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自然”和“女性”是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两个重要主题,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华诗中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以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探索其不同类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揭示华兹华斯在女性主题诗歌中流露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老子和华兹华斯分别把“复归于婴儿”、“追忆童年”作为摆脱现实困境的出路。“复归于婴儿”、“追忆童年”都是对人类自然始美的“本真”呼唤,反映了一种“归根”意识、一种“归家”心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慈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解读华兹华斯和克莱尔两位极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中的自然崇拜意象与生态意识,来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和其作品中如何呈现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体现生态与人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华英 《海外英语》2012,(12):223-226
《露西》组诗中流露着强烈的死亡主题。华兹华斯的死亡意识与他矛盾的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在《露西》组诗中,自然既有慈爱的一面,又有破坏性的一面。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这种双重性困惑不解。他崇尚自然对人性的净化作用;而又感觉到在自然法则下人生短暂易逝,死亡不可避免却又无可预见。在露西的英年早逝和其带来的孤寂中痛苦挣扎,他最终意识到死亡是生命回归自然的媒介之一。死亡使得生命复归神性,得以在宇宙万物中永生。华兹华斯的这种死亡意识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人生终极走向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慈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物质;指出其成因主要是得力于英国诗歌意象特征介入的自觉,华兹华斯的意象模拟、哈代悲观主义的意象反射、济兹意象美的延伸,皆成为徐志摩意象诗创作尝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虽然东西方的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文化传统、宗教以及地域风貌等都各不相同,但对自然关的共同追求使中国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和英国的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产生了极大的相似性。在这种相似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关相同的感悟,而这种感悟透视出对自然的深情关切、对关的探询,感受和深情抒发是人所共通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坛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其作为生态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创作出了诸多经典诗作。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主体,旨在刻画生态、亲切以及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歌颂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淳朴,彰显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观,使其被世人美誉为诗歌领域中的"湖畔派"。基于此,本文拟从批判工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呼吁人类回归自然三个方面,对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创作了很多具有鲜明生态意识的自然诗,他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赋予自然诗以独立的美学品格,真正把大自然作为和人并列的审美对象.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阅读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发掘其诗作的价值并获得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思想、文学发展与其政治自觉、文学自觉这两方面的转化密切相关。文学自觉是徐志摩所特有,也因此,他有着与同时代其他作家、诗人不同的文学追求,他的文学自觉对于其后的京派文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的领袖而闻名,他作品中的诗、词广为人们关注、论评,其散文却无人论及。本文主要考察黄庭坚散文中的记、序、题跋,认为这些散文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对宋文文体有发展、创新作用,促进了宋代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写作动力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潜隐性。受社会使命的驱使,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写作的社会意识,抒发与表露生活感受,与读“神交”的宣泄意识,痴爱迷恋,在强迫性心理造成的“核爆”的冲击下写作的潜隐意识,是写作行为动力系统中的三个主要机组。  相似文献   

14.
保定有一个强大的小说作家群,建国以来河北文学创作扛大旗的作家梁斌、徐光耀、铁凝皆为保定人。在他们周围有一大群保定人和写保定的作家。产生这样创作现象的原因有三:1.保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特殊的地理文化风貌;3.风起云涌的群体创作意识潮。  相似文献   

15.
《赌窟里的花魂》是中国作家徐行的一部小说,虽鲜为人知,在情节构架和人物设置等方面和法国小伸马的《茶花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在塑造女主角形象时。都有意无意地投射了相似的男性中心意识,从而使女主人公在他们的男权话语中,充当了被牺牲者和被救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丰子恺独特的艺术追求,深切的宗教归依体验。为现代人以宗教艺术疗救痛苦心灵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借鉴。从许地山诸教沟通的宗教体验到丰子恺宗教、自然、童年相互融通的体验,他们都在人类精神的高层次上升华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都取得了一个共同的效果:超越现实苦闷,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包蕴了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归依体验治疗世疾。解救人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许雪萍是当下广西诗坛实力派青年女诗人。作为很有个性的"草木诗人",对大自然的诗意捕捉——在大自然的诗意抒情中,建构诗人的生命意识、追寻和探索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命的家园,这是许雪萍诗歌的主要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54-56,6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魅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散发着哲学家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作者的情志与追求。本文试从现代生命哲学入手,探索其散文这一隽永的生命意蕴。其生命意蕴体现为:探求生命本质;倡扬率真个性;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