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纵观10年来科普图书出版情况,总的来说是令人兴奋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版界、科技界以及全社会对科普出版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普的社会地位明显得到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科普图书的创作。二、科普图书数量大增长,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三、科普理念得到了丰富,除了传统的知识科普、实用技术普及以外,科学人文、科学文化、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等新的理念层出不穷,为科普出版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过科普出版如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2013—2022年我国医学科普图书出版情况,通过图书分类统计和提要内容文本分析,探究新时代医学科普图书出版趋势和特征。十年来,我国医学科普图书出版紧跟世界医学科技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进行精准科普宣传,弘扬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健康知识普及和习惯养成并重。为了持续打造医学科普图书精品,医学界、出版界仍需提升选题策划水平,创新写作思维和视角,加强少儿医学科普原创,讲好医学和医学人的故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性和通俗性是科普图书必须具备的特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如果我们冷静地审视当今的科普图书市场,就不难发现科学性和通俗性仍然是影响科普图书的品质和销售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出版界出版了大量科普图书,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日渐泛滥的迷信、愚昧活动和频频发生的反科学、伪科学活动也影响了出版界。经过治理整顿后,图书市场有所好转,但1998年以来仍有一些宣扬伪科学的图书出版。这些图书表面上宣传“科普知识”,实则宣传封建迷信。此类图书往往冠以“科普著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现状,探讨在出版业改企转制背景下,科普图书出版面临的困难以及民众的阅读取向、知识产权保护等社会因素对科普图书出版带来的冲击及应对策略;出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以完全市场化的经营策略,建立长远的内容产业发展理念,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促进科普图书的出版繁荣。  相似文献   

5.
高新科技图书在我国的出版业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十年来,我国出版界同仁对高新科技图书的出版不遗余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的来说,我国高新科技图书的出版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为第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后为第二个时期。由于两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不同,高新科技图书的出版也各有特色。改革开放前的第一个时期里,国家对高新科技图书的出版,特别是高新科技专著的出版,采取了全面的财政资助的政策。出版社在出版这类图书时,基本不必考虑图书出版后的经济效益,重点是对其出版后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论证。只要选题…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读书界和出版界只要谈起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就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同一个话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下称湘科社)推出的《第一推动丛书》系列。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从1992年至今,十年风雨历程,十年市场摸爬滚打,“第一推动”已成为读书人心目中的品牌,也成为科普出版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科普图书界现在是言必称“推动”,“第一推动”被公认为国内高级科普图书出版的开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科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进行简单剖析,发现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相对匮乏,主题单调,且未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科普图书出版相关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切实融合科技创新及传统文化,发挥科普图书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蒙之 《出版广角》2012,(10):48-50
正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低迷状态受制于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根源在于作者素质的局限,而作者素质局限的重要原因是科学家共同体的集体"缺位"。科普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我国公民的科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普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大众传播行为。科普图书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科普图书出版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中科院李衍达  相似文献   

9.
选题优化已成为出版业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是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是深具前瞻性的出版决策者惟恐处置不当的核心工作。影响选题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出这些原因,对实事求是地认识当前出版现状,实事求是地实施选题优化,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环境对优化选题的影响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发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出版物上来。作为这种反映的第一步,首先是影响了出版者对图书选题的选择。一、市场经济对选题标准的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为主历来是图书出版的原则。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执行这一标准时,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尤其是原创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可以说举步维艰.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有80%以上是亏本的,虽然有志于科普出版的人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苦苦耕耘,屡败屡战,但收效甚微.就连国家花大力气组织推出的"院士科普书系"也淹没在茫茫书海中,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浪潮."科普图书叫好不叫座"甚至成为了出版界的共识.随着出版社的转制,在强大的经济压力之下,出版社和编辑们还有多大的勇气和精力能投入到科普这项两个效益都很难立竿见影的事业中,便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出版界出版了300多种图书,与中国一样,日本出版界也出版了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图书。但据笔者观察,日本辛亥革命的图书出版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主要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新闻传播》2005,(7):46-47
2003年10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公布了“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的结果,作出了对检查出的19种不合格辞书的查处决定,这些加大对图书出版质量监管力度的举措,令全社会关注,使出版界受到很大震动,也使图书出版界受到很大鼓舞。这也向出版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敲响了警钟,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又一次凸现在我们每一个出版工作者面前。为什么质量低下的图书充斥市场、图书质量问题如此严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医学科普图书和其他科普图书一样存在如内容老旧、原创不多、发行量小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科普图书基本上还是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的创作和出版理念,沿袭着前苏联作家米-伊林所创设的体例和编写思想.这种陈旧僵化的模式和体例使得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对于存在着模式僵化、创作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的科普图书来说,面对着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的读者群,要想跨越现实的重重难关绝非易事.科普创作和出版要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让科普创作事业成为源头活水,才能让科普图书真正成为普及科学的使者.  相似文献   

14.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图书、报刊的成品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年,我国出版业空前发展,书、报、刊的品种、数量大幅度增长,中国已跻身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但是,与数量增长不相称的是,这些年的出版物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大幅度滑坡,很不尽如人意,社会上一片讥弹之声,“无错不成书”的恶谥几成定评。这是出版界的悲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校对恐怕是主要因素之一。这从图书、报刊的编校质量检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来。向来以编校精严称的一些名牌大社、老社,这些年也感染上这种流行病症,不能例外地陷入困窘之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场的确切需求量组织印制图书.这种被称之为“按需出版”的图书出版方式已在我国出版界悄然启动。在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对按需出版工作做了大量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16日在我国率先正式启动了按需出版工程。  相似文献   

16.
科普图书出版,一直是出版界比较热的话题。而每谈到此话题,大家又都会不由自主地谈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谈到其出版的科普图书,谈到其被广大读者知晓的《第一推动丛书》等引进版科普图书。近年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版科普图书在数量、质量、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读者中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科普图书也因此成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的重点板块之一。成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探寻其成功的路径,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揭示它们,或许会对科普图书的出版和引进起到一些启示作用。成功:方向明确 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水平提升、科学家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新模式构建3个角度出发,为后续科学家群体更好地从事科普图书创作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科普图书出版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更好地促进科普图书出版工作的发展,近期,署图书司对全国94家出版社(29家中央出版社,39家地方出版社,26家大学出版社)在1990~1998年间出版的科普图书进行了调查。这94家出版社9年间共出版科普图书13564种,占图书总量的12-8%,每种平均印数13473册,其中引进版390种,占总数的2-9%。通过调查了解,近十年来,特别是自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文件以来,出版界在宣传普及科学…  相似文献   

19.
王太星 《出版广角》2019,(22):65-67
当前,与科技有关的关键词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大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热潮。科普图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图书市场上呈现“一路飘红”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行归纳,并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图书的出版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整理书目数据出发,试图对引进版科普图书给我国的科普图书市场、科普出版格局、原创图书出版、科普图书营销运作理念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