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子孝 《教师》2012,(10):119-120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你注目唐诗宋词这两座高峰上时,"贬谪"一词会时时跃入你的眼帘。可以说,唐宋文学史就是文人的贬谪史。如果你列出此期文人的遭贬名单,肯定会使你触目惊心,也会使你在无限痛惜之余陷入深思中。由于他们的个性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被贬后的遭遇也就各不相同。唐宋贬谪文学记录了唐宋文人的贬谪史,唐宋文学的全面繁荣同样离不开唐宋贬谪文学。  相似文献   

2.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文人追求安逸、欢乐的生活享受,这使他们的词作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经济大潮的气息.具体而言,中下层文人一面饮酒狎妓,一面以词为生,使词的商业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体现;上层文人在表现富贵与安逸的同时,以雅致的美学风尚,提升了词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主要有三类:怀才不遇的寒儒,风流狂放的浪子,愤世疾俗的隐士。他们是元代文人三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映射出元代文人群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的普遍的文化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们的不满与抗争,梦幻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元杂剧是元代文人的命运之曲。  相似文献   

4.
南朝帝王与文人的关系,与汉代帝王对文士“俳优蓄之”的观念不同,在南朝诸帝中,梁武帝虽称不上很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以帝王之尊,引纳赏接文士,梁代著名的文人,几乎都和他有过文学活动上的关系。梁武帝的爱好文学和驭下宽容,多少给当时的文人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他们能够比较安心地创作,促进了梁代前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人的入世之心更切 ,风气也更为败坏。其急于入世 ,多是为了名利 ,“入世”即“入仕” ,首要之务是“附势” ,于是形成了以权要为中心的若干文人集团。一旦入世受挫 ,文人或消沉 ,或愤激 ,甚或颠狂。尽管近代文人中不乏仁人志士 ,他们代表了近代文人的主流 ,但众多庸碌之辈却最终使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6.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7.
元代扈从文人群体,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馆阁文臣组成。他们在扈跸途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诉求。歌颂"华夷一统"、渴望建功立业以报知遇之恩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远游"情结的抒写,其实质是对一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的追寻和精神家园的回归。旷日持久的扈从生活激发了文人深藏于心的安土重迁意识,而政治歧视、文化冲突、环境差异又放大了家国之思。元代政治的痼疾,使传统价值观备受挑战,成为困扰扈从文人的两难选择,最终导致群体的裂变。  相似文献   

8.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是雅集结社,而"以诗唱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文艺活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他们"以诗唱和"的方式存有以下演变特点:在早期,由于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他们更多采用同题赋诗、分韵赋诗、次韵诗、题画诗等方式;当不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时,他们更多采用赠答诗的方式;当赠答都无法实现时,他们以"异地同调"的方式在画上题咏。相对应的便是,其唱和诗中投入的情感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情感愈发趋于压抑、沉重与悲哀。而这又关涉到鼎革之际文人唱和方式与文人心态、诗学思想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梓州是佛教传播较为繁荣的地区,佛寺林立,慧义寺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所。唐代入蜀文人与之多有关联。王勃、杨炯、杜甫、李商隐都在此活跃,交游饮宴,或为碑文,或为诗歌,慧义寺的历史与环境成为文人抒写的题材内容。文人的佛寺碑文既反映出文人与佛教之间的勾连,也体现出他们特定时期的精神面貌和心志追求。以此,研究唐代文人的佛寺碑文,探讨他们与佛寺的关系,既可寻绎佛教发展传播之线索,也可从中观照文人精神风貌演变之脉络。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人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人为文,也须从大千世界汲取创作的养分,但其性格、兴趣、追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往往构成他们创作的内在动因。几千年来,由于自身、政治、文化、社会等种种原因,文人与山结下了深厚的情结。  相似文献   

11.
茶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茶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着文人,使文人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进入了身心境界的体验。而文人又通过他们的词作,形象地描述了茶事的发展,赋予茶鲜活的艺术色彩。茶滋养、丰富了宋代文人,而宋代文人诗化、升华了茶。  相似文献   

12.
刘松梅 《现代语文》2008,(2):116-117
中国古代文人具有高质量的情商,体现出非凡的情商美.他们忧国爱民,执着不悔;调控自我,适应环境;激励自我,实现价值.他们在挫折中奋起,在逆境中抗争,顽强地生存,笑对人生,创造出辉煌的人生,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当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作家的绝大多数是在科举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科举情结也自然流露于作品之中。在元代科举停废的情况下,元杂剧作家主要从下层文人的生活、遭遇、社会地位等角度呼唤着科举,以向世人展示下层文人的人生价值,从中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将"静穆"作为文艺的最高理想,主要接受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心理学、美学两种思想学说。从这个思想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派文人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共通性的。德国古典美学所推崇的古希腊文艺精神使京派文人重视文艺作品的表现问题,注重控驭激情、崇尚智慧,讲控驭而非压抑或弃绝,讲智慧而非理智或理性;现代心理学、美学亦引起京派文人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关注直觉、印象、潜意识等文艺心理因素,并形成了主要从心理学、美学角度探讨创作规律、领悟艺术真谛的共同趋向。因此,"静穆"可谓京派的一种重要的审美观念,它使京派文人表现出一种"同源共流"的历史特征,彰显了京派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与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境遇有相似之处,不管文人在文化和政治上有多大的建树,他们的生存都依附在某种经济基础上.经济上的依附使他们不得不压抑思想与感情上的独立,但内心却不甘于这样的现状,于是他们只有借诗歌曲折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才子被弃、臣子事君的卑下等不满与怨恨.  相似文献   

17.
由南朝入仕北朝的文人是一类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没有结成文学集团,也没有形成文学流派,但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相同的内质:乡关之思、忠臣之叹、身世遭际之悲;他们相互又有较密切的交游,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群体意识网络。  相似文献   

18.
五言诗奇迹般的在汉末勃然兴起,本文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是语言的历史发展与旧有诗式内在冲突的结果。第二,是与之平行发展的乐府诗歌冲击、影响的结果。第三,历史环境的刺激,使文人做出了唯五言是式的选择。第四,文人内心世界的裂变,使他们从感情上抛弃了旧有诗式,而走上了新的创作之路。第五,新生文体内在的生命冲动,是五言兴盛的必然原因。第六,五言诗艺术效果的正反馈,促进了五言诗的兴盛。  相似文献   

19.
"元四家"的绘画作品是对历代文人山水画成果的继承与发展,他们在绘画艺术元素中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共性表现。本文将"元四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与元代的社会环境变化相结合,分析其文人山水画的美学特征,进而探析"元四家"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空间构建。  相似文献   

20.
唐代社会音乐这种艺术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唐代文人阶层却有着广泛的音乐活动。这种参与的动力源自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人阶层这两大音乐环境,主要表现为隐形压力和隐性引导力。当今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达到广泛提高广大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也必须注意音乐环境的建设,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