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和后现代主义批判等研究都深深打下了“政治批评”的烙印,甚至宣告“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梳理并反思中国文论界对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的批判,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具有国际声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的伊格尔顿,他的著作具有广泛的公众影响力。因此重温和细读伊格尔顿的经典理论著作,可以昭示当今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走向。伊格尔顿在其著名的理论著作《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提出一个核心命题: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末的批评话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犀利而独具一格。首先通过对身体的阐释,进而从政治的身体,身体的批评,身体、政治与性,身体伦理建构等方面对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旨在解放人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特雷.伊格尔顿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之一,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体系中以意识形态政治批评为理论核心,对文学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观照,并进一步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生产"的观点。其中的文学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批评等术语在以往的文学理论中早有涉及,但伊格尔顿却从新的视角赋予其深刻涵义,从而需要在现代的言说语境中理解,并将其置于更广阔更复杂的视域中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5.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无非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支 ,所以批评必然具有政治性 ,这种政治不是狭隘的党派政治 ,而是我们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及其所包括的权力关系 ,因此政治批评的视野必然是整个文化 ,但政治批评又不等同于用文化解释一切的文化批评。这对纯粹文学批评、庸俗社会学批评及泛文化批评都进行了一定的反诘。伊格尔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政治批评 ,论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所在 ,对我们关于文学批评困境问题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方20世纪的各色批评流派实质上都围绕着"机制"一词展开着各自的话语分析路子。伊格尔顿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他在吸取了诸种意识形态批评的精华后,对文本的审美意识形态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的解魅。而伊格尔顿所有文本批评的工作是和他所站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评立场分不开的,他的批评不致力于产生形而上的启蒙效应,而是力求一种政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伊格尔顿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的评述入手,研究英国作家劳伦斯作品《儿子和情人》以及巴金先生作品《寒夜》两者的相似之处,指出了文学及文学批评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相通性,可比性。并指出伊格尔顿对文学及文学批评前景的预示的高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是在近百年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条件下,与现代意义的新文学实践相一致,广泛地接受了外国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批评观念、类型、流派、方法的影响、在宏大的传统的和外国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参照系中所形成的。无庸置疑,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由古代向现代转型和发展的进程正是深受西方影响、参与世界文艺之业的结果。因此,通过中西比较,以西方文论为参照,弄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确立的人文背景和内容特征,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理论批…  相似文献   

11.
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思想注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批评是政治的批评,它与社会权力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批评的政治性决定了批评的视野是整个文化,但文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历来凡是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大都对文学的本质问题提出过自己独到的见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特雷·伊格尔顿也曾在<文学是什么>一文中进行过批评式的探讨,其中涉及到了对文学的虚构性问题、文学语言"陌生化"问题、丈学的实用性和稳定性问题的批评,以及价值判断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没有本质.笔者认为,无论文学有无本质,文学肯定是存在的,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文本的阅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秀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03-105
作为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批评家,伊格尔顿文学批评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继承和创新。以《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部理论著作为中心,我们可以考察到伊格尔顿从无意识和形式两个层面重立"审美意识形态"。这样的理论是一种创新,但仍然陷入了意识形态的悖论和本质主义的漩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弥补庸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政治批评上的缺陷,伊格尔顿继承并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形式研究传统,提出形式的政治理论。他从文学形式角度讨论文学的政治性,即从体裁、修辞、结构、节奏等形式因素出发,去挖掘政治在文本中的表现以及写作者的政治态度。形式的政治既重视文学的形式问题,又避免重蹈纯形式主义的覆辙;既重视文学的历史性,又避免实证主义。形式的政治理论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弥补庸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政治批评上的缺陷,伊格尔顿继承并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形式研究传统,提出形式的政治理论。他从文学形式角度讨论文学的政治性,即从体裁、修辞、结构、节奏等形式因素出发,去挖掘政治在文本中的表现以及写作者的政治态度。形式的政治既重视文学的形式问题,又避免重蹈纯形式主义的覆辙;既重视文学的历史性,又避免实证主义。形式的政治理论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前沿性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讨论的缘起、理论界关于西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内涵、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当今文学理论批评应当坚守的现代性立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当代三位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哈贝马斯、詹姆逊、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三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对其有所发展,这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在其创立学派之初,面对当时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考察了其历史上的多次转折,自觉地意识到了现实与历史提出的必然要求。 面对观念变革的动荡时期,如何从宏观上历史地把握西方及德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演变、如何解释六十年代西方批评理论大爆炸的态势,姚斯把他的目光投向著名理论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思想,形成了他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9.
特雷.伊格尔顿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理论家和批评家。他认为没有某种仅源于文学并仅适用于文学的独立理论。在本书中,他梳理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观点。他的批评法方法是先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再攻击自己的理论基础,将对文学理论的探讨引入悖论的怪圈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论述了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料繁荣的原因、存在类型和特点.认为:南北朝文学创作的繁荣、思想的空前活跃和解放、齐梁文坛上复古新变两种思潮的斗争以及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成就等,共同促成了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料的繁荣.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料有三种存在类型: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如<文心雕龙>和<诗品>)、文学总集中的文学理论批评史料和单篇论文形式的文学理论批评史料,并对各种存在类型的特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