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副词中, "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时的程度副词, "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甚"组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型世言》"甚"组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4.
虽然"其实"是副词,"但是"是连词,但是都起关联作用,并且都有转折的意思.它们都有显性和隐性转折语义;在是否有指代语义和语义是否自足这两点上,则是两者的语义不同.信息顿宕、信息追加和表达信息委婉则是它们两者在语用上的相同点,而在预设作用、信息态度、信息重心和表达信息的语气轻重方面则是两者在语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部分名词从语义上含有形象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是实现"副 名"结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程度副词含有的程度量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形象意义与感情意叉含有的性质语义互相选择、互相匹配,最终实现"副 名"的成功组合.  相似文献   

6.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群 《现代语文》2006,(1):59-60
"才"与"就"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且义项纷繁复杂.研究者向来比较重视对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以及对它们的比较分析.早在1956年王还就有<就和才>一文;1987年白梅丽有<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一文,都侧重于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来研究"就"和"才".  相似文献   

8.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可分为五种,其语义结构在前提句,"比Y"短语的省略,重音位置和W后的数量短语性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根据"还"在格式中的语义,可将它分化为程度副词和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9.
作动词使用的"死了"表示消失,失去生命;当它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能单独使用,仅表示程度.对这种作为程度副词的"死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对能够进入"VA死了"结构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特点归纳和原因分析,得出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并分析了"VA死了"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义与语法功能、语义指向和演成情况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共同"类总括范围副词,指出这类副词在语义上具有兼容性,兼表总括与动作、时间的一致性,句法上修饰限制肯定式动词谓语,其语义指向比较复杂,由含有[总括][共同]语义成分的动词或形容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超"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在南北朝结束.这一过程中,"超"开始独立作谓语,后进入动宾结构和联谓结构,成为语义重心,化为形容词;再后来"超"与形容词组合为联合结构并逐渐化为副词.现代汉语"超"没有作为副词这个义项,目前兴起的副词"超"既是语言继承也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和出现的规律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料库搜集大量关于“非常”和“异常”的语料,然后对这两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是汉语量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闽南话里有一类特殊的程度副词,如"死人、夭寿、棺材"等,它们原本是一些非常粗鲁的贬义词,而且表示的都是最不吉利的意思,但在口语中演变成了程度副词,表示极端的状态、极高的量,而贬义的感情色彩反而有所削弱。运用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进行语义、句法、语用的整体性分析。首先分析这类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使用范围。第二,对比异同点,展开相近方言间的比较研究。最后对这类程度副词进行历时探讨,寻找其历史来源以及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雪平 《天中学刊》2005,20(6):67-71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主表主观程度.这其间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泛化、语境影响共同作用,并有强化和更新现象发生,使得"可"在虚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的同时又保留了其表程度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陆晓云  廖扬敏 《广西教育》2013,(23):120-121,123
以"副词+名词"和"程度副词+名词"的语法分析研究进程为案例,探讨如何在语言学课中运用试错法逐步引导学生追问它们的性质、语用价值、语义双向选择特点,总结试错法在教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比字句中程度副词"还""更""再"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其在比字句中的深层语义、语用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它们在句法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对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宋代以来出现的"大小大"一词的使用情况以及语义来源进行了分析考察,认为"大小大"包含两种属性和意义:①"大小大"还是一个没有定型为词的词组,"大小"是修饰"大"的副词,二者共同突出"大"的程度;②"大小大"整体成为一个副词,意义为"多么",表程度深.并揭示出了"大小大"和"多少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中的"很"与东北方言中的"老"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都是常用的程度副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能起加深说话人语意程度的作用.本文拟在组合功能角度,从"很"和"老"后接形容词、动词成分、名词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由于在东北方言中,"老"作为程度副词时绝大多数情况都用于"老……了"这一结构槽,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老"用于这一语言槽中时与"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