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近,我们在业务学习中,就深入采访问题作了两次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认为深入采访是作好报道工作的根本关键。上海分社的报道质量较高,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采访中比较深入。我们认为:所谓“深入采访”的正确含义应该包括下列内容:记者在活动上应该尽可能地亲身去到发生新闻事实的现  相似文献   

2.
五月通讯社是校党委领导的校团委指导下的校园宣传报道机构,是校园文化的窗口。作为五月通讯社的记者,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去报道、追踪、采访,我们每次采访都是在通讯社的授权之下才进行的,我们不能贸然地去采访我们不该采访的事件,不会报道我们不该报道的新闻。让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采访都不是那么顺利,驻各个科室的记者被安排去采访,每次都很难如愿。本次学代会,会前、会后我社都安排有采访任务,我们也在下面作了很多准备,但最终都因有事而被推辞,我们只有作时间和事件上的报道。 试问:我们学校有哪些机构、哪些组织不…  相似文献   

3.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4.
第二种:交叉式采访方法所谓交叉式采访方法,即在同一时间内报道两个以上不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要交叉进行采访的一种方法。运用交叉采访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在同一个日期内相继或同时发生,都需要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去报道。比如说,在一天里上午举行体操比赛,下午又有足球比赛。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尽管上午采访的体操比赛还没有写出稿子,下午也得赶到另一个体育场去采访足球比赛。这样两场比赛在一天内举行,而且当晚都需要发稿。另一种情况,报道的对象尽管是日常工作,时效性不强。可是,作为一个记者为了充分利用采访时间,在这个采访活动的间隙,同  相似文献   

5.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愿意多写出几篇重大报道来。但是,许多记者又为抓不住重大报道而苦恼。重大报道的题目从何而来?从我的新闻实践看,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送上门来的,一是自己找来的。所谓送上门来的,就是领导发现或想出的题目,让你去完成;所谓自己找来的,就是自己在采访中发现或想比来的题目。多年来,我在采访实践中发现并抓住了一些有影响的报道,回顾一下这些有影响的报道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的采访活动中,许多电视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采访老的典型单位或典型个人,难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往往是老报道的翻版,或是一些平庸之作。 为什么?这里就有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怎样解决呢?笔者认为,从熟视无睹中发现有价值的电视新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者要有一双孩童眼睛。这是一位外国著名记者的名言,意思是搞新闻的人要有纯真的异乎寻常的好奇心、新闻欲,对生活中的一切新闻信息都保持着一股激情。今年四月二日,我与一位记者到农村去采访,其实这个村今年我去过一次,支部书记谈的还是老内容。后来在他家楼上眺望这个村的远景时,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选题角度不等于新闻线索,线索是发现过程,选题角度是发掘和发挥过程。它是记者为了充分展现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新闻选题的多角度,为电视采访策划提供了空间,成为操作性很高的环节。一、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新闻选题角度是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与思维创造的结果。变化是记者最能抓到报道角度的显性因素。在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就是把事物放在时间的坐标上,作纵向的对比,得到较好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月24日,江西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的消息,后来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江西省1984年度好新闻特等奖。据作者介绍,这篇新闻的线索来源于本省一家新闻单位的一则“一般动态性报道。”在我们许多新闻工作者中(包括业余通讯员),由于受新闻是“易碎品”的影响,往往把一经报道的新闻就看成“明日黄花”,成为过眼烟云,都忘了“今朝黄花虽调色,来日旧枝绽新蕾”这一生活、新闻之史实。实践证明,从旧新闻中发掘新新闻,这是发现新闻时一个渠道,有的人甚至于此道而名扬天下。美国的H·G·比辛格,就因27岁时写了全美获奖优秀新闻《坠落中的客机》而成为世界知名记者。然而,这篇通讯的线索,就来源于他自己和别人两年前合写的一篇未遂空难动态稿。国内外有经验的记者对“从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位著名的记者在谈到新闻工作时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个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我在做地方记者的实践中,也深深感到,按照编辑部的指示和报道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到一个地方去采访新闻,这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是新闻采访的全部。新闻记者应当时刻都要有个新闻观念。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也无论在干着什么,都要十分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人和事,研究和分析遇到的各样问题和现象.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报道线索,扩大报道面,而且常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15.
“养”新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耕 《新闻前哨》2003,(5):29-29
在新闻实践中,虽然时效性一直是记者和媒体十分推重的,但常常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便报道。对于这些新闻线索,给予一段时间的关注、等待或者有意识地导引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养”新闻。 一、“养”新闻是为了增大新闻价值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所遇到的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基本上是渐进的或者动态的,但有少部分却是相对静止和孤立的,有些有价值的线索虽然有过发展和推进,但后来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停止。对于这些静止、孤立或停止的线索,有的是因为暂时找不到报道的由头,有的则需要记者去主动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17.
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春 《新闻记者》2001,(3):47-49
去 年有一桩新闻官司颇为引人注目 :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因报道某酒店有色情活动 ,被酒店告上法庭(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在庭审中 ,记者出示其当时采访的录音带作为证据 ,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系记者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偷录的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判决报社败诉 ,并赔偿原告损失1万元。这一案例 ,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新闻采访中记者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辨析的。“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记者的采访过程 ,无非就是通过观察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等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解 …  相似文献   

18.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发现。如何从纷繁的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并迅速作出判断、报道,能否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衡量一个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的试金石。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编辑、记者等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多年的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一、增强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鲜事,但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就看记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即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