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25-26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全面了解中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对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真正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要多阅读,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多元综合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有"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文章结合小学课内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改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试题中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6.
何文明 《现代语文》2013,(8):116-117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更是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交互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9.
林鸿举 《甘肃教育》2014,(13):46-4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  相似文献   

10.
于作诗 《现代语文》2013,(8):124-12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要实现这样的阅读目标,学生的阅读方法有着至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是运用知识完成阅读活动的一种能力,它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又是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现在的农村初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怕"阅读,学生更是"忧"阅读。再加上学生平时看书少、阅读量少、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文阅读分值在中考中占很大比重。可以说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劣。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训练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词语和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注重读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喜欢"和"能读"两个方面,也就是一定要突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仁明 《家教世界》2013,(9X):57-57
<正>阅读教学自然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内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学生。教师应怎样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指导,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的氛围,不断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合理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我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被公认为是提高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2011年版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如果能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其含义,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谈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会阅读是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需。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语文教育界已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这离不开阅读策略的习得与运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修订2001版《课标》的基础上,确定语文学习总体目标之一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种独立阅读能力,便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体现,它的核心要素在于学生要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语文,就要学会阅读。初中生一般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宜按“感知——理解——揣摩”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课堂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引领,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读书并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生阅读方面有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一、何为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