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联合会荷兰基金会每年要组织举行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参加比赛的是世界各地专业摄影人员的作品,其中包括:现场新闻、新闻特写、人物、体育、故事性照片等项目。评选委员会从每个项目中评选出一、二、三等照片奖后,再评出一名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分别给予不同的奖赏。1979年度又增加了联合国奖和奥斯卡·巴纳克奖。联合国奖授予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某省级新闻摄影评选中,有这样两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要省内见报,二是要在省内拍摄。 在异地媒体上发表,丝毫不会影响新闻照片的属性,为什么就没有参评资格呢?而有些新闻照片虽然不在省内拍摄,但拍摄对象却与省内有密切的关联。比如建国五十周年大典时,作者从省内视角切入,拍摄的系列照片中有这个省的游行彩车和这个省籍的武警战士担任庆典警卫任务等照片,并在省内见报了,为什么就不可以参评?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记者拍摄的国际新闻照片就更没有资格参加评选了。  相似文献   

3.
系列摄影以它容量大、感染力强的独特优势异军突起,尤其是报纸为迎接电视飞速发展的挑战,更注重视觉新闻的运用。举世瞩目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9大类新闻照片评选中也将系列摄影作为独立的评选项目。我国的系列摄影也是方兴未艾,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在1993年度即第13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结果中,仅佳作奖和金、银、铜35个奖项中,就有17件是系列摄影作品。第五届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毫不逊色,在金、银、  相似文献   

4.
丁锡满,即萧丁,解放日报总编辑,又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在新闻摄影方面有何建树,人们也许不太清楚。其实,他在这方面也是行家。199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1992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会上,他荣膺“慧眼奖”。“慧眼奖”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为“重视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的作用,重视培养、使用摄影记者”的报纸总编辑设置的最高荣誉奖。每届评选一位。自从1984年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荣膺这项殊荣以来,历届“慧眼奖”的获得者均为中央报纸或是北方省(市)报纸的总编辑,象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黑龙江日报总编辑贾士祥等,从无南方报纸的总编辑问鼎。故而在报纸刊用新闻照片方面,一向有“先进的北方、落后的南方”之说。解放同报总编辑丁锡满因以“让照片在版面上发挥更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的九类项目中,有一类显然与其他依拍摄题材而划分的八类不同的项目,就是“新闻特写”。在过去的31届比赛中评选出的历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在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好的新闻特写照片。新闻特写摄影是日益提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对新闻照片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7.
新闻和摄影是报纸腾飞的两个轮子,图文并茂使报纸虎虎有生气,群众喜闻乐见。本刊“新闻摄影”栏从今年第一期起增加画页,所刊的照片以新闻照片为主,介绍一些在提炼主题、表现人物神态等方面比较成功的摄影作品。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提出办好该栏目意见的同时,也提供照片,供选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分类和关系上,许多问题一直扯不清。在摄影实践中,也存在着按新闻摄影的标准去要求艺术摄影,或按艺术摄影的要求去对待新闻摄影的问题。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是不是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对于这个关系着两种摄影分类的核心问题,至今看法不一。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闻摄影的双重性认识不足或没有认识。新闻照片是具有双重性的。即:优秀的新闻照片,是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照片;是艺术性强的新闻照片。对优秀的新闻照片来说,它的新闻性是第一性的,艺术性是第二性的。  相似文献   

9.
—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依拍摄题材划分为九类项目,其中一项为“新闻特写”。在历届比赛评选出的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1/3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去年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一) 王建民是新华社的军事摄影记者。去年夏天,他在对越自卫还击前线拍摄了两千多幅战  相似文献   

11.
人们关注的第3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于2月14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评选揭晓。美国黑星图片社摄影师戴维·特恩利在海湾战争期间拍摄的照片《一个美国士兵在他朋友的尸体旁流泪》,获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美国《费城问询报》记者阿普里尔·索尔拍摄的《一个婴儿变成了5个》获“布达佩斯年度奖”;获得“奥斯卡·巴纳克奖”的作品是《科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京日报在新闻摄影报道上有不少改观,摄影记者拍摄了一批新闻性强、有特色的新闻照片,一些摄影作品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编辑在新闻照片的版面安排上冲破了一些旧框框,用通栏大照片作头条。甚至在一版出画刊,在“全国报纸第一版运用新闻照片好版面评比”中获一等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报道,进一步打破常规,编报以新闻照片为中心,出版彩色照片专刊,给人面目一新之感,版面编辑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特别是总编辑刘虎山重视新闻摄影工作,不断挖掘新闻摄影潜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15.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了一支比过去更庞大的新闻摄影专业队伍与通讯员队伍.从拍摄的照片看,无论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都比过去深刻、多样、生动.随着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增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但在报纸上发表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仍有相当数量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这些照片,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如果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看了以后,总感到它与现实生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而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易碎品”,很多新闻摄影作者平时背着相机忙里忙外,稿子见报不少,可却留不下几张像样的作品来。而我作为一名编辑,每天收到数十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老相识”,抓取的瞬间是“常相见”,连图片说明也是“差不多”,吸引不了读者,更震撼不了读者。那么,新闻摄影怎样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使读者看后“眼前一亮”?在情感上觅新。一幅图片作品能不能拔动读者心弦发生共鸣,重要的是情感。关注摄影对象的情感世界是贴近生活的一种深层次体现,也是摄影作者获取形象价值的关注点。情感的主要显现因素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是以形象报道新闻的。由于新闻摄影受拍摄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拍出的新闻摄影作品自有高下之别。有相当一部分摄影作品由于缺乏形象的表现力,需要用文字作进一步说明,读者才能明了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如何提高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那几个方面入手?笔者结合这几年新疆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和全国新闻摄影的新趋势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图片回顾展”到“现场直播”新闻摄影时效的飞速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已经是手提两只“鸡”(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揣着一只“猫”(调置解调器英文monden),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原来传统的胶片摄影,远程事件性新闻采访从拍摄到冲洗胶卷、扩印出照片再发特快专递,到了报社已经落后文字报道好几天了,新闻照片见报与读者见面,最多算是个“图片回顾展”。新闻摄影数字化是分步走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兴起对底片进行扫描,产生电子图像后,利用笔记本电脑连通电话线进行传真的技术。这一时期摄…  相似文献   

20.
10年前,参加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角逐的系列组照凤毛麟角,而今,参加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系列照片,铺天盖地,几乎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在41幅获最佳和金、银、铜奖作品中,系列照片占22幅(其中三组系列,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重大新闻与突发新闻类的金、银、铜4个奖,系列照片占3个;环境与大自然类金、银、铜4个奖,全都是系列照片(其中金牌奖作者提供的是系列照片,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