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地布局生产力,正确地进行经济区划,既是劳动地域分工的需要,又能推动劳动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省级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必须服从全国劳动地域统一分工的要求,通过省域内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必要补充。因此,本文将结合省域内资源分异特点和经济格局,对逐步合理地安排湖北省生产力布局,使之形成具有地区专业化分工特点和协调发展的地区经济结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宏观生产力的布局 ,是指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力的总体布局。研究我国生产力布局经济 ,就要重点考察我国生产力空间分布状况、科学划分全国经济区域 ,确定不同经济区域的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 ,制定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发展战略。一、生产力布局的特点和意义经济学对生产力空间布局问题的关注 ,似乎更早于对生产力的结构和规模问题的研究。现在被称为布局经济理论的学说 ,大都早在结构经济学、规模经济学之前就出现了。如西方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研究 ,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规律和原则的研究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民族区域经…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城镇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绵阳作为新四川第二大城市,其经济区位和在成都平原经济轴线上的权重空前突出.因此,绵阳市在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时,必须对未来生产力布局调整与城镇体系建设的方向作出新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我们总结60年的宝贵经验,应当科学地汲取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精华,进而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龙去脉和丰厚基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引导半殖民地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洞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廓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探索计划与商品生产的相互关系,揭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系统,提出统筹兼顾思想,勾勒生产力区域布局的轮廓,论析勤俭建国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中,高等教育的布局是较为宏观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高等教育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布局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如何根据各系统各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高等学校,发展各地区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智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广西生产力发展环境的利弊,针对目前生产力布局的现状.从广西经济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提出对现有生产力布局的改革建议,并指出广西实施新布局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中共一贯重视这一问题,并依据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其大致轮廓是:充分利用沿海,实现均衡布局——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1978年到1992年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坚持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1992年后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中共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过程是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探索经验可总结为:一是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发展重点,政策步骤等战略确定上要精心研究、实事求是、科学统筹.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必须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四是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空间存在方式及它们的地域分布和配置关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根据生产力因素空间组合规律,实现经济区域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生产要素空间组合的一般理论 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就是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的空间存在和发展形式。关于生产力布局理论,不仅国内,甚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对这一理论都进行过详细阐述,概括起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布局,是指资本、劳动、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国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所形成的格局。生产力合理布局战略,要求兼顾效率目标与平衡耳标,实现生产力布局合理化,促进区域经济趋于高水平良性循环。 一、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实践回顾 在我国几十年来寻求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上,经历了从平衡布局到倾斜布局的转变。改革前三十  相似文献   

11.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计划商品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而且可以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职业教育体系能否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融合,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对接,以及推动地区生产力要素建设,培养出适合区域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地区经济的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介于全国地区分工、布局和厂址选择、企业布点之间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力总体布局问题。为了使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应在全国地区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协调全国性基建、生产任务与地区性基建、生产任务的矛盾,确定地区经济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在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里,搞好地区经济的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对于合理利用各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调动各地区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年计划”即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国家对经济加大干涉力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出现后,率先实施对经济的全面调控。“五年计划”应时而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计划的编制涉及到未来几年内的经济指标,各种比例,生产力布局,以及一些具体的建设项目。目的是要在国家行政指令下,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由此带来的对生产力的破坏。“五年计划”诞生在苏联,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苏联决定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方式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会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普遍规律。“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矛盾、地区结构矛盾、城乡结构矛盾等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在地区进行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时,既要注意该地区所提供的各种地理条件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又要考虑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互相关系,特别是具有决定性的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近年来,农工联合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相结合的具体形式。本文拟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对农工联合企业与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会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将国内外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这三项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普遍规律。“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矛盾、地区结构矛盾、地区结构矛盾、城乡结构矛盾等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