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散文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他贬谪其间所创作的山水游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描绘他独特视角所发现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融入了他内心的情感和理想追求,在阅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过程中,能够读到其中所蕴藏的几重对比。从这些对比入手,从中寻找柳宗元在磨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以及对理想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3.
唐宋山水游记以柳宗元、苏武、陆游为代表。柳宗元为中国文学史公认的山水游记开山之祖,他再现山水胜景;苏轼则淡化自然山水,强调表现自我感受;而陆游的山水游记则处处留连的是一系列浸透文化意识的人文景观。唐宋山水游记的这三种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20,(1):40-46
韩愈称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成了后世文人菲薄柳宗元的口实。然究其实,这个评价是被后世文人断章取义误读的结果。韩愈作为柳宗元的同僚兼挚友,他对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和人格品性都是高度肯定、不曾质疑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峻洁"正是他高洁人品的投射,是他所倡导的"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为文经验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富独创性和艺术技巧的代表作。他在山水游记中生动地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美,但作为一个年青时即有“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思想的文人,他在对尽善尽美的自然描绘中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目标,而是将大自然作为复苏心灵的疗养地,以便更有力量来承受残酷的社会现实。这样他笔下的山水自然不再是纯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自然与人格的高度溶合,是崇高人格的象征。本文试图通过他山水游记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美、悲剧美来探讨一下他游记所存在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探析柳宗元山水游记中审美主体的渗入:一、审美视角:表现为空间营构的平视、俯视及色彩的涂抹;二、审美心境:表现为感士不遇的山水情绪;三、审美实践:表现为对美的发现和创造。在历史选择中对美的生成得出了感想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突破了前人对景物的客观摹写的传统旧习,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体现出意境美、人格美,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突破了前人对景物客观摹写的传统旧习,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体现出意境美、人格美,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蔡萍 《语文天地》2013,(3):25-26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属于游览山水、记录山水之美的游记文章,都是与知交好友一起饮酒兴怀的宴饮文字,都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之美。然而,由于二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遭际,写作背景不同,游宴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不同,其情感的抒发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永州长达十年.在此期间,他寄情山水,创作出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即为典范之作.其中《小石潭记》文笔精练优美,写景生动,情韵绵长,可谓游记中的经典,是被后世广为传诵的散文佳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传统名篇.  相似文献   

11.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与孙犁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孙犁是一个女性意识相当强的作家。女性崇拜思想反映了孙犁较强的现代意识,但女性个性和性别角色的淡化又使孙犁保留了男权中心文化的印痕。孙犁还有着强烈的贞操观念,这带来其作品的纯洁、单纯之美,但也束缚了其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与那些男性文化叙事不同,孙犁文学创作所操持的主要是一种女性表达式,它具有柔性的力量和美感,虽不如男性语言和阳刚美学来得大气磅礴、震撼人心,但它给人的感受却是内在、和美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3.
酷儿理论反对将个体视为非异性恋即同性恋的做法、批判传统静态的性别身份观念,赞同流动和变化、向传统的同性恋文化提出挑战。王尔德的同性恋以及非常规行为无疑吻合了酷儿理论的思想内涵,并导致当时公众对于他的作品产生质疑。我们在评论作家的作品时,不能过于强调作家人格在作品中的投射,从而以作家人格裁决其作品的价值,否则势必造成对作家作品真正蕴意极度漠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从翻译交际观视角出发关注读者,讲究策略,力求使译文对其读者产生的影响或效果等同于原文对其读者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童话有着数量丰沛的颜色词,呈现出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而红、白、金是出现频率最高、层次感最多的三种色彩,隐含着多重寓意。三类色彩词汇的并置与对立形成了感官上的冲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矛盾,也对应着不同形象的性格冲突和同一形象的性格发展,作者的宗教情怀及理想困惑也进一步隐喻其中。透过色彩,王尔德童话中所潜藏着的深刻感悟得以自在畅快地流露,同时又给人以完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冯梦龙“三言”中具有独特美学风貌的名篇。从生命美学阅读策略的维度来审视,道德纲常并不能去除人的原欲,人性人情的宽容还原感性生命的本真。而冯梦龙之所以能突破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尊重生命,抒发性情,在文本中折射出生命美学之光,在于其情本论的可贵美学建树。  相似文献   

17.
纵有笙歌亦断肠——论正中词的寄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是五代时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深挚缠绵、郁悒怳,后人常以为别有寄托之意,但史书又往往对其人行事品格多抨击指斥之词.这里就此一矛盾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同时,正中集内那些令人兴家国人生之思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因时代及政治因素的确有意以寄托人词;一是在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里无意流露自身的惘然之情,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  相似文献   

18.
史铁生擅长用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构筑精神圣坛,以病残之躯体验生活百味、感悟人生真谛、穷究生命的意义.在精神朝圣之旅中,史铁生把生命寓于"零度的写作",并试图以精神的超越体现生命的价值,因而他的早期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令读者产生回肠荡气的共鸣.然而一次次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的痛苦,史铁生在苦思中追索化解痛苦的良方和生命意义的建立,过多的追问和哲理思索似乎显示了他写作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19.
作为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的文学巨匠,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在其作品中善用反讽技巧著称。其极具代表性的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就是因此流传至今仍让读者们回味无穷。评析其精湛的反讽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见识到这一修辞手法是如何在斯威夫特手中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该书还借用了拉伯雷《巨人传》的趣味形式,同时受希迪斯和尼安德英法之争影响,对英国文化充满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诗歌当时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这与当时人们较为特殊的接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深受唐诗宋词影响的读者喜欢旋律优美的诗歌.其次,处于多灾多难、内战纷乱、列强入侵处境的中国人民更愿意看到富有爱国情感的诗歌以激发人们的斗志.第三,闻一多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三者合力是闻一多诗歌流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