在对一次弱组织化的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个案分析中,提出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两个概念,对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给予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其逻辑出发点,区别于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以严格的工具理性计算行为成本-收益,抛弃了经济人假设中的行为动机与道德价值考量.但是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理论中过多强调经济组织与集团成员个体的自利动机而造成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混淆,由此导致学界认为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解释力薄弱,不能解释经验生活中慈善与宗教组织等大型集团的运行.研究发现,澄清奥尔森理论中的自利与理性、选择性激励和道德性激励的关系,可知利己与利他、选择性激励与道德性激励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统一,这极大丰富了奥尔森集团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除了各种个体行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集体行动,并不能还原为个体行动的加和。如何解释集体行动呢?约翰·塞尔的分析是比较独到而清晰的:通过对个体行动的意向因果性分析,说明意向就是行动的原因;集体拥有集体意向,因而能够实行集体行动;集体意向的不可还原性和实在性保证了集体的实在性。笔者赞成塞尔的主要观点,但不赞成他关于"在先意向"和"行动中意向"的区分,指出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了所有的意向都是在先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行动中意向"这一概念将对集体意向和集体行动的整体性和不可还原性起到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尔森教授的利益集团理论把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逻辑起点,以集团成员的行为选择和集团利益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集团规模、集团行为等分析了集团成员行动的原因,得出小集团和具有选择性激励机制的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的结论。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高校去行政化的难点分析和路径选择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视角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奥尔森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日常经济生活中大型的无组织的集团行动的困难性,他的“搭便车”假设也能够解释一次性利益博弈。但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存在重大误区:以分析无组织的大型集团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来分析小型集团的行动;以一次性博弈结局而解释作为多次博弈均衡的国家兴衰;奥尔森对传统的集团理论、多元论和国家理论的否定违反了制度变迁的基本史实;作为霍布斯主义者的奥尔森完全无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被奥尔森当作决定性的利益集团只不过是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在学术流派上,奥尔森最终从理性选择主义走向制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奥尔森的集团政治思想以集体行动逻辑为基础,认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实质上是选择性激励的副产品,分析了分利集团活动对国家发展的消极影响,提出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来减少集团政治的消极影响,构建了集团活动与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拓展了集团理论的内涵,深化了对政府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5,(4):55-58
农村村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在集体行动过程中会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存在"搭便车"的行为,结果导致村民集体行动的失败。传统的以村庄为集体的行动模式不能在村庄开展有效的集体行动。本文根据村庄修建村级公路的案例分析认为,如果以村民小组作为集体行动的规模,对村民进行正向和反向有选择性的激励,并明确村庄公共资源的所有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村民"搭便车"的心理,农村的集体行动可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集团理论的发展和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多元主义理论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志愿组建利益集团.而集体行动理论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认为人们在组建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过程中将遭遇"志愿失灵".集体行动理论与多元主义之间的理论争论不仅折射了从行为主义到理性分析的方法论变迁,它还为现代集团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重新建构了“家庭教育”这一概念与行动。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涉及政府、社会、父母与儿童等多元主体集体合作的行动。在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下,促进家庭教育行动是政府、社会、父母与儿童等不同主体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文化认同和共同利益夯实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家庭教育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分歧和价值张力引发集体行动离散。促进家庭教育进步需要以治理责任整合调适主体价值与利益,统一集体行动,遵循集体行动的价值逻辑、组织逻辑与制度逻辑。家庭教育进步统一集体行动的关键在于以共同愿景来夯实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基础、以新图式重塑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提升家庭教育集体行动的合作动力。  相似文献   

15.
集体行动中,个体资源禀赋和偏好的异质性对行动结果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并通过安徽农村的一个案例分析进行检验。研究结论显示,在农村集体行动中,农民遵循一种农村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一个相对公平规范;这个规范促使农民在公共品捐助中,依据富人行动所传递的友好或不友好的信息采取对等地行动;富人成为一个集体行动中的轴心人物,他们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集体合作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流行,网络集体行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传统集体行动研究中的相对剥夺、社会认同和资源动员理论,难以捕捉网络集体行动的非利益关联性、表达情绪化等特征。本研究借鉴社会认同和群际情绪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网络集体行动特点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提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区分出情境认同和常态认同,分析了情绪评价组合和效能评价指标,指出认同—评价—情绪—行动路径是网络集体行动发生的基本心理过程。该模型对集体行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网络集体行动的应对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中,方法论变革是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集体行动研究先后出现了社会崩溃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多种模式。这些理论分别从社会心理、个体理性和政治过程出发,考察集体行动的约束结构或资源条件。推进集体行动理论的深入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结构、行动者理性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研究路径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愿合作的集体行动仍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方式。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许多农村的集体行动以失败而告终。本文通过比较在完全理性、演化与社会嵌入三种博弈结构下村民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新贺泵站集体供水失败的多重原因,以及社会资本在村民集体行动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集体行动缋效的对策措施以及社会资本对于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奥尔森在其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明确阐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他提出了著名的“奥尔森困境“,即:一个集团成员越多,从而以相同的比例正确地分摊关于集体物品的收益与成本的可能性越小,搭便车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比预期中最优化水平就越远.因此,大集团比小集团更难以为集体利益采取行动.城市业主的集体维权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为了保证城市业主维权行动的进行,最主要的策略是采取“选择性激励“方案,奖励积极的维权者,而对于不想出力,只想搭便车者坚决说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集体的整体利益,也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所发生抗争性集体行动都具有依靠社区自身资源动员的特征。通过对发生在福建沿海地区三起抗争性集体行动案例分析,认为传统社区乡族文化再利用是当前农村抗争性集体动动的重要资源,乡村老年协会等草根组织则发挥组织与带动作用,这是一种传统社区资源动员模式。为预防农民有组织抗争,需要引导农民走依法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