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Na2 CO3 、NaHCO3 与酸反应快慢比较仪这是为高中化学教材而制作的。因为照课本那样实验Na2 CO3 、NaHCO3 与酸反应的快慢程度 (实际上是化学反应速度 ,因这阶段学生还没有学到此概念 )是很难判别的 ,为此 ,我们设计了一个可以突破该教学难点的仪器 (如图 1所示 )。本仪器的原理是使两者反应产生的气体经过一段红色的液柱再逸出 ,使它们冒泡的快慢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来 ,从而便于判别两者的反应快慢程度。把本仪器制成示教板形式是为了突出其简便而直观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图 1 (1 )选材 :2 0× 1 80具支试管 …  相似文献   

2.
高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实验2—7]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 HCl,并将两个各装0.3g 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里的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这个实验有不足:不易装固体,实验时固体易残留试管口,既要称,又要量,费力,费时。为简化实验、节约时间,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1)氯水的分解实验 教材中把氯水放于日光下做光照实验,时间长,分解产生的气泡少,可见度低。建议用投影仪光源代替日光,并把氯水放于化学投影仪(垂直投影仪)中作投影演示。饱和氯水在演示前装入试管中,液面离试管口3cm,用木条余烬检验氧气。由于这种投影仪使用镝灯作为光源,其波长范围十分适合光化反应,且能提供强的光源,所以氯水分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2min后可检验氧气(把胶塞除下)。与此同时投影仪能将反应现象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同时观察。这样微小的气泡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4.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5.
(1)现行的高中教材(人教版)中有关糖类水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2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把2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再向2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6.
1教具装置图(见图1) 2特点和用途 ①特点 装置透明,实验现象清晰、安全环保、一件教具多种用途、取材广泛、制作简便、操作容易、易于推广,可以实现半自动化连续电解。通过这件教具的实验演示,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电解过程中两极产生的气泡、阴极区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现象,解决了传统电解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7.
电石与水反应是“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主要操作部分 ,该实验有两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 ,即使是用饱和的食盐水 ,反应也较为激烈 ,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收集和性质实验之前不能有效利用而白白跑掉 :②反应试管内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螺旋状泡沫外逸 ,影响实验的进行。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1 实验研究(1)在电石上加少量的乙醇 ,让乙醇将电石浸湿 ,无明显现象。然后再逐滴加水 ,电石与水慢慢反应 ,产生乙炔气体 ,几乎没有泡沫产生。乙醇不与电石反应 ,乙醇有稀释水的作用 ,同时乙醇可以降低由氢氧化钙…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9.
二、实验教法建议1.有机物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有机物的特点时 ,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无机物知识入手 ,配合一些简单易做的演示实验 ,使讲授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同时还要初步联系有机物的共价结构 ,来解释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使学生体会到从本质上认识有机物的必要性。建议增加以下一些演示实验 :( 1)取 4支试管 ,其中 2支各注入 3 m L水 ,另外 2支各注入 3 m L汽油。将少量的食盐和植物油分别加在盛水的试管内 ,振荡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食盐很快溶解 ;植物油与水不互溶 ,很快又分为两层。再将少量植物油和食盐分别加在盛汽油的…  相似文献   

10.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11.
一、氨跟酸的反应实验:拿一根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另一根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使两根玻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否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直观效果不明显。分析:打开试剂瓶时,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经挥发。改进:按图1连接装置,在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盐酸,另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氨水。然后轻轻捏动双连球往瓶内鼓入空气,即见三通管口处有大量白烟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优点:(1)操作简便,现象明显。(2)药品可以反复使用。图1  二、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少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  相似文献   

12.
对于铵盐受热分解的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然后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操作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实验现象类似于碘的“升华”,无法看出氯化铵晶体的分解和化合过程。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1 关于木炭(或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改进 向装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然后将40mL红墨水分别等量注入到2支长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烘烧过的木炭粉(或活性炭),振荡1min-2min,再将大小相同的两个脱脂棉团塞在试管中,用玻璃棒将其慢慢推向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化学必修1中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生成的NH3逸出试管而污染空气;NH3与HCl的反应是通过两根玻璃棒来实现的,现象不太明显,因为挥发出  相似文献   

15.
金属与H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是研究HNO3化学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该实验因氮氧化物的污染性和观察NO现象的不明显性而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因此对于此实验的各种改进装置也屡屡出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两种关于金属Cu和浓、稀HNO3溶液连续反应的实验装置的设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实验通常在试管中进行 ,由于试管里空气的存在 ,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气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 ,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同时 ,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会严重污染环境 ,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 :1 取一体积较大的注射器 ,并连接一段带有滑动开关 (或止水夹 )的输液管。打开滑动开关 ,拔出活栓 ,放入一小块铜片 ,并使其平放在注射器的底部 ;然后 ,推进活栓。2 将导管口浸入蒸馏水中 ,抽拉活栓 ,吸入约 2mL蒸馏水 ;然后 ,将注射器倒置 ,向上推进活栓 ,将其中的空气排净。3 将…  相似文献   

17.
文中主要阐述对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关气体性质的实验提出通用的改进方法。通过应用由具支试管等组装成的全封闭的实验装置,不仅弥补了课本上的这类装置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足,而且通过选用适当的药品和仪器使制备气体、验证气体性质以及尾气处理等实验一体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有关CO2、Cl2、SO2、NH3和c2H2等气体的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8.
1苯不跟Br2、Br2(CCl4)溶液反应吗?苯不能使Br2、Br2(CCl4)溶液褪色,这是最为常见的情况,似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问题。实验1在3支试管里各注入5mL饱和Br2水+2mL苯。振荡萃取后,第一支试管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照的教室外窗台上观察,第二支试管放在有明亮日光灯、白炽灯光照射的教室  相似文献   

19.
1问题分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三节[实验6—5]浓硫酸氧化性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述,该装置在实际操作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为反应中产生的S02气体较少,而且易溶于水,使反应器形成负压。在导管口很难看到气泡冒出,只能看到试管中品红溶液在导管口跳动并不断沿着导管慢慢上升,稍不小心就会被倒吸到反应器中与浓H2SO4混和。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版),79页[实验3—5],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起的变化。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液放在试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把试管里的溶液倒在盛着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使溶液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这一演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三点不足:1、因反应一直在浓硫酸沸腾状态下进行,其产生的气体(气泡)学生不易观察到。2、由于铜片和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开始加热。会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