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一轴以中国18世纪封建儒生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主的儒林群像的讽刺画卷,作者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不仅展示了儒林群像的种种丑态,而且对造成儒林群体悲剧命运的根源作了深刻的剖析.所以,它既是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儒生的百丑图,又是一部封建科举制度下儒林的悲痛史.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片段,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世风以及科举对人性的扭曲。名为《范进中举》,中举又岂止是一个人的事情,更像是众人中举。  相似文献   

3.
卜磊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92-294
《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当时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理性审视,描写了明清科举时代的儒林群像。本文通过对鲁翰林形象及悲剧结局的分析,探讨下清代翰林的境况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李华 《考试周刊》2013,(49):14-15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写作背景虽为明代中叶,然而实际上影射着清政府统治下的18世纪的中国社会,作品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揭露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作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犀利老辣的笔调、含蓄幽默的言辞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勾勒了一幅幅姿态各异、畸形发展的士林群丑图。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许多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八股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并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制度对士子灵魂的深深毒害;在写作技巧上,一些作品也能较好地运用讽刺艺术去叙述情节、刻划人物。从题材内容到讽刺手法都与《儒林外史》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与后者比较,则明显可见笔力不够集中,揭露不够深刻,批判不甚有力等诸多缺陷。对科举的批判仅停留在科场黑暗、考官昏庸贪婪等表面现象上,却未能通过这些现象的描绘去揭示问题的本质;讽刺手法也觉稚嫩,所谓“公心讽世”、“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写法并不多见。但作为“儒林小说”一脉,自有其不可低估的草创之功,理应予以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痴迷于科举而终被科举所误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把做官看成是人生的唯一价值,认为按朝廷功令做举业是做官的唯一正途。他做举业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其禀性又是那样执着谨严,但二十多年的屡试不中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误人害人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一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不仅尖锐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为中心,着力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尽人间万相.其中最出彩的当数<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个人物.他在中举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变化,正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朝得志的癫狂丑态,不由得使人掩卷唏嘘.  相似文献   

11.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为中心,着力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尽人间万相。其中最出彩的当数《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个人物。他在中举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变化,正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朝得志的癫狂丑态,不由得使人掩卷唏嘘。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处,小说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前后后各类人物表演的叙写,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和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作品的巅峰之作。作者吴敬梓在吸取以往讽刺文学精华的基础上,以极其严肃的态度、老辣犀利的笔调、幽默含蓄的言辞猛烈地抨击了封建八股科举制度,刻画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儒林形象,深刻揭示出封建八股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讽刺和批评科举制度为中心,着力塑造了一批醉心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道德败坏、民生凋敝。节选部分是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  相似文献   

15.
在《儒林外史》中,围绕范进中举这一核心情节,吴敬梓以淋漓酣畅文笔、夸张变形式勾勒、冷峻锐利的透视,把封建科举制度下醉心功名利禄的士人举子以讽刺的利刃加以解剖,让其丑态暴露得体无完肤,情伪毕露。对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的无耻和堕落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的僧人群体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世情的重要呈现。深入挖掘僧人群像,有利于全面认识明清时的社会现实,理解作品批判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小说中僧人贪婪势利的形象,可以探究其群像的世俗化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佛教在明清呈现衰微趋势,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再者,吴敬梓受颜李学派影响,对佛教持批判态度。这些都导致了《儒林外史》中僧人的世俗化表现。  相似文献   

17.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8):160-160
昊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10):160-160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人物众多纷杂,主题丰富深刻,是学生名著阅读的难点,也是教师阅读教学的难点。本文借用热词“逆行”,根据儒林人物对待功名富贵的不同姿态,确定了“逆行者”、“顺流者”和“矛盾者”三种不同的人物类型,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感受逆行者的特立独行,顺流者的粗鄙庸俗,矛盾者的彷徨冲突。从点到面,汇聚儒林群像,关注三类人物的不同结局,由具体人物投影时代风貌,走进作品批判现实、追求自由的主题,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一、作品特色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小说围绕着功名富贵这根主轴,穷尽儒林世相,体现世态人心,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匡超人就是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在《匡超人》一文中,讽刺手法的运用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