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两对等价函数的积商(分母不为零)仍是等价的,但它们的和不一定等价。本文给出了函数和的等价性的几个充分条件,扩大了利用等价替换求极限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取值于局部凸空间矢值测度的几种抽象有界变差函数的等价性与相应级数收敛等价性的关系,用级数收敛的等价性刻划了几种有界变差函数的等价性,拓展了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郑婕 《中国教师》2009,(Z1):206-207
等价代换在数学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减运算下等价代换的错误根源,讨论了加减运算下的等价无穷大量代换,乘除运算下的等价无穷大量代换以及乘方运算下的等价代换,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它们的应用。本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对等价代换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也是对现有文献中一些相应结论的改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等价无穷小代换方法是求极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方法求极限可以简化计算.分析了学生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求极限的常见错误;探讨了极限式中的和差项用等价无穷小代换的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可使求极限问题大大简化。但有的问题却不能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来求极限。本文主要讨论了一些可使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的情形和不能使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求极限是一种常用、方便、有效的方法.但寻求等价无穷小量并非易事.本文主要探讨用泰勒公式寻求等价无穷小量及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初等数论的某些结论,对Fermat方程进行等价变化,得到它的11种等价形式,同时讨论在相应条件下,各等价形式的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4):58-59
本文针对《高等数学》一道例题的分析,探求等价无穷小的和与差仍是等价无穷小的条件;由泰勒展开式得到给定无穷小函数的等价无穷小,增加等价无穷小的使用范围;解决分子分母中含有无穷小的和与差的极限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穷小的等价替换及其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无穷小的有关概念,会用无穷小的等价替换求极限,这是《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等价替换原理,并把原理推广到无穷小的和与差的等价替换,再由等价无穷小的概念推导出一类工程上常用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等价无穷小的等价代换是极限计算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对其正确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给出了用等价无穷小求含和差极限的定理,从而纠正了一种习惯性误差,认为和的形式其部分和不能用其等价无穷小来代替求极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修辞形式或手段的“语义等值形式”是语言运用中等值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语义等值形式的使用,不仅止于单词的调换及其作为独词句或省略句的形式出现,也包括句子等大一级的语言片段的置换.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构成的语义等值修辞手段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义等值形式”是我们认识语言运用规律的一个视点,其贯彻于语用中,是为了强化语言单位的表达功能的,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语名词词组是指以名词为中心加上其他修饰语所构成的词组。对此类词组的翻译,依据等值论.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找其语言语符表层、语义深层、语用修辞层的等值转换,并恰当地运用熔铸、转换等翻译技巧去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与原词组等值的汉语词组。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恰当使用,必须同时考虑语法、修辞等因素。"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需要考虑修辞、习惯等。谨提出三点以供讨论:1)在现代汉语中称谓古昔先贤时不宜用"姓名+先生"的格式,称呼他们另有习惯;2)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将"先生"用为男士的专称,不宜提倡不加性别区分地用以称呼女性;3)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先生"不宜一律译为英语中的"Mister",两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15.
对高等数学中出现的"1"进行了分析,介绍了"1"在等价无穷小中的作用、在不定积分中的妙用,以及其它与"1"有关的有趣的性质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双峰话中有一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哈”,在双峰话里表给予和被动。文章分析了“哈”的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给”以及双峰话的“拿哈”作了简单比较,归纳了“哈”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屈原《九歌》中所见几组历来训释存在分歧和矛盾的词语,如"龙驾"与"帝服"、"宜修"与"宜笑"、"左骖"与"右"等,试图辨析众说,选择或提出较符合作者原意的释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汉语“传播”一词在英语中的众多表达法并由此展示了英语的同义词之多和词汇之丰富.  相似文献   

19.
所谓"虎"字成语,是汉语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成语的概念在汉语和泰语中不尽相同,"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形象也有差异,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间存在着三种对应关系,应根据这种对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对一些典型译例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宣传标语的英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性和文化性两类翻译失误。要解决这些问题,译者必须掌握英语标语的词法和句法特征,遵循译人语的表达习惯,从而实现功能上的“对等”或“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