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读者要求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具有可读性。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哲理的警句。是其具有可读性的因素之一。 警句,亦称为秀句,丽句,妙语,是一种立意深邃,内容丰富,文辞凝炼,藏寓哲理的句子。古人论诗说文,一句重视警句。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文斌》)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董氏武陵集记》)这里的“警策”、“片言”都是指的“警句”“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谢榛《四溟诗话》)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能用富于哲理…  相似文献   

2.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报纸工作者的议论中心之一是“短”。我也以“短”为题,小议几句。短--精人们常说:短而精,与此相对,就是长而冗了。当然,短了不一定就能精,长了也可以并不冗。但是,同样一条新闻或一篇文章,删得短些往往近乎精,拉得长些往往近乎冗,这大概会是事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词殊而意显。”在我们报纸上,自然有不少“词殊而意显”的“善敷”的文字,可是,也确有不少“词殊而意复”甚至  相似文献   

4.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5.
滴水映太阳,这句哲理性的话用于概括这篇新闻调查也许是恰当的。我们从陕报记者田长山、王晓阳和刘飞所采写的载于《陕西日报吟年7月13日“文物旅游专版”上那篇“谁观念新谁动作快谁力度大、谁受益多(眉题)壶口旅游开发实际上已成为一场竞赛(主题)我省宜川与吉县开发黄河壶口旅游的初步调查幅u题)”中感悟到这个标题抓住了要害,是破题之作,它吸引读者饶有兴味地看看秦晋两省,宜川、吉县两县怎样在这个为世人所关注的壶口,掀开这场竞争的精彩序幕。这篇新闻调查首段160多字,写得不同凡响。壶口是山西的还是陕西的?这劈头提问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读图时代”已经悄悄地到来。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往往能主导报纸的版面,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吸引着读者。读者心理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图文并重”逐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要真正发挥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优势作用,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要着眼于做“下里巴人”,多深入社会。将镜头对准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不平常的一年。随着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等一个个大事件在日历牌上翻过,《说天下》也完成了从栏目草创到日益成熟的嬗变。节目着眼大视角和小细节,“秀”世间百态,“说”天下精彩,做到了天下新闻本地化和本地新闻天下化。这一年,节目不但完成了全国卫视频道同时段考核排名前十的目标,而且也创造了单日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一的收视奇迹。  相似文献   

8.
县市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少是“规定动作”,主要是市(县)委、市(县)政府及人大、政协的会议及有关县市领导活动的报道,或是宣传部下达采访任务的报道;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新闻是根据编辑部策划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选动作”。编辑部进行新闻策划,并制定出一段时期的报道提纲,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10.
避免学生腔     
学生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章脱离实际。那些固守校园、整天埋头书本的学生,由于对外界的情况知之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所以写起文章来只能是从书本或老师的讲议中去寻章摘句。这样弄出来的文章,尽管句通字顺、文辞华丽,但与实际不沾边。 有位作者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论传者与受众的关系》。文章第一部分讲传者与受众不可分离的道理,引述了古今中外一些新闻理论家和传媒巨子对这方面的论述;第二部分讲党的新闻传媒对读者的重视,并引述了50年代初人民日报致读者(这是目前一些大学教科书必举范例);第三部分,简略地淡了…  相似文献   

11.
郑岩 《新闻窗》2009,(2):40-41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新闻信息的急剧增加,“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已成为一种阅读现实。一报在手,读者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有兴趣耐心地读下去。新闻实践证明,举凡在新闻史上能够流传久远的新闻,都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标题。因此,写作一个精彩的标题,对于整个新闻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印证了新闻行业里的一句俗语“题好一半文”。  相似文献   

12.
陶克强 《新闻前哨》2013,(11):110-110
客观地叙述或是呈现事实.是新闻记者必须坚守的底线。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少数记者丧失职业情操.违背新闻伦理,在所写新闻报道中故意加入一些“耸人听闻”或是让人“目瞪口呆”的内容,以此来博得和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企望造成所谓的“轰动效应”。这一出发点是极其错误的.也必然为人们所不齿。  相似文献   

13.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是读者的第一视角重点;“题好一半文”,反映标题在新闻作品中的地位,也是读者决定看文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调查表明,有94%的被调查者是先看到精彩的标题才读新闻的。新闻标题可从报道的事、理、形中或单项或交叉或综合地提炼,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准确、鲜明、简练、生动。理念性新闻标题体现事、理、形,更侧重于观点方面。有观点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穿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读者第一”应该是图书馆的永恒信条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图书馆界有学者提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理念应从传统的“读者第一”转变到“图书馆员第一”的观点提出质疑,以同样称自己的服务对象为“上帝”(第一)的交通运输和商业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还是二个“第一”并存或是“有主次和侧重之分的二个第一”等“新”理念都是不可取的,否则将会混淆视听,造成理论上的混乱,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不良的后果,认为“读者第一”(读者是上帝)永远是我们图书馆赖于生存的信条。  相似文献   

15.
郭宝山 《记者摇篮》2005,(12):26-27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狄德罗认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  相似文献   

16.
新闻(消息)写作,不同于拉家常,也不同于写论文、写总结报告.它有自己的写作规律。规律之一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头。这就是所谓的消息导语。它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18.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19.
消息的导语,即开头第一段。它能否吸引读者,非常重要。可在读我们的新闻时,觉得有太多的雷同之处:“受到XX称赞”,“得到某某肯定”,“标志着我军什么什么实现跨越”等结果性导语已经让我们不感兴趣。还有类似的“出现新气象”,“形成新格局”,“带来新变化”等空洞的导语,同样为大家诟病。读者早已厌倦了这些老套、落俗的新闻导语。怎样把导语写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