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的春天,平静的中国中学校园有一件事情格外引人注目:六家新闻单位联办的“朱玉芳新闻成果展览”在豫东古城商丘举行.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学生个人新闻成果展.18岁的朱玉芳是商丘县一高学生,还是商丘县中学生记者团团长.自初二被《中学生导报》聘为小记者后,他发表了200余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十余次获奖,被七家报刊聘为学生记者,是河南作家协会商丘分会最年轻的会员.  相似文献   

2.
李强 《军事记者》2005,(10):62-62
在我厚厚的剪报本的扉页,贴着一篇被“枪毙”的稿子,稿子上是政委覃汉科用红笔写下的批语——“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这篇被“枪毙”的稿子和那句批语时刻提醒着我,才会有我后来的稿件变成铅字见诸报端,没有一篇虚假新闻。是那篇被“枪毙”的稿子鞭策我走上了我挚爱的新闻路,并将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3.
每次打开抽屉,看到里面那厚厚的剪贴本、金灿灿的三等军功章和一个个鲜红的荣誉证书,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我的无声老师———《新闻爱好者》。两年的新闻路上,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我、支持我,伴我一步步走向成功。2000年的冬天,我写的一篇演讲稿《家和万事兴》被团新闻干事看中,于是便把我从连队“挖”到了团政治处报道组,任专职报道员。从此,我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我底子薄,方法掌握不够,前几个月“夜车”开了很多,工夫也下了不少,可寄出去的稿件却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看着别人的稿件一篇篇都变成了…  相似文献   

4.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5.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6.
去年刚调到宣传股时,为了在“新闻”岗位上千出成绩,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扎在书报杂志堆里,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写新闻。结果,两个多月过去了,辛辛苦苦“写”出的百余篇新闻稿件都如“泥牛人海”,没有一篇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难成材。回顾我的新闻路,还真是一步步被磨过来的。两年前,我们团创办了一份《铁骑月报》,虽然只是团办小报,各连队也都想在上面“露露脸儿”,纷纷挑选,“笔杆子”上阵。当时还是连队文书的我也加人了玩“本报讯”的行列。从此,原本就连新闻门朝哪开都不知道的我算是给新闻“磨”上了。刚开始写稿,真不知从哪下手,那种感觉跟小学生初次写作文差不多。结果可想而知,写了不少,可一篇没中。不久,我被调到团报道组,为了来个“开门红”,我将一气写就的一篇洋洋洒洒近万言的报告文学送到新闻干事手…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已过“天命之年”,离退休也不远了。在学校里由于没担主要职务,有了些闲空儿。一次去县委宣传部找朋友聊天,无意中发现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展卷细阅使我爱不释手。我几乎是一口气把那本杂志看完的。里面的内容使我很受启发,又萌发了采写新闻的念头。近两年来,我为报社和杂志社写稿约50余篇,其中有22篇被《商丘日报》、《教育时报》、《党的生活》等采用。这对我这位“老兵”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和支持啊! 为了不断提高新闻素质和写作水平,我特意订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同时还经常翻阅大量报纸和杂志,从中及时了解…  相似文献   

9.
看到《新闻战线》今年第三期上登的“倡议”,得知有一部分新闻老战士要离休、退休。这些老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有了较多的时间,我想,这些新闻前辈如果联合起来象办“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那样,开办一个“新闻自修大学讲座”(不一定用此名),为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提供教材,那该多好啊! 首都新闻单位很多,新闻界具有十分雄厚的力量,开办一个新闻函授讲座是完全能办得  相似文献   

10.
记者团在永暑礁主权碑前留影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新闻采访。首都记者团不仅向全国人民集中展现了南沙卫士的时代风采,而且通过记者的理性思考,增强了人们对“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彰显了南沙的重要战略价值。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新闻会战。短短13天的采访,8家新闻媒体共刊发、播出各类新闻稿件243篇(幅),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南沙热”。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舆论推动。海军机关通过调研座谈和现场办公,解决了南沙官兵反映的近30个工作、生活难题,有效促进了部队建设。这是一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中央新闻单位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坚持“…  相似文献   

11.
去年,这个团全年先后在军内报刊上稿260余篇(幅),谈及成绩时,报道员告诉笔者:“每一篇稿件都蕴含着‘一班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新闻工作的深情。”“100%的故事”。去年10月初,团汽车连新训驾驶员在参加军区后勤某分部组织的考核中,以过硬的技术和严明的纪律,力挫群雄,获得第一名。为了宣扬这一成绩,促进兄弟单位的工作,团报道组一名报道员迅速给汽车连撰写了一篇新闻稿件。在稿件中,该报道员为了使稿件更具有典型性,有意人为地把部分事实拔高。当稿件送到团长陈乘风那儿审稿时,陈团长对稿件中的“汽车连长期保持参训…  相似文献   

