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亲情作业”引发亲情教育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情是立家治本。本刊在 迎接新年到来的第一期的特别 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共同讨 论亲情教育问题。 亲情是家庭成员间血脉相 连,代代相依相传的骨肉情。 这种血浓于水、无可选择、无 可更改的骨肉情要比其他感情 更厚重,更直接,更无私。“父 慈子孝”,是我国几千年来一 直遵循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 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所 以,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非常重 视亲情教育。长辈对晚辈的“慈 爱”,可以使其在融融的亲情中快 乐健康地成长;晚辈对长辈的“孝 敬”,可以使其感受无与伦比的欣 慰。 本期特别关注发表何楠的综 述《“亲情作业”引发亲情教育讨 论》,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对当前 广泛兴起的中小学校运用“亲情 作业”方式进行亲情教育过多地 “指指点点”显然失之于偏颇,因 为,“亲情作业”毕竟创设了一种 情境,这种情境足可以令长辈“惊 喜交加”,对晚辈更加慈爱,同时 “反射”给晚辈,令晚辈对长辈更 加孝敬。 但是,我们的亲情教育,仅 仅停留在“亲情作业”上,又是 远远不够的,培养亲情的方式可 以多种多样,因为,亲情,只有 亲情,才是最厚重、最直接、最 无私的感情,无论长辈对晚辈还 是晚辈对长辈,都应该是长期 的、真心实意的、自然的感情流 露。因此,让亲情意识形成家庭 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才是我们 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萌芽于中华原始文化。那些被后来思想家或理论家所阐释或提倡的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发明创造精神,厚生爱民意识,伦理道德意识,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伦理,敬畏生命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品格,以及和谐礼让、尚中精神等,已经孕育在原始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和原始礼乐等中华原始文化之中。中华原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个人本位,它们各有自己产生的背景。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各有利弊,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应超越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实现这两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叶兆言关注的焦点通常是凡俗人生的生存意义和情感世界,在冷静的叙述中潜藏着对日常情感的思考与困惑。他打破了亲情社会的常规性和有序性,将亲情中不易察觉的异质因素真实地呈现出来:长辈畸形的爱禁锢着子女的自由;晚辈不堪重负只能选择毫无意义的"出走";父亲在场儿女却依然沉迷于"寻父"的游戏;欲望撕裂禁忌通过"乱伦"向亲情社会宣战。叶兆言通过讲述一个个家庭故事,颠覆了传统的理想化亲情,暴露了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变与脆弱。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但消解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孝慈精神",而且还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展示成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父母常是试图控制、占有子女的"食人者",子女则是软弱、无辜的"被食者"。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源于农耕文明,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和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熟人道德,传统文化精神并不适应现代市场社会理性化、法治化公共生活的文化需要,对中原崛起有阻滞作用,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促使中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文化反思,引进现代社会所诉求的公民文化和法治文化,从而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获得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孝慈之道"是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当代中国孝慈之道经过创造性的价值转换,对于改善当今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家庭德育中继承和弘扬"孝慈之道",克服当前存在的"孝慈之道"缺失现象,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孝慈之道"是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当代中国孝慈之道经过创造性的价值转换,对于改善当今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家庭德育中继承和弘扬"孝慈之道",克服当前存在的"孝慈之道"缺失现象,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传统孝慈伦理运行机理的透视,联系当代青年慈孝观现状,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当代青年慈孝观培育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策略:强意识推进文化认同;全方位构建教育网络;多角度创新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月评     
◎韩国儒家教育从娃娃抓起2012年4月28日《广州日报》讯在现代化进程中,韩国不仅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反而把传统文化深深融入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韩国成均馆馆长崔根德教授说,"饭桌教育"(也就是饭桌礼仪),是韩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核心就是儒家文化中的"长幼有序"。吃饭的时候,长辈先入座、坐上座,当长辈人数少于晚辈人数时应把舒适的座位留给长辈。家中吃饭的上座应先让长辈和男性入座。平时,晚辈见长辈、学生见老师、下级遇见上级都要鞠躬为礼;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大节,晚辈一定要向长辈行大礼。崔根德教授说,这些伦理道德的学习和礼仪培训,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中学。学习天数不固定,一般是连续培训3到5天。寒暑假的时候,学校还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从时代需求出发,重新呈现适应人类生命之需的价值真理;二是涵容现代理性精神,既积极吸收现代理性精神的先进价值理念,又要超越现代理性精神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从个体层面看,要建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精神联结,以"情"为主的先秦儒家德性论需与基于现代理性精神的权利论相整合;从整体层面看,为适应血缘文化淡化的现代公民社会的伦理诉求,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核心价值,即"仁爱"思想,需由以"爱亲"为核心理念向以"爱人"为核心理念提升,发挥"情"之合同功能,以有机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化解当今"伦理—道德"精神链断裂的时代难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他人人身、精神、性方面的强暴行为,不仅包括男性对女性、长辈对晚辈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包括女性对男性、晚辈对长辈的暴力行为。它越来越成为婚姻家庭的杀手,是导致犯罪的温床。应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利用法律规范、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等方法预防、制止和处罚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4.
析产合户家庭是明代家庭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析产合户家庭是指业已析产的小家庭在官方户籍上和日常生活中仍然合用一个户名的情况,其结构特征是在家庭财产上分而在血缘亲情上合,从而暂时缓解了一直困扰中国传统家庭发展的两难矛盾,即血缘亲情产生的向心力和财产私欲产生的离心力.析产合户家庭在明代的发展,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明代社会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孝是起支撑作用的伦理精神支柱。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历史发展道路所带来的血缘与政治关系合一、家国一体、伦理政治、家天下、家长制等历史特点,使孝这一家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成了传统政治统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从而对古代政治的运作、制度、立法等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爸爸送伞     
每一个家庭中都有长辈与晚辈。长辈关心、爱护晚辈,晚辈尊重、孝敬长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会使人感到快乐和温暖。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在家里“疯狂”地玩着,一会儿玩四驱车,一会儿看电视,突然,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他人人身、精神、性方面的强暴行为,不仅包括男性对女性、长辈对晚辈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包括女性对男性、晚辈对长辈的暴力行为。它越来越成为婚姻家庭的杀手,是导致犯罪的温床。应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利用法律规范、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等方法预防、制止和处罚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乃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最深厚的根源在于家族血缘的关系之中,血缘关系为伦理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生亲情教育的内涵 亲情,从古至今都是各种艺术载体下灵感的源泉.也是世代相传的至善至美的情感。亲情是家庭成员间感情的总称,既指父母与子女之情,也指兄弟与姊妹之情,还包含长辈与晚辈之情。在心理学上,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双亲、亲属和家庭最原始、最无私的自然感情,是个体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情感和伦理道德的源泉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