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熙格 《家长》2009,(Z2)
李肖肖(化名,以下人物姓名皆同)为了把儿子打造成她心中的小绅士,对儿子进行了严格的"国学教育":让儿子每天都要背诵《弟子规》,并按照其中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儿子。为了让她的"国  相似文献   

2.
彭冰  贾一 《教师博览》2006,(6):19-20
最近,长春市的宋女士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为此,上初二的儿子正跟她闹别扭,觉得妈妈“既IT(老土),又DC(独裁)”。其实,让宋女士生气的,正是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聊完了,一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母代”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  相似文献   

3.
常丽娜 《幼儿教育》2002,(11):36-36
有人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空白的调色板。为了培养儿子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每天晚上我总要抽时间为儿子讲几个优秀的童话故事,用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儿子。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我决心对他进行“换位教育”,即让四岁的儿子给我当“老师”,每天晚上由他讲故事给我这个“学生”听。为了激发儿子对新游戏的兴趣,我把自己以前讲过的《365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4.
这位妈妈是位教师。为了弥补十年浩劫中失去的宝贵时间,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加函授学习,只好把独生子送到乡下外婆家去抚养。去年,她大学毕业了,把已5岁的儿子接回身边,决心用母爱、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孩子。她的日记记载了她的教育心得。我们以“妈妈笔记”的形式向读者陆续推荐,希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是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会看病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经做过许多年医生,她的儿子也因此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有一次,在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狠狠心,让儿子自已去医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记述了当时的经过: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相似文献   

7.
最近,长春市的宋女士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因为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还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  相似文献   

8.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9.
信息平台     
《广东教育》2009,(10):58-59
国学诗文应否嫁接流行歌曲 编者按:近日,有教育部官员提出,为了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传唱”。给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诗文,插上歌曲翅膀飞翔,想法很有新意,如若真推行,效果可能如何?对此,引来各方争议。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结合,并不是一个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但其中仍有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分析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十三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佩斯怀冰的家中,说是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儿的“照顾”。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母亲买了新鲜的樱桃回来,可她没舍得先吃这她最喜欢的水果,因为她知道儿子也喜欢吃。儿子看到樱桃雀跃不已,迫不及待地就独自开吃,一顿狂吃以后,抬起头,对妈妈说:“我吃够了。”妈妈以为他会让她也尝尝,没想到儿子说:“帮我放到冰箱里,我明天吃。”妈妈不由得困惑:孩子平时经常把“我爱妈妈”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应该和妈妈一起分享这鲜美的果子。天下着大雨,一位刚下班的妈妈猝不及防被淋了个透湿。她急急忙忙赶回家,不是要给自己换衣服,而是急着回家拿雨具给女儿送去。母亲为了在放学之前把雨具送到女儿的手里,迎着风顶着雨裹…  相似文献   

12.
王玫 《山东教育》2011,(5):24-26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学”热,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国学”学堂、现代“国学”私塾,让幼儿读经、以“文”化人,甚至还出现了以幼儿吟诵“国学”诗篇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尺的百日追风现象。如何思考国学传承与现代教育接轨的问题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访谈实录A 沈勤(孩子3岁)我和儿子喜欢户外游戏,社区游戏设施有限,我教育儿子遵守轮流、排队等规则。但其他父母却放任孩子抢占游戏设施,结果反而是守规矩的儿子玩不到,这使我愤愤不平,既影响我和孩子玩游戏的质量,又让我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落伍。B 孙先生(孩子2岁)我爱人特别喜欢通过“游戏”,“快乐”地教导女儿。比如女儿玩拼图,当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摆放时,她妈妈会“及时”告诉她应先拼头再拼身体,然后帮她把图片找出来。因此,女儿总能拼得又快又好,并得到夸奖。C 苏明霞(孩子19个月)我懂得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因此从儿子…  相似文献   

14.
有怪癖的少年 沙女士下岗多年,丈夫四年前猝然离世.此后家里经济状况陡转直下。为了生活和能让儿子小军小学毕业后读个好学校。她苦心经营着一家服装店。由于生意忙碌,她经常把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送到母亲家,让母亲帮忙照顾儿子。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我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早熟的孩子。但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问题的确该让儿子理解了。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放学回家的儿子进门就发布新闻:“妈妈,今天我们班一个女生病了,身上全是血。”我一愣,随后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女孩子的初潮。“是吗?”我没敢表现出太多的关切,尽管我非常关心儿子对此的反映。“真的。”儿子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反应,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站起来,哇,白裤子上全都是血。老师赶紧把她叫出去了,让她回家去看医生。您说,这…  相似文献   

16.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回来。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  相似文献   

17.
儿子认字     
儿子曾帅呱呱坠地以后.开发儿子的智力便成了妻子每天的必修课,比她当年自己学习还要下功夫费心思。教儿子识字,妻子就费了一番功夫,且挺有成就的。儿子一岁多了,但语言能力发展较慢,几乎一个字音也吐不准。但妻子自有办法,她不但要教儿子说话,而且还要教儿子认字呢!可儿子还不会说话呢,教他认字从何谈起?妻子自有妙计,她认为儿子尽管还不会说话,但对图形有一定的识别力,有时甚至过目不忘,汉字何尝不是一幅幅小小的图画?她灵机一动,将“爸爸”“妈妈”“曾帅”“椅子”“天空”“书架”等词语用毛笔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在儿子高兴的时候.取出“爸爸”或“书架”卡片放在他的眼前,让他注视,然后一遍遍领读“爸爸”“书架”,再手指爸爸或书架,让儿子跟着朗读,让他将这些词语与人或实  相似文献   

18.
陈洁 《课外阅读》2011,(7):145-146
最近从媒体上获悉,一位母亲到上海浦东机场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儿子,不料朝思暮想的儿子竟然从包中拿出一把长刀将她连捅了9刀……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以微薄的收入供养儿子出国深造,仅仅因为晚寄了几天生活费就换来了儿子的横眉冷对与刀戎相向。父母是世界上唯一赐予我们生命、为了我们长大成人无怨无悔付出毕生心血的人,而人生最大的遗憾和痛苦也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一个儿子却对母亲做出如此让人心寒的事情!我们不禁问:中国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的课程方案确定了与语文教育教学现代化相匹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设计,但它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国学教育的整合,关键在于能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国学教育本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内外结合,让国学教育‘厚’起来;关注实践,让国学教育‘动’起来;重视根本,让国学教育‘活’起来;开垦试验田,让国学教育‘乐’起来”四方面阐述笔者对信息技术有助于国学教育的开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不知何时,人们就把“副科”这顶桂冠加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头上!宽敞的操场,整齐的校舍,我的孩子们就生活在那里,我的大儿子叫“历史”,二儿子叫“地理”,三儿子叫“生物”,最小的三个孩子叫“体育”、“音乐”、“美术”。孩子们很团结,从不争名夺利。可叫我不省心的是人们对我的孩子很不友好,让我这个当爸爸的操碎了心。一天,大儿子“历史”十分伤感地对我说:“爸爸,我的主人是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我陪伴在她身边足足度过了三个春秋,可她把我放在黑洞洞的‘帐篷’里,拉紧锁链,从不让我出来瞧上她一眼,好心酸哪!”我安慰着儿子,“不要悲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