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笔者读到河南省一所学校校长的一篇博客文章《我们到底要怎样评课?》,感受颇深. 这位校长在文章中谈到他在其担任顾问的学校指导教学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事:听完一个班的语文课,课讲得一般;当他询问什么时间评课时,组织者回答说,不再组织统一评课了,改在QQ群里进行.而这位校长不赞成在QQ上评课,他认为:"评课与听课一样重要,甚至评课比听课更重要";"评课不是单单评给授课人听的,而是一次所有听课教师共同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教育智慧、交流教学技巧的活动";"评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QQ辅助教学的优越性1.利用QQ辅助教学。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QQ进行辅助学生学习,由于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不仅减少了面对面交流时的那种紧张感,同时可以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愿意与老师倾诉一些在平时课堂上不敢说的话,吐露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有位学生几乎天天“闹事”,一位新教师对他所犯错误严加指责,并用一些词语来“激”他,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被老师的“威力”所折服,对教师的话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把那位学生拉到身旁,心平气和的跟他拉家常,再与他讲道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位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之间还建立了很深的信赖感……可见,指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十分谨慎地考虑方式、方法和措辞。 一、指明学生缺点的原则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批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分析学生缺点的产…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的一位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到外地进行讲学活动,并借班为当地的同行上了一堂示范课,笔者也有幸一睹这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他那独树一帜的教学艺术风格,为听课者所叹服,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特级教师的“微笑”。事后,有人评论说,这位特级教师的成功,首先应归属于他的“微笑”。诚然,那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自然、平等,这首先在教与学之间架设起了情感交流的桥梁。因而学生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也会随之消失,他们能比较自觉地听教师讲课。同时,他们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容易听得进,记得住,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联想到,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待学生严肃有余,亲切不足。有的甚至还高声训斥,拍桌敲鞭,结  相似文献   

6.
杨帆日记     
这是一组特殊的点评作文。做教师工作的爸爸每天将孩子的日记发布在网络上,然后用虚拟的网名“我好喜欢你”和孩子进行交流,他发现自己的孩子非常乐意接受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写日记成了每天很快乐的一件事。我们把杨帆同学的日记和这位父亲的交流文字选登出来,希望能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及从事作文教学的老师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菊 《语文知识》2016,(4):32-35
从海南来了一个国培班老师,与我对接,学习交流,于是我很郑重地将这位老师介绍给班上的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位王老师将与我们共同上课学习两个星期左右,有可能王老师要为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介绍时间约5分钟。不曾想到下午放学后本班QQ群沸腾起来:“语文老师要换啦!”  相似文献   

8.
教学呼唤真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这位教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9.
黄琳 《考试周刊》2013,(23):78-79
英语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QQ已经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利用QQ群,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自主建构语言的学习平台。QQ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警惕这●样●的●教●学●误●区辜勤学一位教师在给高三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时讲了这样两道辨析题:①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决不能一手硬一手软;②“官出数字,数字升官”。对此,这位教师给学生神侃自己的“观点”,认为题...  相似文献   

11.
报载:内蒙古某学校一名初中学生,因被怀疑向老师身上甩墨水,老师批评他后感到委屈,回家上吊自杀。另据报道:辽宁省某中学初二学生把自己的老师推上被告席,诉称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他耳光,造成耳膜穿孔及精神伤害,要求赔偿。经法院判决,学校和这位老师赔偿30余万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人们在感叹学生心理脆弱的同时,也把指责给了学校和教师。但是也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教师,也为那位走上被告席的老师报不平:辛辛苦苦教的学生,像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的学生,把他们“亲爱”的老师告上法庭实在不应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境界及内涵 笔者先从前段时间在福州一所高中听课的情形说起.我听的是高中一年级的两节课,一节是通用技术,另一节是语文.上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是位年轻教师,我首先观察他是怎样“进入课堂”的.当他来到教室之后,始终站在讲台上,偶尔会和学生做个小动作或有点表情.看得出来他很紧张,同时他也没有意识到已经将这种紧张传染给了学生.在这等待上课的过程中,这位教师的眼神一直是游离与飘忽的,在跟学生眼神交错时,不是一种交流与会意,而是“我们都在等待着任务的序幕拉开”.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材料在网上发布,而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由于远程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空间上的分离,这种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图书馆、笔记记录等,都应该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的支持。所有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关键教学环节的支持,都需要一些专用的工具来支持,而现有 Internet技术并没有提供这些工具,因此需要进行工具开发。此外网上交互式的程序设计,是一般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所难以做到的,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网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向君兰 《教师》2011,(5):35-35
湖南省溆浦县警予学校通过如下措施取得了网络教学的可喜成绩: 一、QQ群组,加强合作促交流 QQ群的理念是汇聚精英,共享资源。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把它作为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使QQ群成了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QQ群是大学生接触和使用比较普遍的信息交流工具。利用QQ群实施大学生参与式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改善教学效果。基于QQ群的大学生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从学生分组、主题确定,到方案评价和组建教学设计方案库等诸环节进行细致规划。同时,要在实施过程中明确师生角色,恰当选择内容,合理设计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名字是不能轻易更改的,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QQ呢称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更。这一特点给中学生展现自我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一个途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和价值观、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投射于外界事物上,QQ昵称的选择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和QQ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QQ进行交流。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QQ,当学生有困惑时,他们往往喜欢在QQ上和老师进行单独交流。2007年4月,我们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7.
史阿兰 《学子》2014,(6):36-37
正G·波利亚说":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解决一个他自己所发明创造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是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从一个刚刚解决的问题引出新问题,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留一部分创造发明给学生。"数学课堂上留有一些发挥的余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可以是一题多解,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中锻炼思维能力,甚至可以把这样的方案迁移至新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包括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这种小组活动的意义却变了味:有的教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已成为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  相似文献   

20.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听一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不能花那么多时间等待了!”可是该教师依然等待.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道出了心声:“是的.我是有意让他多读一段,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权利,越是读不好,越应该给他机会。我相信他今天读不好,将来一定会读好的。当老师的一定要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