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遥的《人生》呈现了一种城乡对立的审美风格.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城乡概念,从其内部看,在城市和农村搭建了一座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从外部看,在农村、非城市、非农村、城市间也构成了一个圆形结构.这个近似的圆形不但暗合了主人公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回归农村的人生轨迹,也暗合了路遥在探询城乡交叉地带审美归属时对传统的回归意向.在这双重回归中,路遥回到以农村为代表的传统轨道,力图从传统中寻找根基,为众多徘徊在城乡交叉带的青年注入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最终达到消解城乡二元对立的效果.这些在今天的中国仍旧具有拓展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路遥乡土小说在传统与现代的递变之间,展现了农村底层"二杆子"青年困苦的生存状态,显示了浓厚的平民情结和民间底层意愿的张力。路遥笔下的黄土地是一个抽象意义的中国村落,具有完整的村落文明谱系,它不是理念上的传统文明而是与生存利益紧密结合以及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路遥正是站在这一"村落"之中把笔端指向"农裔青年知识分子",注视着"二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3.
葛美英 《天中学刊》2013,28(5):52-55
性格决定命运。路遥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虽身处于落后艰苦的农村却渴望城市文明与知识理性的农村青年,抑或是善良纯朴真诚的乡下姑娘。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感情和事业道路上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命运。路遥用"平民式"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及命运,然而在整个写作思潮向"高、大、全"方向发展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一套路,这与路遥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人生》呈现了一种城乡对立的审美风格。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城乡概念,从其内部看,在城市和农村搭建了一座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从外部看,在农村、非城市、非农村、城市间也构成了一个圆形结构。这个近似的圆形不但暗合了主人公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回归农村的人生轨迹,也暗合了路遥在探询城乡交叉地带审美归属时对传统的回归意向。在这双重回归中,路遥回到以农村为代表的传统轨道,力图从传统中寻找根基,为众多徘徊在城乡交叉带的青年注入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最终达到消解城乡二元对立的效果。这些在今天的中国仍旧具有拓展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路遥的《人生》呈现了一种城乡对立的审美风格。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城乡概念,从其内部看,在城市和农村搭建了一座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从外部看,在农村、非城市、非农村、城市间也构成了一个圆形结构。这个近似的圆形不但暗合了主人公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回归农村的人生轨迹,也暗合了路遥在探询城乡交叉地带审美归属时对传统的回归意向。在这双重回归中,路遥回到以农村为代表的传统轨道,力图从传统中寻找根基,为众多徘徊在城乡交叉带的青年注入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最终达到消解城乡二元对立的效果。这些在今天的中国仍旧具有拓展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当代很有影响的作家,对路遥研究的作品很多。从对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研究、“城乡交叉地带”关键词的研究和乡土情节研究这三个角度的研究性文章的梳理,可使我们对路遥及路遥研究的认识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0-55
关于路遥的研究近几年已经逐步深入,主要围绕在路遥生平、路遥传记和路遥精神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细节的分析解读成为了路遥研究一个热点。《路遥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一书系统地将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利用史料、数据、实践方式等对路遥研究进行了理性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遥研究的传播和接受进行了再现,并且能够在繁杂丰富的研究内容中,对路遥研究精细处理,理性反思。该书既有"面"的宏阔又有"点"的深入,对路遥研究有着一定的建设性、总结性、资料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作品大多取材于陕西黄土地,作品中透出的那种对那片热土的钟爱深深打动了读者.路遥的小说主要从宏大又激昂的苦难和创作手法上用客观现实与主观情绪的结合两方面进行阐述,把路遥对家乡的那份浓浓乡情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几天以前,我在榆林清涧县调研途中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参观之后很有感慨,很受震撼,我一直和随行的同志讨论‘路遥的意义’是什么。""路遥自小家境贫寒,在农村务过农、在小学教过书,可以说没有任何背景。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超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我坚信,陕西的厚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路遥’。"  相似文献   

10.
在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时候,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发表了一篇题为《怀念路遥》的文章,其中谈到了路遥的死因。文中说:“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  相似文献   

11.
占地约180平方米的路遥文学馆.于2007年11月t7日在延安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延安大学的校友。路遥文学馆位于延安大学著名的窑洞建筑群一排。背靠安葬路遥的文汇山.面临窑洞广场.馆名由当代文学大家王蒙先生题写。文学馆由序厅、主体馆、文学研究室等几个部分组成.展示了路遥生前各个时期的百余幅珍贵照片,刊登路遥作品的部分原始报刊,各种版本的路遥著作,  相似文献   

12.
占地约180平方米的路遥文学馆,于2007年11月17日在延安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延安大学的校友。路遥文学馆位于延安大学著名的窑洞建筑群一排,背靠安葬路遥的文汇山,面临窑洞广  相似文献   

13.
路遥是当代坛名的作家,作品大多取材于陕西黄土地,作品中透出的那种对那片热土的钟爱深深打动了读。路遥的小说主要从宏大又激昂的苦难和创作手法上用客观现实与主观情绪的结合两方面进行阐述,把路遥对家乡的那份浓浓乡情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潘莉 《华章》2013,(20)
路遥小说共描写了280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绝大部分被放置在了农村这一广大地域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文学作品宝库中具有开拓性的一部力作,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该小说主要呈现了主人公高加林在社会转型期于城乡之间两次"归来——离去——再归来"的悲剧人生历程。在对悲剧的展露中也蕴涵着路遥对人类社会的深刻质询以及对个人主体的深切关怀,带给我们一种富含现代性的启示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路遥小说受众群体大,读者人数众多,路遥小说的评论和研究呈繁荣的态势,路遥小说是出版社的“长销书”。路遥小说的阅读、研究和出版情况是“路遥现象”存在的实证。  相似文献   

17.
从路遥的《人生》中主要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路遥作为一个男作家是如何在自己的男权中心意识下想象与虚构出这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是路遥从男性中心的立场出发而作出的对女性形象的设定,而并不是循着女性自身的真实,包括女性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她们与时代的真实联系来刻画的。路遥对这两个女人的刻画仍然是没有脱离男性想象中的"天使与妖女"的范式,女性在男作家笔下又一次失去本真和自我。  相似文献   

18.
路遥小说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对陕北方言的恰当利用。陕北方言经路遥精心提炼,无论是融于小说人物道白中的方言土语,还是融入小说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的陕北方言,都体现了路遥小说语言的朴实、平淡。但另一方面,路遥并非一味追求朴实、平淡,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语言也比较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19.
路遥的创作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陕北特有的黄土地文化既影响了路遥的文化性格也影响了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他的成名作《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出,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深深影响了高加林形象的塑造。陕北特有的文化环境,使高加林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黄土"情结。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一本《平凡的世界》,读后竟使我激动不已。书的作者路遥说:“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