12.
情动而词发     
初学写新闻时,总盼着一炮打响。新闻干事常常开导我:“别急,一炮即中的情况不多。”’但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我的第一篇习作《说“骂娘”》在寄出的两个星期后,党登在{人民军队》报上。人奋之余细细揣摩,觉得首发命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有“情”,情动才能同发。那年,我所在团的公务班公务员小胡,自传是团长的公务员,常常和连里干部顶撞,不服从班长命令。全班开会帮助教育他时,他反而拿团长压人。后来团长转业了,仍为小胡入党说情写条子,使接到条子的首长深感其难。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气愤,心想: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司…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商丘日报》、《商丘教育通讯》等六家新闻单位在商丘县第(?)高中举办了‘(?)芳新闻创作成果展览’。宋玉芳现任商丘县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他先后在  相似文献   

14.
一个通讯员的心声李长周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有15个年头,各级报刊、台、站采用稿件2500余篇,我品尝了在基层当一名“通讯员”的酸、甜、苦、辣。自从我走上工作岗位,年年被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去年我未能评上先进。(我要声明的是我不是为了争取当先进而...  相似文献   

15.
一、记者团与大型采访活动这里所说的记者团和大型采访活动,指的是由多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围绕同一个采访主题,或围绕同一个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在同一时间地点,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的大型采访活动。这类活动一般由党政部门直接投意、策划、组织,或推出重大先进典型人物,如对徐虎、李素丽、邱娥国的报道;或推出重大典型经验,如对镇海炼化、邯钢的报道;或对反映某一主题的报道,如张家港市、天津市和平区。还有诸如‘才华环保世纪行”、“中国质量万里行”等等。二、便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一般说来,组织者对这类采访活动都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22年前的初冬,一位还没缀上领章帽徽的新战士写了一篇报道,随意丢进了路旁的邮筒里。没想到几天后,这篇题为《弟弟勇斗歹徒立功,哥哥比武夺魁受奖》的稿子分别被偷放军报》和《前卫报》采用并作了突出处理。这位入伍才”天、第一次投稿便被采用的新兵就是姜毅。新兵下连时,姜毅在战友们羡慕的目光中,挺着胸脯进了报道组。本来,新闻这碗饭姜毅是吃定了。然而,命中注定姜毅与新闻有缘无分。一个月后,为了迎接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作为新兵中的训练尖子,姜毅被团长直接点名要到全团的“尖子连”一连。让人想不到的是,四年后,姜毅又…  相似文献   

17.
我是退休之后(5年前),60岁才开始写新闻报道的。那阵子,我对新闻知识全不知晓,只凭热情用笔去颂扬老人中的好人好事,一年写了50多篇,篇篇如泥牛入海。可我没有灰心。我想,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下定决心要多“磨刀”。第二年写了100多篇,仅被区广播局采用20多篇。1991年被聘为北京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通讯员后,“磨刀”更勤了,上稿数也一年年增加。1991年被中央、币、区新闻单位采用48篇,1992年93篇,1993年132篇,1994年175篇,还荣获市区征文奖7次。我是这样“磨刀”的──首先,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我以前是机要参谋,1993年有幸担当了军报评报员,承担起了向军报反馈读者信息的义务,1995年被解放军报社评为“读报评报先进个人”,同时被调往报道组改行做了新闻干事。几年来,逐渐由新闻方面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有近60篇评报稿件和百余篇报道见诸报端。实践证明,评报与报道相结合使我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总结了结合评报搞报道的三个“招数”:一、瞄准靶心再放箭。几年来,每张军报我都一张不缺地收集,到年底装订在一起。每天认真阅读,对军报的每一个栏目都细细咀嚼其特点,并时刻注意搜集新增栏目。即使到基层采访或工…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济南军区某团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愉卫报》等新闻单位见稿百余篇,一举改变了该团新闻报道工作连续三年倒第一的落后面貌。熟悉内情的人都说,关键是报道组背后有着一个坚强的后盾……“点子”团长团长话华是一位队队叫的军事干部,可从事政治工作也很有一套。每年,他都结合团队的实际工作,整出几份较有影响的材料,尤其是报道工作,更不外行。每次和报道人员一块“吹”稿子,他“吹’咄的路子,思想新、针对性强,十有八九能见报,故人称“点于”团长。新一代训练大纲颁布实施后,报道员小赵,采写了一篇落实“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