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就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学生、家长自身意识观念及学校教师、领导认识问题等原因,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中渐渐淡化。体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身体机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志品质。因而分析体操运动在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体操运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操是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专业学生而言,体操教学成绩评价是体操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体操学习和实践经验,走访了其它体育学院的体操教师,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体操动作教学特点为切入点,找出当前体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评价建议,以供同行借鉴,共同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永强 《成才之路》2009,(15):60-61
体操是一项世界性的大型运动项目,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纵观我国体操运动的发展历史,我国通过不断努力,在竞技运动方面,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体操强国。在体育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也很重视体操教育,因为体操的教育作用与锻炼作用是其他项目所不可取代的。为此,国家教委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分别就体操教学的授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虽说如此,体操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先进发达地区而言,农村中小学的体操教学处于困境之中。如何摆脱这群困境,这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淑珍 《成才之路》2010,(3):I0017-I0017
体操教学与其他教学项目一样具有教育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体操教学已走进重时尚轻传统、重韵律体操轻实用体操的误区。如何摆脱这种误区,这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体操学科的特点、体操的健身价值等方面入手,针对现行体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人文性”匮乏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访问法等,对学校体操教学过程改革中应贯彻“以人为本”,加强“人文性”思考的建议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文性”体操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及实现“人文性”体操教学过程的具体措施,从而充分体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蕴藏着的丰富人文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陵 《教育与职业》2006,(33):101-103
体操是体育课程中的传统教学项目,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就体操教学的历史演变、体操教学减少的原因、体操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在学校中开展体操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就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其他体育课程不能替代的锻炼价值。2004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郑州市中学全面实施。但是调查后结果并不理想,体操在中学的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8.
体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最为典型的“对称”性体育运动项目,它对人体影响有选择性、全面性和健形性等优点,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体操内容的简易多样性和挑战性,使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材。体操项目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确定教材内容,既要考虑自身的独立性,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教材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校教育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教材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当今的中学体操教学,只有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其迎合学生身心的需求和时代要求,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动作,顺应实用性和终身性的要求,才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从体操教师、场地器材设施、体操教学内容、学生对上体操课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等方面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高等院校的体操教学现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在高校师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思想、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指导思想方面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重庆市高等院校进一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42所普通中学的体操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体操知识以及新课标的要求认识不足,但学生对体操较热爱,喜欢体操运动,但很多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教师缺乏体操教学经验,没有受过专业体操培训,体操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