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9个"单音节动词+于"构成的动词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它们的词汇化关键在于"单音节动词+于"和后面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又可以分两种情形:一是"于"的介词义包含在前面的动词中;二是"于"可以看作没有介词义.  相似文献   

3.
杨丽楠 《海外英语》2022,(15):48-49
以中医治则治法四字格术语为例,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WHO版、世中联版和魏迺杰版三部中医术语中英词典中的翻译,将四字格术语词法结构分为动宾、动宾状、主谓(宾)、动宾联合和完全名词等5类,并对比三部词典中翻译策略的异同。针对翻译中出现的动词时态选择、中医翻译的统一性原则、近义词翻译、是否借鉴西医术语、动宾联合结构中介词的选用和语法结构的选择等问题,提出相应参考意见,丰富了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动宾动词加宾语流行的语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为动宾动词加宾语起了外部引进作用 ,报纸等传媒语言的时效性为动宾动词加宾语提供了语用场合 ;动宾动词加宾语自身简明经济 ,能突显主要信息 ,音节上均衡匀称 ,它与不带宾语构成同义表达手段 ,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外部的语用环境和其自身的语用价值共同促成了动宾动词加宾语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作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9个动词(含21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与其他类型的构词方式比较起来,重叠使用的比率明显高得多,基本上都表现为部分重叠,即前一语素重叠,而后一语素不重叠;并列结构关系的复合动词大都有动词重叠形式,表示恳求的语气;专业性强、公文体或语体风格庄重严肃的动词一般都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动宾关系十分复杂,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在研究中,主要是运用"轻动词移位理论",将它作为分析、处理现代汉语中动宾复杂关系的简约原则。首先,对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动宾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其次,对"轻动词"有关的理论进行阐释;再次,运用"轻动词移位理论"对现代汉语中每类动宾关系作出统一、合理的解释。现代汉语中复杂的动宾关系可以看作是轻动词促使核心词移位造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动词带宾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教学的方法:动宾结构的整体教学法;汉外动宾结构的比较教学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法。提出汉语教材中动词编写的策略:教材中动宾结构的呈现要体现一定的全面性;教材对动词带宾结构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教材中动词带宾形式的编写顺序要由简单式到扩展式;教材中的不同动宾结构应该有一定的重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有的动宾结构中,动词的动作并不直接作用于它的宾语,宾语也不能成为动词支配的对象,而只对动词有一些附加或补充的意义,从而成为实质上的动补关系,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对具有这种性质的动宾结构(为跟表动宾关系的同形结构相区别,下文称表动补关系的动宾形式为“这种动宾结构”或简称“这种结构”),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卓有成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当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其它词)和名词(或代词、词组)紧密搭配组成动宾式时,从结构形式上看,两者似乎构成了动宾关系,但从意念上看,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关系.严格说来,一个动宾式词组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词直接支配后面的宾语,宾语直接受前面的动词支配时,它们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在古代汉语中,动宾式词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就是说从意念上看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是别的其它的关系.为示区别,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平行分析法对“动词+数量短语”这种结构的句法属性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把这种结构与典型的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进行了比较,认为这种结构的句法属性主要取决于数量短语的性质,动词后带名量短语属动宾结构,动词后带动量短语属动补结构,动词后带时量短语可能属动宾结构也可能属动补结构。  相似文献   

14.
动词和宾语从意义上看有各种关系,就主要方面说,宾语是动词涉及的对象、结果或处所,动词跟宾语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一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有些动词用法特殊,它后边跟着的代词或名词虽然作为宾语出现,但是动词和宾语并不发生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我们称这种动宾关系为特殊的动宾关系。对于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只能从动词的特殊用法上加以分析,而不能用省略的观点去理解。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可归纳为四种:(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动宾+宾"有不同的语义基础。有的"动宾+宾"中的宾语与动词内名词性语素有直接语义联系,有的则与动词语义特征有关。少量"动宾+宾"的动词和宾语之间虽然没有直接语义联系,但类型和数量都是有限的,且亦有其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词典动词是只用于词典释义或多用于词典释义,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动词。词典动词是对动词进行语用功能考察,并从语境角度给动词分出的一个次类。它属于词典用词范畴,词典用词是指在词典内部使用,释义条目时所使用的词语;词典用词不仅仅包括词典动词,还有词典名词与词典介词等。由于词典动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因此,词典动词有自己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动宾结构作动词,其后边不能再带宾语,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从语言现象看,为数不少的动宾式动词是自动词,后边不能再带宾语;从理论上说,动宾式动词的前一个语素在意义上已经支配过它后边的语素,因而整个动宾式动词就无力量再支配其他宾语了.可是,如果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够全面.首先,一个动词能否带宾语,不能单从形式上看,而应着重于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日趋流行 ,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 ,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意义关系非常复杂。一般的动宾关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或成果。但是还有许多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或成果,这就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情况也相当复杂。一般语法著作中所说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从动词和宾语的意义关系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发展,带来词汇的变化.汉语动词系统增加了一大批新成员.过去的语法书说"动宾结构"不能作它动词,不能带外宾语.该文列举了124条例句,说明动宾结构充当它动词,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